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知识结构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知识结构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计划宁强县二郎坝小学高征一、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走进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分别是《七律.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

这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伟人的风采和凡人情怀,读后让人深深感受到毛泽东他是杰出的诗人,他是伟大的领袖,他是慈爱的父亲。

二、单元教学目标:1.会写“丸、崖、岷”等17个生字,会认27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语句,走近毛泽东,感受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感受他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宽阔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4.在感受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

5.举行“革命领袖、英雄人物影视作品推介会”,加深对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三、单元重难点:1.感受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

2.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语句,进一步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3.抓住课文中,对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感受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宽阔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四、单元课时安排:约14课时《七律.长征》3课时《开国大典》3课时《青山处处埋忠骨》 1课时《毛主席在花山》 1课时《口语交际.习作》 4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 2课时,第八单元知识点梳理基础知识:词语盘点中的词语及相关形近字、同音字。

易错字的读音字形,书写要规范。

背诵默写:日积月累及第二十五课《七律·长征》、二十六课《开国大典》的第七自然段。

课文一定要熟读,了解内容及写作方法。

知识点梳理:一、基础知识:1、易写错的字:诞生(挺)、瞻仰(詹)、爆发(暴)、悬崖(涯)飘拂(佛)、电钮(扭)、汇集(会)2、易读错的字词:磅礴(páng bó)拟(nǐ)定地域(yù)奔赴(bēn fù)踌躇(chóu chú)黯(àn)然石碾(niǎn)簸箕(bō jī)笤帚(tiáo zhou) 夜以继(jì)日舀(yǎo)水沏(qī)茶殉(xùn)职3、易混淆的形近字:丸——九崖——涯珉——泯宾——殡泽——择协——胁奏——揍——凑——秦钮——扭——纽拂——佛——弗嗓——搡——槡4、应掌握的词语意思:等闲:平平常常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典礼:郑重举行的意识。

擎:举。

肃立:恭敬、庄严地立着。

瞻仰:恭敬地看。

干涸:本文指小溪枯竭。

二、各课重点:精读课文《七律·长征》(能够背诵默写)写作背景: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 年9 月9 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主要内容: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

2、中心思想: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英勇豪迈的气概。

3、重点句的理解: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句意: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红军不怕远征难”总领全文,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②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指五座山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这五座山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细浪:小浪花。

乌蒙:指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

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句意: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逶迤”和“磅礴”是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山势雄险;“细浪”和“泥丸”是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它们在红军眼里的渺小,这样写更显出红军的伟大。

③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大渡:指大渡河。

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红军过桥时只剩下十三根铁索。

句意: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

作者以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

④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岷山:在四川、甘肃交界的地方。

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

句意: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开颜”,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最后胜利。

《开国大典》(第七自然段要求默写)1、主要内容: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

2、中心思想:本文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激动、喜悦、自豪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3、顺序: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

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4、重点句的理解:①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五星红旗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人民被帝国主义和反动派踩在脚下,没有独立、自由。

现在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代表中国人民推翻了反动统治,翻了身,自己当家作主了。

②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

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他是人民群众心目中最敬爱的领袖。

人们期盼他成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选举他为主席正合民意。

所以当听到毛泽东当选为新中国的主席时全场热烈鼓掌。

③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这是写人民群众看到人民解放军部队接受检阅时的举动,因为我们的军队是如此威风凛凛,纪律严明,坚强壮大,人民的国家有了钢铁长城,人民的幸福有了可靠的保障。

这里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④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这句话是写毛泽东面对人民群众高呼“毛主席万岁”的回应。

一方面说明毛泽东对人民的热爱,另一方面,这些动作和口号直接表现了毛泽东的伟大形象。

⑤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短文中的“红流”指的是游行的群众众多,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远远看去,就如同“红流”。

“光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使全中国永远摆脱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

略读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1. 主要内容:本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彭总司令请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毛泽东在极度痛苦的情况下,依然决定答应朝鲜人民的请求,把岸英的遗体安葬在朝鲜的事。

2. 中心思想: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及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3、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能找到相应的语句)4.重点句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

“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

“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这里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泽东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即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毛主席在花山》(事情发展顺序)1、主要内容:本文记叙了1948年春夏之交,毛泽东住在花山村时,让警卫员把到别处碾米的群众请回来;派警卫员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毛泽东来到碾米群众中交谈并帮群众推碾子的三件事。

2、中心思想:本文表现了毛泽东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深刻反映了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的群众。

日积月累:本次“日积月累”安排的是毛泽东所写的一首词,这首词写于1962年冬,当时正是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联合起来反华闹得正凶的时候,也是我国遭受三年特大自然灾害,经济上遇到困难的时候。

毛泽东写此词,首先在干部中传阅,用意在鼓励大家敢于蔑视困难,战胜困难。

词的大意是:风风雨雨刚把春天送走,漫天飞雪又迎春天来到。

看悬崖已结下百丈坚冰,凌寒霜却盛开花枝艳俏。

虽艳俏却不同桃李争春,只把那春消息向人间预报。

等鲜花光灿灿开遍山野,那梅花在花丛摇曳含笑。

成语故事大公无私: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

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知识结构一、说课标课程标准把小学语文分为三个阶段,目标螺旋上升,整体推进。

第三学段目标是建立在第一、二学段目标的基础上的,更重视阅读和写作。

1、第三学段目标(一)识字与写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二)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2.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3.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习作1.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积累习作素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