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记录
教育的价值:以教育的功能属性满足人的需要的不同各类与不同层次的总合。
课程的价值:就是课程对人和社会的意义。
(二)课程价值追求的历史回溯
1.最早提出 斯宾塞 19世纪
为我们完满生活做准备是教育应尽的职责,评判一门教育科目唯一合理办法就是看它对这个职责尽到什么程度。
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儿童借掌握这种或那种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的思想——就是这个应该构成这类课程的核心、心脏和最后目的。
教育机构的责任并不是仅仅通过发展和强化儿童的兴趣,而且还要权衡儿童时期即时的兴趣与即时的和长期的需要的关系,适度培养儿童对知识、技能等事物的兴趣。
幼儿:确定学前教育课程取向的主体。
教育的最现实的表现是个体对于教育活动的参与,参与教育活动的个体都有其特定的需要。
儿童个体的需要,是教育一种内在需要。
儿童的需要与类的需要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但是,儿童越年幼,其自身的需要就越根本,甚至是唯一的需要,而尽可能少的强加类的需要。
(4)幼儿食堂有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有健康证;
(5)食品采购应严把进入关;
(6)食品储存和餐具消毒工具齐全餐具做到餐餐消毒,食品加工工具即用即洗;
(7)厨房卫生每日定时打扫和随时保持干净双重目标同时进行;
(8)生熟食品分类存放;
(9)灭“四害”工作随时进行。
二、幼儿的日常活动安全
(一)预防烫伤
(1)让孩子远离热源、电源等危险设施;
自我的两种状态:一种是主体的状态,即发出动作,进行思考的行为主体,是“主体我”;一种是客体的状态,主要是通过他人的眼光,通过社会的规范和塑造所形成的个体人格,即“客体我”。
自我意识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认识和态度。
3.游戏的需要
游戏是个体主动、自发的、愉快的自由活动。游戏是儿童的权利、幼儿的学习就是玩。玩,一种生活的境界,也是教育的境界。《玩的教育在美国》
二、儿童的需要:把握学前课程价值的根本
意识到的需要:儿童清晰意识到的需要,是幼儿生命活动中自主、自决的一个重要方面。儿童意识到的需要并非都是有益于其生命成长的需要。
未意识到的需要(他明的需要):儿童的许多需要处在潜隐的状态。儿童的需要还包含从人类发展的类经验中推导和认同的需要。幼儿未意识到的需要和意识到的需要之间应该是同质的,应该处于同一发展水平上,超越了儿童内在的需要,反而会阻碍那些真正适合儿童身心发展水平的需要的满足,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
备注
教师培训记录
培训题目
幼儿园安全教育培训记录
时间
2011.10.21
地点
办公室
培
训
内
容
安全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提高教师的安全意识,增长教师的急救知识,使教师能在幼儿园突发事件中运用一些简单易行的急救知识去进行急救,降低对幼儿的伤害程度。在我园举行了防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的同时为增强广大教师的安全防范意识,培养广大教师在突发事件中的应急逃生能力,充分认识加强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对幼儿安全教育是我园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环节。
幼儿园的设置应当与当地居民人口相适应。
乡、镇、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的幼儿园的发展规划,应当包括幼儿园设置的布局方案。
第五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以依据本条例举办幼儿园,并鼓励和支持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公民举办幼儿园或捐资助园。
第六条 幼儿园的管理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原则。
教育不在于使人单纯获得死的知识,而是使人通过文化价值的攫取,获得人生的全面体验,进而陶冶自己的人格和灵魂,达到灵与肉“全面唤醒”的高度,成为多维的人——全面发展的人。
4.李特 只有文化课程,才能使学生的身体内流着新文化的血液,流着人的活生生的生命血液,从而富于人性的魅力。
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民族意识,以真正的文化价值引导和激发学生的精神力量,使教育成为真正的灵魂塑造。
第二十一条 幼儿园的园舍和设施有可能发生危险时,举办幼儿园的单位或个人应当采取措施,排除险情,防止事故发生。
备注
教师培训记录
培训题目
为了儿童的幸福——学前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
时间
2011.9.18
地点
办公室
培
训
内
容
一、儿童的幸福:学前教育课程的终极价值
(一)什么是课程的价值
价值:是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之间的现实关系,表示客体属性在多大程度上能满足主体的需要。
正确把握学前教育课程的特质:
学前课程目标的全面性、启蒙性
学前课程内容的生活性、浅显性
学前课程结构的整体性、综合性
学前课程实施的活动性、经验性
让儿童充分地感受、体验、操作
学前教育课程,其价值不是在塑造儿童,不只在传承人类文化,这一切价值必须依赖于发展儿童健全的体魄、精神和人格,完善下一代的发展。
幸福需要教育 教育需要幸福
弗洛伊德学派 皮亚杰 埃里克森 马斯洛
4.教育和发展的需要
获得教育机会与满足教育需要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
教育的需要存在于幼儿社会及其他需要构成的背景之中。
在可教的时候施以教育,在可学习的时候进行学习。
儿童的幸福与成人的作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当成人的干预朝着儿童生命潜能成长的方向努力,儿童才能拥有幸福。
(二)、一般性游戏器材的安全要求:
(1)游戏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指导;
(2)要在适当的地点公告游戏方法;
(3)光线明亮、通风、无视觉死角;
(4)游戏器材有地椿支撑的,应注意其埋设深度即不突出地面;
(5)游戏器材使用时,有摆荡动作的应注意在摆荡所需空间做警告标志;
(6)游戏器材的设置要计算留出安全空间;
(7)游戏场地内地板面铺设应注意平整并有软质保护物,避免尖、硬物影响安全;
每周至少检查一次,检查时机要全面检查,园领导由专人每月固定检查,要列好检查项目清单,并将检查结果报送幼儿园有关负责人。
游戏器材的检查内容至少包括:检查日期、检查项目、检查次数、检查注意要点、检查结果是否符合安全规定、记录结果是否达标、检查责任人等,尽量做到细致。除此之外,幼儿园的各种游戏器材必须张贴醒目的使用规范及方法。如发现游戏器材或场地出现安全隐患,要立即告示停止使用,并及时处理。
教师培训记录
培训题目
幼儿园管理条例
时间
2011.9.6
地点
办公室
培
训
内
容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幼儿园的管理,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招收三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对其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幼儿园。
第三条 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工作应当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和谐发展。
第四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制订幼儿园的发展规划。
三、为了儿童的幸福:学前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
儿童幸福吗?
幼儿幸福≠物质享受 幼儿需要≠成人需要 幼儿学习≠书本知识
正确理解学前教育课程的内涵
幼儿园课程变革的基本趋势:知识本位-能力本位-生活本位-生命本位
课程变革的基本立足点:为儿童一生幸福奠基
对学前教育课程理解的现状:学科倾向的理解、活动倾向的理解、经验倾向的理解。
近年来,发生的溺水死亡事故、交通安全事故等,大都是因为幼儿安全意识薄弱,缺乏安全常识,自救措施不当而引发的。因此,各班很有必要通过扎实开展安全教育,引导幼儿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必备的安全和自护自救知识,机智地处置遇到的各种异常情况或危险,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我园要充分认识抓好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先教师以对幼儿安全、健康成长高度负责的态度,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深入开展安全知识进校园、进课堂、进幼儿头脑工作,进一步增强幼儿安全意识,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使幼儿掌握避险、逃生和自救方法。
第十八条 幼儿园应当建立卫生保健制度,防止发生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的流行。
第十九条 幼儿园应当建立安全防护制度,严禁在幼儿园内设置威胁幼儿安全的危险建筑物和设施,严禁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制作教具、玩具。
第二十条 幼儿园发生食物中毒、传染病流行时,举办幼儿园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立即采取紧急救护措施,并及时报告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或卫生行政部门。
2、坚持幼儿科学的教育内容与方法:为什么?怎么教?幼儿教育的内容是全面性的,因为很多知识都是相辅相成的;也要强调启蒙性,因为学习的过程比结果更精彩;还要克服浮躁和急功近利,因为幼儿教育的根是往下扎的,只有根扎得深,今后的枝叶就更茂盛……在刘处长亲切、朴实的语言中无时无处不透露出对孩子和幼儿教师的关爱,对幼儿教育的关注,相信我们的幼儿教育会取得辉煌的成就!
第十四条 幼儿园的招生、编班应当符合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
第十五条 幼儿园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招收少数民族为主的幼儿园,可以使用本民族通用的语言。
第十六条 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
幼儿园可以根据本园的实际,安排和选择教育内容与方法,但不得进行违背幼儿教育规律,有损于幼儿身心健康的活动。
第十七条 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
改善的需要:人的生命生长,无论是身体的,还是精神的,都内涵着人的“改善”的需要,也就是“成长需要”。个体是在对人类经验的吮吸中成长的,这种需要反映了人的超自然本性。
需要与兴趣:兴趣是与需要有关,但兴趣并不是需要本身,需要是产生兴趣的基础,但需要并不都表现为兴趣。兴趣是由一个客体或一组客体引起的关注和行动的愿望。兴趣属于感性心理水平,表现为人的自发、自觉、直观的态度,兴趣可发展为爱好。
(8)游戏器材或场地不使用时,要立即加上明显标识。
第二节:幼儿常见意外的防范
一、幼儿的食品、卫生安全防范
(1)学习食品卫生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规,强化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做到防患于未然;
(2)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给幼儿灌输食品卫生常识,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3)建立健全有关食品卫生方面的规章制度,从食品加工到幼儿用餐等环节都做到有章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