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宗教的本质特征

宗教的本质特征

一切都不外人类自己,人类在环境中 表现着自己的意欲。
(二) 神教与佛教的不同点
在同样是反映人类意欲的宗教本 质这里,可以发现神教与佛教的不同 点。
一般神教,都崇信人类以外的神。 在一神教
佛教
指听闻佛陀声教而证悟 之出家弟子
3、超脱为究竟
佛教语表示至极,即佛典
里所指最高境界。
人类自己身心的不自在,一切病态的 魔力,在高尚的神教中,也在信神的前提 下,注意到人类自身的净化革新。特别是 佛教,释尊提倡「古仙人之道」,以完善 的方法,消除自己身心的障碍,而达到彻 底的超脱。
总之,宗教虽有顺从与超脱二大特性, 而最后的真实的目的,不外彻底破除束缚, 获得究竟的超脱。
参考
1.麦克斯•缪勒:《宗教的起源与发展》,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2.弗雷泽:《金枝》,大众文艺出版社, 1998年版。
3.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1998年12月。
4.『宗教学』、岸本英夫著、日本東京大 明堂発行、昭和三十六年六月(1961)。
关于宗教的本质,对于中外学术界的诸 多讨论,暂且不管。
在这里,我们主要从人类意欲的表现这个 角度,来讨论宗教的本质。
(一)宗教的本质在于表现人类意欲
宗教的本质,宗教的真实内容,并不 是神与人的关系。宗教是人类自己;是人 类在环境中,表现着自己的意欲。
宗教表现了人类自己最深刻的意欲,可 说是显示着人类自己的真面目。
2、知识的不充分
在现代社会看来,神教的向外崇拜, 多少是可疑了。因为人类知力的进步,对 于自然界的威力,自然界的性质,已逐渐 从自然本身的理解中,加以控制、改善、 利用。社会界的动乱、障碍、不平等、不 自由,也逐渐从政治组织、经济制度等, 加以调整。还不能完全达成目的,这是知 识的不充分,人类自己的问题没有解决, 而决非宰制自然与社会的神力问题了。
高尚的宗教
主张众生在死后,生命即完全断灭、空无 的看法
佛法是反对断灭论的,但也同时反对与断 灭论相反的‘常见’。佛法所主张的是生灭 相续、非断非常的中道之见
宗教是人类自己的意欲,表现于环境中。
不平等而要求平等,不自由而希望自由,不常 而希望永恒,不满愚痴而要求智慧,不满残酷 而要求慈悲。
当一个社会,断灭论流行,不平等不自由, 到处充满了愚痴与残酷,就可能该是宗教精神 高度发扬的时节了。人类都有此愿欲,而惟有 在宗教中,才充分地、明确地表达出来。
(二 )他力宗教与自力宗教
宗教的特性,在乎从信顺中趣向超脱。 神教,大抵信顺神力(祭祀力、咒力等), 企图在合于神的意旨中,得到神的喜悦、 救济,实现某一目标,或彻底的超脱。
1、朦胧的目标
佛教,信顺佛、法、僧。信佛信僧, 实为希圣希贤的景仰,顺从已得超脱者的 指导;而信法,是真理与道德的顺从、契 合。佛教是以佛僧为模范、为导师;而从 真理的解了体验,道德的实践中,完成自 己的究竟解脱。所以,按照佛教徒的眼光, 惟有佛教,才是彻底的把握宗教的本质, 而使他实现出来。其它的宗教,都是或多 或少的,朦胧的向着这一目标前进。
高尚的宗教
不但佛教,如实的认识自己,认识自 己的宗教归仰,而努力于自己的实现。一 般宗教,特别是高尚的宗教,印度教、基 督宗教、伊斯兰教等,也都能表达出崇高 的理想,辉煌的神格,从而摄导人类自己, 向这一目标去努力!
二 、宗教的特性
宗教的本质是人类在环境中表达 自己深刻的意欲。因为表达自己的意 欲于环境中,所以宗教有两个特性:
宗教是人类自己的意欲表现;意欲是表 现于欲求的对象上,经自己意欲的塑造而 神化。
总之,宗教所归信崇仰的,是人类自己 意欲的共同倾向。在人类的知识不充分时, 倾向于外界时,意欲的表现也不完全,也 表现于自然界。知识越进步,越是意识到 宗教即是人类自己,意欲的表现越完全, 也表现于人类自身。所以宗教的形态尽管 不同,而一切宗教的本质,却并无两样。
2、他力与自力
由于宗教的有此二大特性,虽一切宗教都具 备这两者,而从重点来说,宗教可以分为二类:
一、着重于顺从的,是他力宗教,如信神、 信上帝、信梵天等。
二、着重于超脱的,是自力宗教,如佛教等。 大概的说,宗教中越是低级的,即越是他力的; 越是高级的,自力的成分越多。
思考题
1.怎样理解宗教的顺从与超脱两重特性? 2.他力宗教与自力宗教有何区别?
佛教
在佛教中,称“佛、法、僧”为三 宝,佛宝指圆成佛道的本师释迦牟 尼佛;法宝指佛的一切教法,包括 三藏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门;僧 宝指依佛教法如实修行、弘扬佛法、 度化众生的出家沙门。
道教
玉清天宝君,上清灵宝君,太清 神宝君,为道教三宝,尊为最高 之神
宗教的本质特征
一、 宗教的本质 二 、宗教的特性
但在佛教中,以为崇信、归依的佛 (声闻等),是由人的精进修学而证得最 高的境地者。以此来看宗教所归信的,并 不是离人以外的神,神只是人类自己的客 观化(表现于环境中)。人类小我的扩大, 影射到外界,想象为宇宙的大我,即成唯 一的神。因此,人像神,不是神造人,而 是人类自己,照着自己的样子,理想化、 完善化,而想象完成的。
一、宗教的本质
宗教是一种群体社会行为,是人们的一种神秘 化的信仰和精神寄托。它包括指导思想,组织结 构,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内容。
宗教是思想意识形态问题,是一种唯心的颠倒 的世界观。是对客观世界虚幻的、歪曲的、折射 的反映。
宗教是用虚无飘渺的彼岸世界给现实中绝望的 人民以精神上的寄托和安慰,把人们的注意力引 向上帝和未来。
顺从、超脱
(一)宗教的顺从与超脱二重特 性
西洋的宗教,偏重于顺从。他们的宗 教教一词,有约制的意思。
即宗教是: 接受外来某种力量—神 力的制约,而不能不顺从他,应该信顺他。 但单是接受制约,是不够的;依佛法说, 应该着重于超脱的意思。
1、信顺
一般的宗教,每以信顺为根本的。 然而,专重在顺从,会觉得自己渺小 而无用;实际上,自己决不愿如此。所以 顺从虽是宗教的一大特性,而宗教的真实, 却是趣向解脱:是将那拘缚自己,不得不 顺从的力量,设法去超脱他,实现自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