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完整版)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089102班杨春苗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到底是什么,自两者产生以来,这个问题就处在争论之中,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必然会是。

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管是认为二者是对立的,相互阻碍的,还是同处一个母体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很难区分孰对孰错。

一、宗教与科学的界定宗教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很难给它下个确切的定义。

社会学认为,宗教是人们为信奉某一理念或神灵而形成的礼会组织,该理念或神灵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并使众人无条件服从之。

马克思在他的早期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把宗教定义为,“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宗教是装饰在锁链上的那些虚幻的花朵”。

从宗教的特点来说它不是正确地,如实地反映客观现实,而是对客观现实的虚幻的反映。

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一书中表述的:“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形式。

”宗教信仰一种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境界和力量,它主宰着自然和世俗社会,而这种超自然的力量通过人格化而变成神灵,成为信徒们崇拜的偶像。

科学是系统化了的知识。

发现、探索研究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就是科学。

人类对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的探索是无穷无尽的,而科学的探索总是从人们对自己遇到问题,从而想办法解决问题时开始的。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883年)中谈道:“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科学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

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

从二者的定义来看,宗教追求的是精神境界,科学追求的是事物的本源。

宗教和科学的冲突,主要表现在宗教所持有的有神论和科学所主张的无神论之间的巨大差异,前者在社会认知方面会阻碍后者的发展。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存在两面性,现代科学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利益的同时,也为人类带来的严重的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等一系列问题。

宗教中除了它的负面影响外,其伦理道德对人类的制约作用从来没有减弱过,并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认可。

二.宗教与科学的关系说起宗教与科学,人们很自然地想到两幅画面,一是挺立在“宗教裁判所”火焰中的布鲁诺,二是爱因斯坦对宗教价值的肯定。

这两幅并不和谐的画面或许反映了宗教与科学之间两种流传最广的关系,这就是“冲突说”与“互补说”。

罗素曾经说过,宗教与科学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科学最终将战胜宗教。

这可能是西方近代无神论者的一般观点。

在他们看来,宗教建立在非理性的基础上,是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和信仰;科学则是人类理性的结晶,是关于世界的客观的知识体系。

宗教与科学是天然的死敌。

这一思潮传入中国后,对20世纪的中国思想和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集中表现为负面地理解宗教的社会功能,去“宗教化”式地解读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在社会体制上压缩宗教的生存空间。

“冲突论”在国内外至今还有很大影响。

另一种对宗教与科学关系的重要概括是“互补说”,主要以西方宗教背景的科学家群体为代表。

他们认为,宗教与科学分属不同的范畴,是人类生活的两大方面。

比如爱因斯坦就说,科学为人类提供知识和理性力量,宗教为人类提供仁爱和精神力量。

宗教与科学,一者重在解决人的精神难题,一者侧重于服务物质文明建设,是两股影响人类的最强大力量(怀特海语),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三.宗教与科学的本质区别科学的本质决定它必然摆脱宗教的束缚。

科学知识的幼芽萌发于人类早期的社会实践中,古代文明已包含有许多近代科学得以发展的因素和内容。

但是,应该说当时的科学知识尚处于逐步展示其本质的发展过程之中,从近代科学的观点看,只能算是科学前的科学。

它在认识上的特点是对事实的经验观察并对经验事实做出因果性的推断。

由于社会实践在深度上和广度上的历史局限性,必然造成人类认识上的不完善和经验材料的不完全。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事物和世界的知识,不可能不是一种事实联系和想象联系相混合的结构,以猜测的推理填补自然界因果链上的空白。

这就使科学知识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一直附属于在思维方式上尚未摆脱想象性和猜测性的自然哲学体系,甚至寄生于更具幻想性的宗教神话观之中。

因此,我们在古代人的神话里可以看到人类在自己的想象中对自然力的征服,在占星术中可以看到对自然天象的经验观察和天体运行规律的推算,在中国道教的内丹炼气和印度宗教的瑜伽术中发现古代人对人体内在的生理功能和精神功能的发掘,而在中国和西方的炼丹术中找到近代实验化学的萌芽。

不过,科学与宗教的这种历史的混合状态必然随着历史的进展走向解体。

由于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类认识的深化,过去那种在想象和猜测中表现出来的知识,有的得到经验的确认和理性的论证,逐步克服了原来所有的想象性和猜测性,从自然哲学体系和宗教神话世界观中分化和独立出来,变成为实证性的科学。

在科学知识的这种发展面前,历史上的宗教一般总是站到了实证科学的对立面,视科学为异端。

这是因为作为古人幻想产物的神话世界观已被宗教神圣化为不可更改的教义,神灵安排和操纵的自然秩序决不能跟在科学发现的后面随时改变。

科学与宗教的这种关系,普遍存在于东方和西方的历史中,而在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西欧,表现得尤为明显,也更加尖锐。

以哥伯尼太阳中心说为开端的近代实验科学,是科学的本质的真正体现,是近代科学与宗教世界观彻底决裂的第一次宣告。

唯其如此,传统的宗教神学对之作出了激烈的反应。

宗教与科学本质上的对立被历史所掩盖的那种朦胧状态从此结束,它们的本质从此都越来越充分地展现于历史进程之中,走上了公开冲突的道路。

四.宗教与科学在本质上的对立宗教是对超自然对象的信仰与崇拜,科学不承认任何超自然的对象。

科学是反映客观世界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科学知识的本质特征是从世界本身寻找说明世界的根据和原因,而不做任何人为的附加。

科学把一切研究对象视为不依任何人的精神和神的意志而存在的客观实在,它们的产生是由于事物本质所决定的自然原因,它们的变化服从于客观的规律。

真正的科学不承认任何超自然的力量及其对自然物的作用,因此也反对用超自然的原因和力量去说明一切自然现象及其发展进程。

宗教则与此完全相反。

宗教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相信超自然的上帝和神灵主宰自然界。

因此,宗教总是用超自然的原因去说明对象,把世界上的一切都取决于神意和天命。

宗教的本质决定它必然否认有客观存在的必然性和规律。

如果宗教承认自然的必然性和规律的客观性,那么一切事物的性质和表现就都是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它们的发展进程也是必然的。

这样一来,宗教所信奉和崇拜的神灵或上帝就没有任何可以违反自然规律和影响自然进程的能力,他们就不能实现超自然的神迹来惊世骇俗,显示自己的存在;也不能用超自然的形式来满足宗教信仰者的祈求。

上帝和神灵就只能是由自然必然性所决定的、普普通通的自然存在,而不再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世界、改变自然进程的造物主,这就意味着,神不再是神,宗教也因之而不复成其为宗教。

对超自然力量的肯定与否定,决定了宗教与科学二者在本质上的对立。

宗教对超自然力量的肯定与科学对它的否定,都是不可改变的,因为这种改变意味着自身的本质规定性的丧失。

也正是由于这个缘故,宗教与科学的对立是不可调和的。

科学的认识方法是经验与理性的结合,宗教的认识方法则是反经验反理性的信仰主义。

宗教与科学在认识方法上也根本不同,科学要认识自然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就必须在经验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推理,通过再现自然进程的科学实验,或者从事物的原因推知事物的结果,或者从事物的结果推知事物的原因;或者从事物的外部特征探索决定它们的内在本质,或者从对事物内在本质的认识出发推论其外在的必然表现。

科学方法本质上是经验与理性、科学实验与逻辑推理的有机结合。

一切科学知识都必须建立在经验观察的事实基础之上,并通过经验和实践去检验,反对任何人为的虚构。

恩格斯对此作了概括的说明:“在自然科学中必须从物质的各种实在形式和运动形式出发;因此,在理论自然科学中也不能虚构一些联系放到事实中去,而是要从事实中发现这些联系,并且在发现了之后,要尽可能地用经验去证明。

”各种宗教信条、教义规定和神学体系的基本内容,是对超自然境界、超自然神灵及其创造的超自然神迹的信仰。

这些东西根本不存在,任何人都不可能通过感官经验对之感知和认识,更不可能通过科学的仪器或实验使之重复再现,也就不可能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作出合乎理性的逻辑证明。

因此,宗教神学总是而且只能强调这些东西超出于人类的任何经验和理性之外。

在宗教神学看来,人类的经验和理性只能认识有限的事物或自然的物体,对于超自然神灵的认识,则只有依靠超经验、超理性的启示或神秘主义的直觉。

对于善男信女,宗教主要要求他们对神灵要虔诚地信仰,要无条件地爱,而不是经验的确认和科学的验证。

有些宗教神学体系有时也借助于貌似理性的逻辑推理,论证其教义的真理性和上帝的存在,但由于所要证明的对象根本不存在,这种纯逻辑的推论便只能是一种概念游戏。

许多宗教神学家和唯心主义哲学家有鉴于真正的理性思维必然会推翻宗教的基础,便坚决反对把宗教建立在理性主义基础之上。

他们认为,如果那样做,只能是让宗教去经受它本来经受不起的考验。

宗教认识其信仰对象(神)的基本方法必然是信仰主义,与科学的认识方法有着明显的区别。

这种区别是二者在本质上对立的表现。

科学可以转化为生产力,宗教则妨碍生产力的发展。

宗教与科学对社会生产发展的影响也大不相同。

科学可以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物化为社会财富,创造出新的物质文明。

近代以来的三次工业革命都是自然科学新发现的产物,而宗教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总的说来是起阻碍作用的。

这样说,并非指责教会僧侣一般只从事脱离物质生产的神职活动,更不是抹熬广大信徒所进行的生产劳动,而是由于宗教对超自然神秘力量的信仰与崇拜,妨碍人们对自然力的原因和规律进行探索,从而使生产技术不可能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上顺利发展。

特别是宗教在历史上对科学的压制和对科学家的迫害,推迟了一些重大科学发现的推广和应用。

科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革命力量,宗教则阻碍社会变革。

对于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宗教与科学也完全不同。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必将造成巨大的社会生产力,而生产力的发展或迟或早必然要引起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

近代科学技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明显而直接的影响,用马克思的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考虑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马克思“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的革命力量。

”至于宗教,就其本质而言,是反对变革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的。

汉斯•孔是一个有着善良的愿望和进步的思想的神学家,他不仅承认宗教在历史上反对社会进步的事实,而且主张改造天主教正统神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