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设计史

中外设计史

1.请简述隋商时期中国的青铜器艺术设计的特点有哪些?中国青铜器以食器、酒器等容器为主,作为主要的祭器,呈现一派严密整饬、神秘雄深的气象。

主要特点:①象物,他不完全是模仿自然,而是具有图腾的特点,是包含了人类艺术起源之模仿自然的认识和审美活动②纹样狰狞,鼎盛期最引人注目的是饕餮纹一类的装饰。

饕餮纹组合设计非常复杂,与动物原型相距很远,但是比任何动物都更狰狞、威武、神秘、可怖。

纹样是某种神圣的符号,应该是统治阶级的象征,③繁缛富丽,系统严谨,青铜器设计地位尊显,装饰纹样的形成和传承都具有制度化的程序,食器随着礼制完善品种繁多,规格成套。

2.中国黄河流域彩陶文化的主要特点有哪些⑴半山型:早期以红陶为主,晚期灰黑陶居多,宽带纹为主,有折带纹、三角纹、斜线纹、菱形纹、辫形纹等,直线多组成三角形,少曲线,以鱼纹为最典型。

器物有“船型彩陶器”“人面鱼纹盆”。

⑵庙底沟型:以陕西关中为中心发散。

造型:尖底或大小鼓腹小平底。

已较少用白色陶衣,并少用红彩或红黑二彩,大多在赭红色陶胎上施黑彩饰纹,多用带状纹,垂弧纹,平行条纹,圆点纹,回旋钩连纹,网络纹等。

也有花瓣纹,鸟纹,动物纹。

著名器物:蜥蜴纹彩陶瓶、人面彩陶瓶、彩陶盆等。

⑶马家窑型:甘肃青海,以庙底沟型为基础。

马家窑的陶器多为小口的壶,罐等。

表面都经过打磨处理,器表光滑均匀,以黑色单彩加以装饰。

装饰以满见长,在钵.盘.碗一类的敞口器物内侧也都绘有图案。

⑷半山型:发现于甘肃宁定县。

典型的短颈广肩鼓腹的彩陶罐,造型和装饰最精美,器形饱满,装饰富丽精巧。

开始大量用红色,红黑交替或间隔处理,效果更浮躁,大量锯齿纹的应用是新的特色。

⑸马厂型:发现于青海乐都县,向西发展到河西走廊。

马厂型彩陶器形变瘦加高,突出肩部,装饰常用波折纹,回纹,四大圆圈纹。

人形纹(蛙纹)最有特色(可能为神灵形象),整体陶衣,并用色衬方法,在器胎上先用黄褐色衬地,再绘黑色图案,加强对比。

有捏塑浮雕等,品种增多,如直筒杯。

3.简述宋瓷的艺术特点宋代瓷器传有定、汝、官、哥、均五大名窑,各有特色。

定窑:白瓷胎质坚细,釉色乳白,装饰多用印花。

采用覆烧,多加镶铜或金银口。

汝窑:青瓷多为御制,特色为天青釉,如明朗清亮的雨后天空。

官窑:官窑青瓷,釉色清雅含蓄,以粉青为代表,具“紫口铁足”,有天然冰裂纹。

哥窑和弟窑:哥窑有开片在冷却时形成裂纹之自然天工,设计出鱼子纹、蟹爪纹、百圾碎等开片,用含铁的胎在裂纹时呈现不同的色彩“金丝铁线”弟窑无纹,有粉青、梅子青。

钧窑:属北方青瓷窑系利用和控制窑变形成窑变效果,青釉和氧化铜之复合釉为着色剂,乳浊釉色酥松渐变,有“夕阳紫翠忽成岚”之赞誉。

综观宋瓷设计,器形秀美玲珑,装饰清新典雅,注意质地的精致,釉色的美,具有深邃,高逸、沉静、朴素的审美品格。

开片裂纹等窑变从一种技术缺陷转变到被欣赏,具有重要的意义。

4.简述唐三彩的艺术特点唐三彩是釉陶,多出自墓葬。

初唐的三彩器以褐赭黄色为主,间以白色或绿色釉,采用蘸釉法,施釉较草率,釉层偏厚,流釉或烛泪状,釉层没有完全烧开,色泽暗淡。

盛唐时期,出现大量生动的三彩人俑,釉色润莹器皿多为内外满釉,色彩有绿黄白蓝黑等,装饰手法刻花印花还有堆贴和捏塑,内容花鸟走兽无所不包。

女俑丰满富态,男俑英武得体,形象生动,体现出生活中的情景。

中晚唐三彩制品转衰。

唐三彩器烧造一般分两个步骤,素烧和釉烧。

胎质分为两大类:一类红色陶胎,另一类白色陶胎,为瓷土烧成,被认为是典型的唐三彩,因为胎质白,挂釉后釉色鲜艳。

5.简述元瓷的艺术特点元瓷主要有青花、釉里红、单色彩釉瓷。

元时确立了以景德镇为中心。

所谓的青花是指用钴料在瓷胎上用毛笔描绘图案花纹,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

青花的优点⑴着色力强,颜色鲜艳,呈色稳定。

⑵青花为釉下彩,纹饰永不褪脱,⑶原料是含钴的天然矿物,有充足的原料可使用。

⑷青花瓷的白地兰花,有明净、素雅之感,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效果。

釉里红是指以铜红料在胎上绘画纹饰后,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气氛中烧成,使釉下呈现红色花纹的瓷器。

釉里红由于烧成难度大,产量低,传世与出土的元代釉里红器数量不多。

元代还烧制成功各种单色釉瓷器。

如高温生成的卵白釉、红釉和篮彩。

景德镇卵白釉特征釉层较厚,色泽如鹅蛋白。

6.简述西方中世纪晚期哥特式建筑的特点哥特式又称高直式,是以垂直向上的动式为设计特点。

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有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

其基本单位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

采用了尖券、尖拱和飞扶壁。

窗子上有彩色玻璃宗教画,运用簇柱浮雕等层次丰富的装饰。

法国巴黎圣母院、德国科隆大教堂都是哥特式建筑的设计的杰出代表。

7.简述俄国的构成主义运动的宗旨1920年在莫斯科发表的《构成主义原理》可作为理论性纲领:1.空间只能由内向外的塑造,而不是用体积由外向内塑造;2.把具有形体的材料作为绘画要素;3.艺术品中的每一根线条都仅仅为了表现被塑造物体的内在力量的依据;4.时间在造像艺术中被引进,造型艺术必须被表现运动。

综述为使用新材料如塑料、玻璃、金属等高抽象的空间构成,表现出物质结构特有的空间、运动和力。

反对描摹存在之物而要创造存在之物,倾向于抽象形式如“反体积”雕塑等。

8.比较巴洛克与洛可可风格的主要特点巴洛克风格强调作品的空间感、立体感和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吸引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的一些因素和想象,是一种激情的艺术,打破理性的宁静与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非常强调运动与变化。

这种设计风格集中体现于天主教的教堂上,并影响到了家具和室内设计。

洛可可风格主要是指路易十五室内装饰艺术风格,是一种优美弧线形线条所构成的粉饰文化,又称路易十五式风格。

洛可可追求轻盈纤细的秀雅美,在构图上有意强调不对称。

装饰的题材有自然主义的倾向。

以贝壳形曲线和惊喜纤巧的雕刻为主常用s形弯脚形式。

色彩娇艳如嫩绿、粉红、猩红等。

9.简述工艺美术运动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地位工艺美术运动对设计改革的贡献很重要,提出了“美与技术结合”的原则,主张美术家从事设计反对“纯艺术”。

工艺美术运动设计强调“师承自然”、忠实于材料和适应使用目的,创造出朴素而适应的作品。

工艺美术运动一方面对维多利亚繁琐风格的厌倦,一方面对机器生产粗制滥造的产品反感,力图为产品及生产者建立或恢复标准。

它是多种风格并存从本质上说是通过艺术和设计来改造社会,并建立起以手工业为主导的生产模式的试验,但是由于机器加工与手工艺制作矛盾无法突破,新的改革势在必行,必须在社会及美学两方面有所突破。

10.简述绿色设计对设计提出的新要求是什么“绿色设计”是为解决废品而设计,发展方向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产品的简约设计:真正减少材料和成本消耗的产品体重的“轻、薄、短、小”产品的可拆卸设计;②以拆卸和分解,并可以重新组合使用,避免产品整体报废而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③无包装设计:抛弃包装的设计或者包装本身与被包装的产品同时被享用;④再利用包装:例如瑞士设计师用谷物研制快餐容器,用完之后可直接转化成牲畜的饲料,或者农作物肥料,不会造成白色污染。

11.简述荷兰“风格派”的宗旨是什么“风格派”共同的出发点,绝对抽象的原则即艺术应该完全消除与人和自然物体的联系,用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来体现整个宇宙的法则与和谐。

一开始就追求“抽象”和“简约”。

一种纯精神表达,即纯粹抽象。

简化物象直至本身的艺术元素,平面、直线、矩形成为艺术中的支柱,色彩减至红、黄、蓝三原色及黑、白、灰三非色。

艺术以足够的明确.秩序和简洁建立起精确.严格且自足完美的几何风格。

结合本学期的考察以北京故宫为例简述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特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封建社会中发展成熟,它以汉族木结构建筑为主体。

艺术效果主要依靠群体序列来取得,形成构造技术与艺术形象统一。

中国古代建筑单体似乎稍欠变化,但群体组合却又变化多端,原因就是规格化与多样化的高度统一。

以北京故宫为例:故宫利用建筑群烘托皇帝的崇高与神圣。

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

用连续、对称的封闭空间,逐步展开的建筑序列来衬托出三大殿的庄严崇高与宏伟。

突出重点--太和殿。

贯穿于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

故宫建筑在形体、空间、色彩等方面采用了一系列的对比手法,造成了一种多样的统一。

在功能上故宫建筑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同时达到左右均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效果。

在故宫建筑中,不同形式的屋顶就有10种以上,上面铺满各色琉璃瓦件,做成各种造型。

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构造艺术与艺术形象的统一。

结合本学期的考察以苏州园林为例简述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特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项突出成就中国园林,是世界各系园林中的重要典型。

它以自然为蓝本,摄取了自然美的精华,又注入了富有文化素养的人的审美情趣,采取建筑空间构图的手法,使自然美变成园林美。

还模拟自然山水,创造出叠山理水的特殊技艺,使诗情画意更加深浓,趣味隽永。

以苏州园林为例:建筑在苏州古典园林中具有使用与观赏的双重作用。

它常与山池,花木共同组成园景,在局部景区中,还可构成风景的主题。

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建筑不但位置、形体与疏密不相雷同,而且种类颇多,布置方式亦因地制宜,灵活变化。

由于使用性质的不同,建筑处理也有不同。

厅堂多位于园内适中地点,周围绕以墙垣廊屋,前后构成庭院,是园林建筑的主体。

园林建筑的造型与组合,都求其轻巧玲珑,富有变化,装修亦不雕鸾贴金,力求朴素大方,色彩,多用大片粉墙为基调。

苏州园林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其借景的造园手法,写意的山水艺术思想,完美的居住条件与生活环境,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充分展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伟大。

结合本学期的考察以北京四合院为例简述中国北方建筑设计的特点中国建筑艺术主要是群体组合的艺术,北方风格组群方整规则,庭院较大,但尺度合宜;建筑造型起伏不大,屋身低平,屋顶曲线平缓;多用砖瓦,木结构用料较大,装修比较简单。

群体间的联系、过渡、转换,构成了丰富的空间序列。

总的风格是开朗大度。

以北京四合院为例: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

其布局特点是围绕院子,四边布置堂屋、住房和厨房等。

一般门窗开向院子,对外不开窗。

通常分前、内两院,两院之间设垂花门。

内院是住宅的中心,在中轴线上南向为正房,坐南朝北的房称南房,两侧为厢房。

大型住宅可由多个院子组成。

因受风水说的影响,大门不开在轴线上。

大门内外设影壁。

北京四合院的院子比例大小适中,冬天可日照入室,庭院是户外活动场地。

东北地区的四合院,院子更开阔,以便更充分地接受日照。

山西、陕西等地的院子则较狭窄,是为了防避过多的日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