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自测血压方法
高血压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是我国人群脑卒中、冠心病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高血压,约占全球高血压总人数的1/5。
在我国高血压存在有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特点。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人们通常不测血压或很少测量血压。
血压测量是了解血压水平、诊断高血压、指导治疗、评估降压疗效以及观察病情变化的主要手段。
目前血压测量主要有诊室血压测量、动态血压监测及家庭自测血压3种方法。
家庭自测血压能够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血压的意识、规范治疗、提高控制率,防止心肌梗死、脑出血、冠心病、脑梗死等并发症发生。
选择合适血压计现在常用的血压计有水银柱血压计、腕式电子血压计、上臂式电子血压计3种。
水银柱式血压计已经使用100多年了,其优点是测出的血压值准确且稳定性好。
但使用起来比较麻烦,要求使用者须经过培训,如不能很好地掌握技术要领,反而容易造成测量误差。
听力下降、尤其老人对听诊测压结果会有较大的影响。
此外,水银柱血压计还容易造成汞污染。
腕式电子血压计携
带方便,测量简单、迅速,但不适用于患有血液循环障碍和血管病变的老人,如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病会加速动脉硬化,从而引起末梢循环障碍,导致测压结果不准确。
上臂式电子血压计相对来说操作简便、稳定性好、精确度高,可适用于患有动脉硬化的老年人群。
《中国血压测量指南》建议家庭自测血压采用国际标准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家庭自测血压的基本方法(1)测血压前至少休息5min,在测量前30min内禁止吸烟或饮咖啡,并排空膀胱,不宜受冷。
(2)全身放松,保持平稳自然呼吸,如情绪紧张应等情绪稳定后再进行测量。
(3)被测量者取坐位,最好坐靠背椅,双脚平放于地面。
(4)测量时尽可能裸露上臂,上臂及血压计与心脏处在同一水平。
(5)将臂带套在左臂上,捆扎松紧适度,臂带的下缘应高于肘部1~2cm,空气管应在中指(手掌方向)的延长线上。
(6)测量时不要说话或晃动身体。
(7)测量结束后,应立即记录下来。
记录内容应包括:测量日期与时间、收缩压、舒张压与脉搏值。
家庭自测血压的频率及时间(1)初始阶段:连续测量7天,每天早晨6:00~9:00间,下午18:00~21:00间各测量1次,每次测量3遍,取平均值。
排除第1天血压值,仅计算后6天血压的平均值。
(2)治疗阶段:根据第1周自测血压值指导药物治疗。
如改变治疗方案,则依据自测血压2周的平均值来评估疗效。
(3)
长期观察:高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后,一般每周自测血压1天,早晚各1次。
(4)如需了解24小时血压波动变化,可增加自测频率,如早晨起床后、上午、下午、晚上就寝前各测1次,连续自测2~4周。
家庭自测血压的注意事项(1)血压计要定期检查以保持其准确性。
(2)并非所有高血压患者都可以使用自测血压进行血压监测。
对精神抑郁或焦虑、擅自修改治疗方案的患者,不建议自测血压。
房颤、频发心律失常、严重房室传导阻滞会影响血压测量值的真实性,这些患者也不推荐使用家庭自测血压。
(3)每次测量血压时应重复3遍,间隔1min,取3次测量的平均值为测量值。
(4)两臂血压差异较大时以高的那侧为准,偏瘫患者以健侧血压为准。
(5)一般情况下,家庭自测血压的血压值低于诊室测量的血压值,家庭自测血压的平均值为135/85mmHg时,相当于诊室血压的140/90mmHg。
非同日多次家庭自测血压的平均值≥135/85mmHg,可考虑诊断为高血压,应到医院结合诊室所测量的血压做出明确诊断。
(6)不能擅自根据家庭自测血压修改治疗方案或自行停服降压药。
(敬请指导,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