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学生思想状况调研报告
【前言】在世纪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里,中国的快速发展可以让外国人叹为观止;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让国人倍感自豪…一切的一切都预示着中国的茁壮。
但是有没有人想过,祖国未来的创造者——大学生,他们的生活近状又是如何哪?大学生作为我们振兴中华的宝贵人力资源,是中华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对于他们的教育尤为重要。
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在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政策扶持下,大学生们肩负着时代发展的历史重任,时代召唤着他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摆正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培养自己成为“四有”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
就大学生个人而言,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前进动力和精神支柱。
在人生的大海里航行,如果失去了方向,就像一叶没有舵手的小舟,将迷失方向,不知何去何从,更有甚者可能会触碰岩壁,沉没在茫茫的大海中,所以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尤为重要。
大学生是一个社会上最积极的人群,他们充满朝气,拥有创造性思维、开放的头脑、最新的知识,是祖国未来建设的主要力量。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甚至一个民族未来的发展道路,因此大学生的道德观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而且需要人人进行关注的重大问题。
【概况】根据大学大学生研究会的方案要求,从月份开始,我们各学院采取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思想动态调研工作,并绘制了统计表进行统计。
“少年强则国强”,当代青少年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社会意识形
态的形成,关系到民族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形成,关系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为了能够走进当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清晰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如实的反映当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们小组利用课余时间间,深入我校大学生当中,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习性、价值观和道德素养状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
据各方了解到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
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