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上半叶英国激进主义报业繁荣探析
【摘要】本文分析了19世纪上半叶英国激进主义报业繁荣的根源:激进主义报业的发展愿景;报业人员由忠实的传播者构成;低成本的经济运营模式;不断完善的发行网络;阅读场所的促进。
这段在政府高压控制下蓬勃发展的报业史,是废除知识税、争取新闻自由道路上不可忽视的一节。
【关键词】激进主义报业;繁荣;根源
18世纪下半叶,逐渐发展起来的中产阶级想要打破社会限制,寻求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更多的财富,贫困的工人、小手工业者、雇农等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着失业、过长劳动时间、无养老保障等的风险。
当时的贵族资产阶级面对此种社会局面,不断颁布各种强制性法令维护自身利益。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潘恩在其著作《人权》中的自由人权及新闻印刷品思想对英国劳工大众起到了政治启蒙的作用,推动工人阶层将对政治的热情转化为行动。
在这场中下层人民寻求社会地位的政治运动中,工人阶级在当时的主流报纸中无法表达意见,于是出现了一批激进报刊,如《曼彻斯特先驱报》、《每周快报》、《北极星报》等。
19世纪上半叶,激进主义报业很少刊登广告,却能在政府的高压控制下蓬勃发展,这依
赖于工人运动繁荣发展下报业的独特运营模式。
一、激进主义报业的发展愿景
早期的激进报纸侧重于唤醒工人阶级的自我认知意识,给予他们重新的定位。
他们将劳动人民描述成社会财富的真正创造者,强调集合起来的劳动人民具有极大的潜力,可以通过政治手段消除贫穷的世界。
卡贝特的《政治文摘》曾特别指出,“国家真正的力量和所有的资源,来自于普通人民
的劳动。
”这种全新的世界观,唤起了作为社会底层劳动者
的信心,从思想上给下层人民提供了一种社会流动的可能性。
到了19世纪30年代,激进报纸批评的重点深入到了社会经济分配结构。
激进报纸通过报道那些主流报纸从不报道的新闻,为工人阶级和劳动组织的联合斗争发挥了联结作用。
1833年至1834年,工人们可以在激进报纸上看到其它地方
的工人斗争,甚至还能看到比利时和德国的工人斗争。
宪章运动领袖菲格斯?克纳说道,激进报纸“是将劳动人民联结
在一起的纽带。
”据克纳回忆,在此之前,“报界是完全沉默的,尽管我竭尽全力、鞠躬尽瘁,但一个城镇的成功集会对另外一个城镇来说,却是毫无影响。
”在一次宪章运动的地
区集会中,一个演讲者说到,如果没有《北极星报》,“我们的声音就只能在荒野上飘荡而没有任何人响应。
”
二、报业人员由忠实的传播者构成
《西部骑士之声》的前任出版人和发行人约瑟?哈泼森
说道,因为印刷成本的低廉,报纸的所有权和控制权都掌握在人民信任的人手中,他们会“支持劳动人民的权力和利益,很荣幸,我也是这些劳动人民的一份子。
”当时一些主要的
激进报纸所有者如沃森、海瑟尔顿等都出身卑微,他们委以报纸管理重任的人也都出身于手工业者,或者是中产阶级中的激进主义分子,由于长期参与工人阶级政治活动,他们的立场已被同化。
同时,因为内容主要是政论,那些为激进报纸工作的记者们的自我定位与后来的职业记者不同,他们更倾向于把自己看成是职业活动者而非专业人士。
很多受雇于《穷人卫报》、《北极星》和早期《雷纳德新闻报》的通讯员,同时也是全国工人阶级联合会或宪章运动的组织者,他们视自己为本阶级的代表而不是毫无利益关系的旁观者。
三、低成本的经济运营模式
19世纪早期,创办一份激进报纸的成本非常低。
当时激进报纸多是用手工印刷机印制的,[1]这种机器的购置只需要大概10至15英镑。
印刷用的铅字通常是按小时计价租的,印刷工人按件计酬。
激进报纸由于刊载的多是政论,减少了在记者队伍上的开销。
在19世纪30年代激进报纸转入地下以逃避印花税时,报纸的内容大多是由读者提供的,当时由海瑟尔顿创办的《两便士通讯》的运营每周只需要6英镑。
据《伦敦快报》1836年9月17日报道:“事实上,用于编辑、
采访、评论和文学来稿等方面的花销,也就是技术上称为支撑一份报纸的所有开支,每周只需要6英镑。
”在《北极星报》1841年的公司年报中,该报每周的运营成本只要9英镑多一点,即使当时的《北极星报》发展了一支稳定的有偿通讯员队伍,增大了支出。
广告的数量在1930年至40年代稳步增长,在此之前,大部分的商业报纸就很依赖广告了。
当时很多激进报纸基本没有广告收入,[2]卡贝特的《政治文摘》1817年只获得了3个广告,1837年《伦敦快报》的每千份广告税不及主流竞争对手的二十五分之一。
但是很多激进报纸单靠报纸发行就能维持50%的支出,并且一些大的激进报纸甚至盈利甚厚。
四、不断完善的发行网络
19世纪前半期,一些主要激进报纸的发行已经遍及全国。
早期最著名的激进报纸―由威廉? 柯贝特创办的《每周政治纪事报》就通过马车运往全国各地的商店销售。
[3]19世纪
20年代,《两便士废物》、《政治文摘》和《共和党报》已经
拥有了远达约克郡、兰卡郡、英格兰中东部以及苏格兰南部的广阔领域。
19世纪三十年代早期,《每日警察公报》、《穷
人卫报》等发行网络北起格拉斯哥,南至图若,东起诺危克,西至卡门森。
当时的激进报纸能够行销全国,在于它不断完善的发行系统。
如《每周政治纪事报》在没有缴纳印花税的情况下,给予能够收下1000份报纸的商店店主一定的折扣。
[4]此外一些激进报纸直接送往消费地――工人工作团体、行业协会、劳工组织、政治组织等。
1816至1817年,《两便士废物》打破了当时所有报纸的发行记录。
在1815年到1855年,《北极星报》和《雷纳德新闻报》都拥有约50万读者。
当时在苏格兰和威尔士,超过14岁的人口总数也不过略高于1千万。
这种通达全国的发行网络,不仅扩大了激进报纸的销售,同时也为激进报纸进一步获取信息提供了方便。
五、阅读场所的促进
咖啡馆、小酒馆等在激进主义报纸的传播上起了重要作用。
19世纪初,英国各地出现许多咖啡馆,这些咖啡馆成为手工工人的集聚地,他们可以获得免费报纸。
咖啡馆及小酒店业主们发现,向顾客提供他们买不起的刊物可以吸引更多对报纸怀有极大兴趣的顾客,[5]这会大大促进他们的生意,因此,他们订阅了大量刊物且吹嘘他们的环境如何的惬意舒适,以此招徕工人阶级顾客。
到后来,一些工人甚至向咖啡馆主、酒吧主提出,如果没有激进报纸他们将不再光顾。
据1829年的一份统计,由于这类集体阅读设施,伦敦每一份激进报纸估计拥有30个读者。
六、结语
19世纪上半叶,英国激进主义报业通过面向全国报道地区性的工人运动以减少地理距离阻隔,达到意志的统一。
得
益于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英国激进主义报业在没有广告收入的情况下,以低成本运营模式在英国政府的屡次压制下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在发行上全国领先。
这段在政府高压控制下蓬勃发展的报业史,是废除知识税、争取新闻自由道路上不可忽视的一节。
【注释】
[1] 《泰晤士报》在1814年开始使用蒸汽驱动的滚筒印刷机.
[2] 当时激进报纸与广告商的对立情绪普遍存在。
《伦敦快报》就曾表态“我们的原则是宁愿受到起诉、罚款之类的待遇,可以肯定的是,这远远比赚那些广告商的钱更光荣.
[3] 《每周政治纪事报》于1802年创刊时还不是一份支持工人阶级的激进报纸,而是在财政部资助下的亲政府出版物.
[4] 当时没有缴纳印花税的报纸是不能通过皇家邮政来递送的.
[5] 卡贝特的《政治纪事报》在1816年的是7.5便士,这远远超过了当时大多数人的购买能力。
19世纪30、40年代,大部分激进报纸的售价是4至5便士,工人只能集资购买.
【参考文献】
[1] [美]詹姆斯?卡瑞,珍?辛顿著,栾轶玫译.英国新闻史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英]凯文?威廉姆斯著,刘琛译.一天给我一桩杀案―英国大众传播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3] [英]E.P.汤普森著,钱乘旦等译.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4] 吴伟著.格拉布街―英国新闻业往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 舒小昀.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人的实际工资[J].世界历史,2011.06.
[6] 胡洽坤.论潘恩的人权思想[J].学术界,199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