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治未病讲座ppt课件

治未病讲座ppt课件


★体质调护
◆ 中医学认为体质现象即是阴阳、气血、津液盛 衰变化的反应状态,分有:平和质、气虚质、 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 气郁质、和特禀质9种体质类型。 ◆ 人们在治疗疾病时,往往被疾病“牵着鼻子 走”,而没有注意到这些疾病的共同背景,抓 住了体质就抓住了根本,为疾病治疗的预防指 明了方向。 ◆ 体现以人为体,因人制宜的思想。
◆ “治未病”乃中医追求的最高学术境界。 ◆ 2007年时任副总理吴仪在全国中医药工作会 议上讲话,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理 论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方面的作用。 ◆ 为了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优势,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提出了“治未病”健康工程,全 国各省市县级中医院要求成立“治未病”中心
亿万人群,人有九种,一种平和,八种偏颇
平和质
气虚质
阳虚质
特禀质 阴虚质 气郁质 血瘀质 湿热质
痰湿质
一、平和质(云淡风轻)
指阴平阳秘,脏腑气血功能正常,属 先天禀赋良好,后天调养得当之人。
健康人群
治未病的方法
★调养精神
★合理饮食
★★★体质调护
★调养精神
◆ 古人称:天有三宝“日、月、星”, 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 宝“精、气、神”。 ◆ 安心养神:形神合一,胸怀宽广对 待生活。 ◆ 四时调神:春季活泼、夏季畅达、 秋季恬静、入冬则藏而不泄,适应 季节特点外界变化,保持精神情志 稳定。
什么是体质辨识
体质辨识的三个相关问题
偏颇体质 体病(证)相关 疾病易 感
体 体质可分 质
体 质 辨 识
体 质 可 调
辨体施膳
辨体施养
辨体施保 辨体施治
正常体质
健康
体质辨识 即以人的体质为认知对象,
从体质状态及不同体质分类的特性,把 握其健康与疾病的整体要素与个体差异, 制定防治原则,选择相应的治疗、预防、 养生方法,从而进行“因人制宜”的干 预措施。
体质辨识有助实施个体化诊疗及养生
西医
体质辨识
反 映 个 体 差 异 实 施 群 体 干 预
中医
辨病
尚未实现 个体化诊疗
辨证
有效指导临床, 但难以寻找群 体规律
体质辨识是“治未病”的“抓手”
体质辨识提供了“治未病”的 方法、工具与评估体系
能够实现从个体预防 到群体预防的转变
能够适用于亚健康及易病 人群的识别与调控
时代的需要
随着世界医学向病前状态干预和 疾病防治的重心逐渐转移时 ,中医学 “未病先防” , “治未病”的观点 , 以及中医药个性化治疗与辨证用药 模式 ,对亚健康状态的调养防治表现 出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和特色。
时代的需要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保健、养生知识的 需求日趋强烈,全国上下掀起了养生热, 各种各样的养生书籍、光盘、讲座、电视 节目,各种各样养生的方法琳琅满目,大 家争相尝试(不知辨体质虚实寒热之偏、 辨饮食及药物寒热温凉之性) 听说吃苦瓜降糖---各种吃法==导致胃冷 痛、腹泻; 大枣补血养颜益寿,一次吃多就腹胀等;
★调养精神
◆ 动形怡神:动形包括散步、锻炼健身等, 促进气血流畅、筋络舒活、脏腑功能协 调,精神焕发。 ◆ 以心治神:随时调节情绪,切勿独思苦 想或愤怒不平。 ◆ 节制情感:忍怒宽容,节制情感,淡泊 的平常心 ◆ 移情易性:自我解脱。
★合理饮食
◆ 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说:“饮食者,人之 命脉也。”合理饮食是健康的重要基石 ◆ 我国传统的饮食结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 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 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 ◆ 清淡少盐 ◆ 戒烟限酒 ◆ 只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中医治未病的三层意思
未病先防 ◆ 预防“病前病”——可能发生的疾病,“治其 未生、治其未成、治其未发”; 既病防变 ◆ 预防“病中病”——已经发生的疾病,“治其 未传”; 病愈防复 ◆ 预防“病后病”——疾病痊愈后,“瘥后防复”
治未病:病前病、病中病、病后病
防旧病复发 康复人群
防“传”的风险
已病人群 防“成病”的风险 防“生病”的风险 亚健康人群
扁鹊回答:“长兄最佳,仲兄次之,我最差。”
魏文王接着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你能说明白一 些吗?”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已病,下医治大病
扁鹊(秦越人)回答说:“我长兄治病,是在病症还未表现之 时就把病治好了,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 气无法传出去,他的医术只有我们家人才知道。我仲兄治病,是 在病情初起时就把病人治好了,一般人以为病人得的只是小病, 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也不大,只有本地人才 知道。我扁鹊治病,是在病情严重后才治,一般人见我下针放血, 用药教药,割肉切骨,动作颇大,就认为我医术很高明,我也因 此而闻名于天下。其实,比起我长兄与仲兄来,我的医术是最差
时代的需要
更不知中医养生最高境界在 养神调气,天地人——气,息 息相应、相通——人的生理病 理、发病疾病的变化、治疗疾 病,养生保健都离不开天地自 然及社会等因素——要因人、 因时上医治未病”
史料记载,古代名医扁鹊(秦越人)论医术的故事。
有一次,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 哪一个医术最高?”
治未病课件讲 座
医学的首要目的是什么?
现代医学的目的--正在由医疗逐步向医学保健发展
医学发展的战略优先从“以治愈疾 病为目的的高技术追求” 转向“预防疾病和损伤,维持和促 进健康”
时代的需要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 转向了对生活质量的追求。特别是 这些年在广大的农村,温饱问题解 决后,保健、养生意识同样日趋强 烈。大家不仅要长寿,而且要达到 “寿而康”。
。”(故事告诉我们对待健康要:未雨 绸缪,有备无患,防患未然。)

什么是 治未病?
“治未病”的概念
祖国医学对中华民族数千年繁衍昌盛起到了根本保障作用, 其重要理念之一是让人们如何不得病,认为这是高明的医生, 是医学的最高境界 故《黄帝内经》认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其后,历代医家对此理论也多有发挥和补充,唐代医学家孙 思邈明确提出“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的理 论。 时至今日,“治未病”已经发展成为预防医学的一个领域, 得到了现代医家的广泛认同(国外也成立了许多“治未病”机 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