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诗人
探索李白诗歌的风格特点 ——一位豪中见孤崛的诗人
其实,李白的性格既有洒脱不群、追求自由的一面,又有执 著、深沉的一面。它的情感中感伤亦如影子一样与欢乐相随, 诗人与社会的矛盾以及诗人性格自身的原因,使李白一些看 似充满欢乐、飘逸洒脱的诗篇中,夹杂着失望的怅惘、焦虑 的痛苦与孤独的感伤。无论是希世之叹,亦或是出世之望, 乃至对现实的抨击,其中往往寓藏着这种心态。有人认为: 李白的诗豪中见悲,有极为深沉的悲感。这种认识从较深层 次揭示出李白诗歌的个性特征以及流露于诗中的李白心态。 读李白的诗,常常在豪放、乐观、洒脱的感受之余,品 味道一种孑然特立、漂泊无依、四顾茫然的孤独悲哀。李白 的诗有时看似乐观洒脱,实则在诗仙那潇洒的一笑中,飘曳 的紫霞仙裳下掩藏着一种孤独的痛苦心态。
探索李白诗歌的风格特点 ——一位豪中见孤崛的诗人
(三)李白的一些诗里,还表现初一种天地过 客的悲。“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 同悲万古尘。”正是因为诗人认识到生命与宇宙的 不可逆的自然法则,才可能在这有限与无限,迁逝 与永恒的强烈对比中,感悟到这种苍凉的孤独意识。 李白虽为诗仙,却非一味地飘逸,它的内心深 处,常有无法派遣的孤独意识。这种孤独意识,直 接影响到它的诗歌,给他的诗带来崇高感和悲感。 虽然李白诗风格豪放已成定论,然而孤独意识给其 作品带来的崇高感和悲感,使其相当一部分作品具 有了豪中见孤崛,豪中见悲的风格特点。
探索李白诗歌的风格特点 ——一位豪中见孤崛的诗人
孤独感伴随着李白的一生,到其去世都不曾摆脱掉。 李白作于临终前的《临路歌》云: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 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 兮谁为出涕?” 很显然,这位以背负青天,抟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 鹏而自负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带着终生的孤独与遗 憾,离开他既憎恶然又执著的热爱着的世界的。 李白的孤独意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浪漫主义诗人
诗仙——李白
汪宣秀
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 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 义诗人。汉族,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 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 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绵阳江 油市青莲乡),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 静宁县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 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 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 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 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 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的诗
最有意境的诗句: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中国人最熟悉最经典的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
头思故乡。 最孤独的感受: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李白的诗
最悲凉一句: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最有骨气得一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气魄最大: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渡玉门关。
by
SHOW
从时代背景看李白诗歌风格形成的因 素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时 事著就英雄”。可见,英雄本身的因素固不 可少,但其外在的时代背景也是无比重要的, 李白独特的诗歌风格与其个性密切相关,但 其时代背景的影响也是不可分割的。在不同 的时期,也显示出其不同的风格特色。总的 说来,其诗歌风格可分为早期的“飘逸”, 中期的“豪放”,以及晚期的“悲壮”。
探索李白诗歌的风格特点 ——一位豪中见孤崛的诗人
(二)如果说政治上的遭弃感和无归依感的孤独心 境,是诗人的理想、诗人的性格与环境的冲突所造 成的话。那么,李白阳春白雪、旷世无知音的寂寞 与孤独感,则只能说来自诗人主体、诗人性格的本 身。这是诗人孤高傲世、目中无人、不愿与世同流 的孤独,我们姑且称之为自我放逐的孤独。自我放 逐的孤独,尤其能显示出诗人性格的力量与光辉。 李白具有十分强烈的自我意识。豪侠、浪漫的个性, 加之天赋才华,良好的教育,使他常常有自命不凡 的特异感和优越感。寻找知音,又反映了李白强烈 的希世之年;而知音安在的感叹,也反映了世无同 类的孤独之感,当然也流露出阳春白雪的骄傲。
从时代背景看李白诗歌风格形成的因 素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王朝,但任何一个王朝都无法 改变由盛转衰终至灭亡的命运。在强盛的唐王朝走向衰败的 同时,也诞生了一代文学巨擎——“诗仙”李白。李白作为 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见证者,其文学地位以及对文学的贡献是 无可厚非的。 自李白成名一来,对李白诗歌风格的论作是多之又多, 但都基本上是言其诗歌风格的“飘逸”、“豪放”,“飘 逸”、“豪放”固然是李白的诗歌风格,但只是其中之一, 其诗歌风格除了“飘逸”、“豪放”之外还有其他风格。对 此,安旗先生也曾经发表过专题论述,且言李白的诗歌风格 不是“飘逸”、“豪放”就能够概括的,学术界对此也是颇 为关注的,但目前新兴的对李白的“论述”也大多是论述李 白诗歌风格的“飘逸”、“豪放”。
李白的诗
最大气苍凉的景色描写: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最自信的诗句: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最自信的诗句: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最无奈的诗句: 大道入青天,我独不得出。
李白的诗
最脍炙人口的忧愁诗: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 最细腻的景物描写: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化为经典成语的诗句: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最惊心动魄的景物描写: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探索李白诗歌的风格特点 ——一位诗歌的常调, 与这中常调相伴随的则是政治上的遭弃感和无归依 感。李白少时就有很强的功名事业心,“以当世之 务自负”。这强烈的济事观念,显然是来自儒家的 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不过,李白不是一个普通的本 分的读书人,它的豪侠性格以及作为浪漫主义诗人 所特有的非凡气质,即丰富的想象力和脱离实际的 异想天开,是来自儒家的济事思想,溶入了来自诗 人自身的主体精神的催化剂,自然地膨胀为天下舍 我其谁的自大、自负与功名唾手可得的狂妄。然而, 李白的自大与自负,又常常与现实相忤,是诗人陷 于政治前途无依无托的心境。
探索李白诗歌的风格特点 ——一位豪中见孤崛的诗人
在大唐多若满天繁星的诗人中,李白是唯一被人们誉为既有 侠肝义胆,又有仙风、道骨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传奇的一 生,豪放飘逸的诗风,确实给人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以 至使我们一说起李白,就可以想见一个飘然不群的诗仙形象。 迄今为止,无论是研究者笔下的李白,还是活在一般人 心中的李白,都不外乎此。其实自贺知章称李白为谪仙人起, 李白的形象就定型了。这种定型化了的历史人物形象,增加 了李白的传奇色彩,使后世骚人望尘趋拜。然而这种定型化 了的诗仙形象,也使人们与李白产生了一种近乎膜拜者与偶 像之间的距离,一种雾里看花、云中观月的可望而不可及的 隔膜,限制了我们循着诗人外化了的思想情感轨迹——诗歌, 走入李白心灵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