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添加剂行业的市场分析-2010年一、食品添加剂概念(一)食品添加剂简介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食品产品中添加和使用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加工生产的需要,对于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保证食品供应,繁荣食品市场,满足人们对食品营养、质量以及色、香、味的追求起到了重要作用。
因此,现代食品工业不能没有食品添加剂。
(二)食品添加剂分类按来源分成天然食品添加剂和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
按用途分我国的将食品添加剂分为:(1)酸度调节剂(2)抗生态剂(3)消泡剂(4)抗氧剂(5)漂白剂(6)膨松剂(7)胶糖基础剂(8)着色剂(9)护色剂(10)乳化剂(11)酶制剂(12)增味剂(14)面粉处理剂(14)被膜剂(15)水分保持剂(16)营养强化剂(17)防腐剂(18)稳定和凝固剂(19)甜味剂(20)增稠剂(21)香料(22)其他。
(三)食品添加剂作用①增加食品的保藏性,防止腐败变质;②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
食品加工后,会变色、褪色、风味、质地也会改变,适当使用着色剂、香料、乳化剂、增稠剂,可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形;③改善提高食品的品质、质量。
如没有添加剂就不会有果冻、软糖之类的食品;④有利于食品加工操作。
如食品加工中,使用澄清剂、消泡剂,有利于加工操作。
乳化剂能使方便面水分均匀散发,提高面团的持水性和吸水性;⑤保持或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如防腐剂、抗氧剂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同时,也保持了食品的营养价值;⑥满足其他特殊需要。
如无营养的甜味剂可以满足糖尿病患者的特殊需要。
(四)食品添加剂使用原则①必须经过毒理学安全性评价;②应尽可能不用或少用,严格控制使用范围及使用量;③有助于生产、加工和贮存;保持营养成分、防止腐败变质、改善感官性状和提高产品质量;④不得销售和使用污染或变质的食品添加剂;⑤婴儿的主辅食品,除按规定可以加入食品营养强化剂外,不得加入人工甜味剂、色素、香精等不适宜的食品添加剂;⑥复合食品添加剂中的各单项物质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的各有关规定;⑦生产、使用新的食品添加剂,应事先提出卫生学评价资料和实际使用的依据,经逐级审批后报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局批准,按规定执行;⑧进口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我国规定的品种和质量标准,并按我国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出口食品添加剂可根据国外要求生产,但转内销时必须符合我国规定。
二、全球食品添加剂发展现状(一)全球添加剂的种类随着食品工业在世界范围内飞速发展和化学合成技术的进步,食品添加剂品种不断增加,产量持续上升。
全球食品添加剂品种有25,000多种,其中80%为香料,常用的添加剂品种有5000多种,直接使用的品类大约有3000-4000种。
常见的有600-1000种。
美国是世界上食品添加剂使用量最大、使用品种最多的国家.目前允许直接使用的有2300种以上。
美国FDA最近公布的食品添加剂名单有2922种,其中受管理的1755种;美国食品用化学品法典中列有1967种;日本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约有1100种;欧共体允许使用的有1000--1500种。
(二)全球食品添加剂各类所占的市场份额食品添加剂已成为医药、农用化学品及饲料添加剂之后的第四类倍受人们关注的精细化工行业,预计未来5年内年增长率为2%-3%。
其中,调味品占30%,氢化胶体占17%、酸化剂占13%、调味增强剂占12%、甜味剂占6%、色素占5%、乳化剂占5%、维生素和矿物质占5%、酶占4%、化学防腐剂占2%、抗氧化剂占1%。
调味品市场中,饮料占31%、佐料占23%、奶制品占14%、其他占32%。
需求增长最强劲的食品添加剂将是维生素、矿物质、调味增强剂和脂肪代用品。
图1:全球食品添加剂各类所占的市场份额(三)全球食品添剂大型企业的发展状况罗氏和巴斯夫公司是世界上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和精细化学品生产商。
维生素是罗氏公司维生素和精细化学品部最大的业务部门,几乎占全球销售额的50%,其次是精细化学品占30%、类胡萝卜素占20%。
罗氏新上市的营养药品包括用于眼科保健的玉米黄质、番茄红素和叶黄素,以及供功能饮料用的水溶性维生素E制品等。
罗氏公司也加快投资中国市场,与上海新亚药业公司合资兴建了年产量1000吨的维生素B工厂,还有罗氏泰山(上海)维生素A新厂,以及在无锡兴建年产量4万吨的柠檬酸工厂。
巴斯夫公司在全球维生素市场上约占25%的份额,该公司在韩国建成年产量3000吨的维生素B工厂和世界规模的维生素C及维生素B的工厂。
(四)全球食品添加剂市场规模增长情况随着现代食品工业的崛起,食品添加剂的地位日益突出。
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消费者健康意识增强。
追捧低脂肪、低热量的食品的观念使“双低”食品风靡世界,促使食品加工制造企业不断在食品配方上采用新型原辅料,带动了食品添加剂市场的发展。
同时,一系列国际性食品添加剂及配料会展的举办,也推动了食品添加剂行业的快速增长。
从产销规模看,1988年全球食品添加剂市场的总产值为150亿美元,2000年增加到160亿美元,到2003年,食品添加剂全球销售额达200亿美元,到2009年食品添加剂的世界市场销售额约为310亿美元,近几年来,全球食品添加剂市场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其中的一点就是安全无毒或者基本无毒的天然产品越来越受到食品企业和消费者的青睐。
三、我国食品添加剂发展现状(一)我国目前主要的品种我国目前主要视频呢添加剂主要包括防腐剂、着色剂、甜味剂、香料、膨松剂、酸度调节剂6大类,具体分类如表1所示。
表1:我国目前主要食品添加剂(二)我国食品添加剂行业的发展规模我国已成为食品添加剂国际贸易的主要力量。
我国目前各类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有1500余家,食品添加剂总产值已约占国际贸易额的10%,其中柠檬酸,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糖精钠,木糖醇,维生素C,异Vc钠和维生素E,乙基麦芽酚等品处于领先地位。
食用着色素在品种,数量上均有较大增长,已成为世界食用着色剂品种最多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在国际贸易中占了一定的份额,出口的品种主要有红曲红,高粱红,姜黄等。
据行业协会统计,2010年全国食品添加剂产量在710万吨左右,同比增长约11%,产品销售额约720亿元,同比增长12.5%,出口创汇约32亿美元。
食品添加剂行业企业销售收入也普遍增长了20%以上。
截止2011年,食品添加剂行业的上市企业主要有:安琪酵母、星湖科技、晨光生物、莱茵生物、保龄宝、量子高科、永安药业、新和成,分别涉及增味剂、增色剂、功能糖以及营养添加剂。
各企业所具备的领先核心技术为如表2所示:表2:食品添加剂行业的上市企业(三)食品添加剂行业相关法规食品添加剂的监督管理方法是基于食品安全法规建立的,其整个执法流程与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流程一致。
(1)政府管理制度及职能分工我国采取各部门各司其职管理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中的各环节。
①安全性评价和标准卫生部《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管理办法》、《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申报与受理规定》、《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
②生产加工环节质检总局(审核批准产品生产许可证)《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审查通则》。
③流通环节工商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整顿流通环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对流通环节食品用香精经营者进行市场检查的紧急通知》。
④餐饮服务环节食品药品监管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规范》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责任人约谈制度》,严格规范餐饮服务环节食品添加剂使用行为。
(2)食品添加剂标准食品添加剂的主要标准包括使用标准和产品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规定了我国食品添加剂的定义、范畴、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使用范围、使用量和使用原则等。
食品添加剂按功能分为23个类别。
GB2760包括2400个食品添加剂品种,其中加工助剂158种,食品用香料1853种,胶姆糖基础剂物质55种,其他类别的食品添加剂334种。
此外,我国还制定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14880),对食品营养强化剂的定义、使用范围、用量等内容进行了规定。
目前,允许使用的食品营养强化剂约200种。
(3)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与工商营业执照的关系《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实行许可制度,申请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的条件、程序,按照国家有关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规定执行。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第九条则规定了企业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七个条件,其中第一款明确规定申请企业应当有营业执照。
质监部门执行时,要进一步确认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应当包括食品添加剂的生产。
(4)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制度依据《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和《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取得生产许可,应当具备的条件包括:1、合法有效的营业执照;2、生产食品添加剂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3、生产食品添加剂相适应的的生产场所、厂房设施;其卫生管理符合卫生安全要求;4、生产食品添加剂相适应的生产设备或者设施等生产条件;5、生产食品添加剂相适应的符合有关要求的技术文件和工艺文件;6、健全有效地质量管理和责任制度;7、生产食品添加剂相适应的出厂检验能力;产品符合相关标准以及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安全的要求;8、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规定,不存在国家明令淘汰和禁止投资建设的工艺落后、耗能高、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情况;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5)关于申请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和食品添加剂标准的关系《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应当依据食品安全标准对所生产的食品添加剂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或者销售。
卫生部、质检总局等九部门《关于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卫监督发〔2009〕89号)规定,2009年6月1日以后新建的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其生产的食品添加剂质量、检验方法标准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并且必须依法取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后方可从事食品添加剂的生产。
在《食品安全法》实施之前,已经依法取得食品添加剂生产或卫生许可证明的,许可证明在有效期内继续有效。
凡未取得上述许可证明的,不得生产食品添加剂;卫生许可证明到期后申请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的,其产品质量必须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尚无标准的,其产品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可以参照国际组织或相关国家的标准,由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指定。
(四)食品添加剂发展存在的问题①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缺少创新、仿制为主。
企业参与新型产品开发的积极性不高,不愿在研究与开发等环节上投入太多资金,多数以观望国外业内领先企业产品研发状况为主,没有自主研发的优势,仿制跟随,因而生产技术、产品质量、产品成本等方面是国内企业的软肋。
②标准缺陷形成监管漏洞和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