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汉字教学

小学汉字教学

小学汉字教学市(州)、小学摘要:汉字极高的“使用效率”,2000左右常用字即可覆盖98%以上的书面表达方式。

加之汉字表意文字的特性,汉字的阅读效率很高。

因此,汉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语文时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而写字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基础之基础。

学生通过长期的写字训练,可以受到美的感染,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坚毅一直、审美观念和一丝不苟、爱好整洁等良好习惯,有益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文化素养。

丰富的课堂活动,可以使学生在课堂内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加深和提高;同时,又能使学生将已学到的知识初步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所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在识字过程中,我们可经常开展一系列汉字教学活动,如:大家来找茬(稍稍变化汉字的某个部分,让学生找出争取的字)、姓名手抄报(介绍自己的姓氏、家族故事等)、听写大会(仿照中央台听写大赛的形式进行听写比赛)。

正文:汉字是汉语书写的最基本单元,其使用最晚始于商代,历经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诸般书体变化。

秦始皇统一中国,李斯整理小篆,“书同文”的历史从此开始。

尽管汉语方言发音差异很大,但是书写系统的统一减少了方言差异造成的交流障碍。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汉字构造规律概括为“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项为造字原理,是“造字法”;而转注、假借则为用字规律,是“用字法”。

一个汉字一般具有多种含义,也具有很强的组词能力,且很多汉字可独立成词。

这导致了汉字极高的“使用效率”,2000左右常用字即可覆盖98%以上的书面表达方式。

加之汉字表意文字的特性,汉字的阅读效率很高。

因此,汉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语文时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而写字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基础之基础。

学生通过长期的写字训练,可以受到美的感染,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坚毅一直、审美观念和一丝不苟、爱好整洁等良好习惯,有益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文化素养。

小学阶段必须重视写字教学,特别是对于低段学生,这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基础工程。

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我对于小学阶段的汉字教学有了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一、低年级汉字教学中所周知,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教学的一个重点。

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影响到读和写,特别是阅读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的强弱。

关于低段汉字教学,可以尝试这样一些办法。

1、游戏识字。

这是识字教学中最常见的方式。

它符合低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乐于参与的心理特点。

游戏不仅增强识字的趣味性,而且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教学中常用的游戏形式有:①摘苹果。

如在教学《雨点儿》一课时,在巩固复习环节我将“数不清”、“雨点”、“云彩”、“飘落”、“天空”这几个认读字组成的词语画在苹果图形里,让学生边读边摘,并要求学生加上几个字把这些苹果调整顺序组成一句话。

学生经过思考,组成了句子:“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从而自然导入了文章第一自然段的学习。

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并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了解了字词的意思,可谓一举多得。

②开火车。

这也是教学中利用率较高的游戏形式。

这种游戏可以较大范围地检查学生的识字效果,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有好处。

每认新字或复习巩固时,我常选用这种形式和学生对话:“小火车开起来,哪组开?”“一组开。

”“小火车开起来,单轨开,双轨开?”“双轨开。

”学生便会主动投入到识字活动中来。

③拼字。

这一游戏是将汉字分拆成部首和部件,让学生通过拼字来巩固字形。

如在教学《爷爷和小树》一课的“热”“伞”“到”“冷”四个字时,我先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部首“灬”、“人”“刂”、“冫”,再出示部件,让学生拼字。

拼字后让学生说说识记方法再找出一组反义词。

学生在拼字游戏中不仅认识了新部首,巩固了字形,又加深了对反义词的认识。

2、借助实物识字。

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

将孩子熟知的物品和识字相结合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如教学《自选商场》一课时,课前我同孩子们一起准备文中提到的实物,课中以找朋友的形式,一人举着带有拼音的“面包”的词语卡片找朋友,另一人举着面包的实物相回应。

孩子们在熟悉实物的同时巩固了拼音,认识了生字,了解了字义,将汉字的音、形、义统一了起来。

与此同时,我又引导学生将这些词语进行分类,从“食品”“生活用品”“学习用品”三个方面又加深了对词义的了解,积累了词语。

3、用谜语、顺口溜识字。

根据学生富有想像的年龄特征和字形特点,在教学中师生合作编一些字谜或顺口溜帮助识记,变识字为游戏,让学生既学得轻松有趣,又能加深印象,巩固记忆。

如教学“坐”字,学生就编出“两人坐在土堆上。

”我相机出示同音字“座”让学生编字谜,学生又编出“两人坐在广场的土堆上”、“两人坐在房子下面玩土”等等。

不仅加深了对字形的识记又区别了形近字。

对于形近字“日和目”,“木和禾”,“他、她、它”,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加以区别。

“编顺口溜”也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

比如“明”:日月一起真明亮;“雷”:雨点洒在水田上。

“来”:米上加横竖出头。

尽管有时学生自编的内容不一定贴切,但是能提高学习汉字的兴趣,帮助认记生字,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4、查字典识字。

《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识字要求中提出: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查字典”是学生独立识字的一个工具,使用字典的习惯与能力也可以作为学生独立学习的一个标志,是语文的一项重要技能。

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使用字典,告诉学生不认识的字还可以通过查字典解决。

每人的书箱里都备有字典,有不认识的字随时查。

在查字典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了拼音与部首,又动脑动手,多种器官一齐调用,记忆会更深刻。

二、中年级汉字教学到了小学中年级,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已经在低年级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是不能把识字完全放松,让学生完全自学字词也是不对的。

因为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字的音、形、义始终是贯穿小学阶段的一个重点,不能放松。

只是在中年级的识字应把识字的重点放在理解词语的意思上。

针对这一特点,可以尝试用这些方法进行教学:1、形近字、多音字教学。

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形近字形似但含义却不一样。

形近字的搭配有一定的规律,并有各自的特点。

多音字,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

正是因为形近字、多音字有这些特点,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形式迅速发现字与字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在这样的思考中集中识字、重点识字,可以大大提高识字效率。

2、引导学生结合语言,随文识字。

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要利用多种方法理解字词的意思,这种理解不同于高年级段教学中的解释词语,而是要让孩子大概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要区分词语的含义,对于一些重点的、关键的字词不要模糊概念,要体会到位。

理解词义的时候要注意形象化,学生才会感到有趣,才会形象地体会到意思。

阅读课文便是最好的方法,要学生在读书中学习、在学习里识字、在识字后读书。

更重要的是重视随文识字的基础上还要同样关注朗读训练,识字是为了读书,所以识字后的读书过程就是新字的再现过程,就是学生巩固新字的过程。

3、编故事识字法编故事识字法,就是把汉字的几个部件利用故事巧妙地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识字的一种方法。

此方法适用于识记字形复杂的字。

多数汉字是由几个部件组成的,如果发挥想象,把几个部件巧妙地联系起来,让一个个抽象的字变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这样既使枯燥抽象的笔画变得富有灵气,又给识字增添了趣味性。

如:“灭”字(发生火灾时,用水去浇灭);“游”字(有一个戴着泳帽的小孩子正在方形的泳池里游泳);“左”字(左边的人在认真工作);“右”字(右边的人在大口吃东西)。

这样一想,这些字就会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一刻也得到了发展。

4、积极开展识字活动。

丰富的课堂活动,可以使学生在课堂内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加深和提高;同时,又能使学生将已学到的知识初步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所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在识字过程中,我们可经常开展一系列汉字教学活动,如:大家来找茬(稍稍变化汉字的某个部分,让学生找出争取的字)、姓名手抄报(介绍自己的姓氏、家族故事等)、听写大会(仿照中央台听写大赛的形式进行听写比赛)。

二、高年级汉字教学长期以来有一种观念,认为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老师的事,高年级教师看到学生没有良好的写字习惯,错别字也较严重时,往往抱怨低年级时学生没把基础打好。

进入高年级,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渐渐淡化了字词教学,认为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自学生字的能力,在语文课上不会利用多少时间进行汉字教学。

可事实证明,这样的识字教学效果不理想,我们要对高年级的识字教学进行新的思考和认识。

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稳抓识字教学。

1、提前预习要有明确的识字要求在字音方面,要求学生先借助工具书标准拼音,在家熟读。

在字形方面,要求学生给每一个田字格的生字组一个词,同时,在字旁写上形近字。

在字义方面,要求学生查字典和词典去理解课文中的生字的字义。

这样,学生既有目的地进行了预习,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在阅读中识字让学生在读中识,识中读、读识结合的基础上感悟、理解、想象。

巩固生字新词,例如,教学“惬意”一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在金色的沙滩上,吹着轻柔的海风的感觉。

学生对词有了感觉,自然就会理解词的含义了,同时也就加强了对词的记忆。

这种让学生在读与想象中建立文字与生活联系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又容易让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

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

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