郸城一高高二学案·答案第7课陈情表【基础梳理】一、mǐn mǐn zuò/qióng r ùyǔn/būzhuówò二、1.“闵”通“悯”,忧愁、忧伤2.“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三、1.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示他人行为及于自己,相当于“我”/动词,看见/动词,进见、拜见/动词,出现2.名词,守节的志向/名词,志向/动词,立志、专心/动词,做记号/名词,意愿、志气3.动词,行走/名词,队伍、军队/名词,路程/名词,行为/动词,运行4.形容词,缺少/形容词,新鲜/形容词,非常少、不多四、1.名词作动词,生病2.名词作动词,做官3.名词作动词,任职4.名词作动词,上奏折5.名词作状语,向上6.名词作状语,像犬马7.名词作状语,每天、一天天8.名词作状语,在家内9.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闻、使……知道10.形容词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11.形容词作名词,卑微低贱的人12.形容词作动词,加重13.形容词作动词,远离五、1.不会行走。
2.成人自立。
3.指辛酸苦楚的处境。
六、判断句。
如今,我是蜀国卑贱的俘虏。
2.状语后置句。
州里的有关官员到我家催促,像星火一样急。
3.固定句式。
所以,我的一点私心是不愿放弃对祖母的奉养而远远地离开。
【重点突破】1.(1)祖母需供养。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很重视“孝道”,作为小辈为祖母养老送终是李密义不容辞的责任。
同时,李密是祖母抚养长大的,现在九十六岁的祖母体弱多病、卧床不起,李密应该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
(2)怀旧思想。
西蜀灭亡才两三年,李密仍然对西蜀存有美好的记忆,他还不能接受一个新的朝廷。
况且他对西蜀后主刘禅评价很高,认为刘禅是一个“可以齐桓”的人物,自然对晋灭西蜀心里面还是很不服气的。
(3)后顾之忧。
面对建立不久的晋朝,李密对晋武帝的喜怒哀乐还很不了解,为了稳妥与安全,他还是决定不去洛阳。
当然,从李密最终入晋为官来看,他不是不想做官,而是他觉得当时不宜做官。
2.(1)圣朝以孝治天下。
朝廷提倡“孝”,作为孝敬祖母的李密是在证明这个倡导。
(2)作者确实孤苦伶仃。
“况臣孤苦,特为犹甚”皇天后土实所其鉴”,朝廷应该成全作者这一要求。
(3)尽节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
这一结论清楚地陈述了“报国恩”与“循私情”只是为时极短的矛盾,稍稍从长远着眼就根本不是矛盾了,是合情合理。
【活学活用】①山间响泉叮咚,那是浩荡的起点/婴儿呱呱坠地,那是人生的起点②起点,是绽放苞蕾的花朵,蓬蓬勃勃的春天,正等待它娇艳的颜色/起点,是萌发嫩芽的树苗,郁郁葱葱的季节,正盼望它挺拔的身姿【探究证明】示例一:李密以超众的才华和能力得到皇上的重视,皇上三番五次下诏,但他没有去,并且上书《陈情表》,一再表明自己不去做官,表现了他的气节。
示例二:李密对新主极尽颂扬赞美之能事,称新朝为“圣朝”,称当时的政治教化为“清化”。
然后又历数自己所受的荣宠,“察孝廉”“举秀才”“拜郎中”“除洗马”,对当朝的任用,感激涕零,而对已亡的蜀国,则称为“伪朝”,表现出十足的奴性,是一个可悲、可鄙的软弱文人。
【练习】1.C。
“闵”通“悯”。
2.A。
“期”,古代丧服的名称,句中指穿这种丧服的亲族。
3.D。
A项,古义,赶快去;今义,很快地跑。
B项,古义,成人自立;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或(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
C项,古义,指辛酸苦楚的处境;今义,辛劳苦累。
D项,孤苦:孤单无靠,生活困苦4. C。
示例中的“日”,名词作状语,天天。
C项,名词作状语,向上。
A项,使动用法,使……闻。
B项,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D项,名词作动词,担任……职位。
5.(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茕茕孑立(2)臣欲奉诏奔驰实为狼狈(3)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愿陛下矜愍愚诚6.B。
听,准许。
7.B。
①③均为“怜惜”,②为“自夸”。
8.A。
连接主谓之间,取消谓语独立性。
其它三项为结构助词。
9.(1)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实在卑微到不值一提,承蒙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犹豫不决另有所图呢?(2)希望陛下能怜恤我愚昧至诚的心,满足臣下我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享尽天年。
10.。
诣:到……去。
11.D。
“文才”指文章或文学的写作才能。
①以抄书得钱奉养母亲,孝顺。
②王僧孺在西邸与任昉的交往。
③文惠太子想任命王僧孺官职。
④皇帝认为王僧孺的诗写得最好。
⑤善于写文章。
⑥王僧孺的文字辞藻华丽。
12.C。
在海南,王僧孺没有“禁止商人哄抬物价”的做法。
13.(1)从前有人任蜀部长史,一生没有蜀地的物品,我要留给子孙的,不是越地的衣物。
(2)王僧孺喜爱古代典籍,搜集的图书达到一万多卷,大多为善本,与沈约、任昉家藏书相当。
【参考译文】王僧孺,东海郯人,从小就聪明颖慧,五岁就很机警,开始学习《孝经》,就问传授的人说:“这书说什么的?”授书人说:“这是论忠孝两件事情的。
”王僧孺说:“如果是这样,我愿意经常读。
”家中穷困,常常为人抄书来奉养母亲,抄写完也就能够背诵了。
在齐做官时任太学博士,尚书仆射王晏十分赏识喜爱他。
王晏任丹阳尹,引荐补授他为功曹,让他撰写《东宫新记》。
司徒竟陵王子良开西邸,召集文学之士,王僧孺因为擅长文辞交游于此。
文惠太子想任他为太子官属,就召他到崇明殿任职。
遭逢文惠太子去世,外放任晋安郡丞。
建武初年选拔士人,被始安王遥光推荐,任仪曹朗,后升迁为治书侍御史,出任为钱唐令。
当初,王僧孺与乐安人任昉在竟陵王西邸相遇,通过文学结尾朋友,王僧孺要到钱唐时,任昉赠诗,他被诗友如此推重。
天监初年,任临川王后军记室,侍诏文德省。
外任南海太守。
南海风行杀牛,毫无限制顾忌,僧孺一到就禁绝此风。
又外国海运来的货物、高凉牲畜每年几次到海南,都是外国商人用来进行贸易的。
过去州郡到集市买这些物品,买来马上卖出,赚到几倍的利润,历届政府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王僧孺叹息说:“从前有人任蜀部长史,一生没有蜀地的物品,我要留给子孙的,不是越地的衣物。
”对当地的物品毫无所取。
任职两年,名声政绩卓著,征召将回京城,郡中道俗六百人到朝廷请求把王僧孺留下,皇帝没有允许。
到了京城,拜授中书侍郎,领著作郎,又在文德省轮值。
撰写起居注、《中表簿》,升迁为尚书左丞,不久兼任御史中丞。
王僧孺小时候家中穷困,他的母亲以卖纱谋生,曾带着王僧孺到集市,途中遇到随从中丞的仪仗队被驱赶掉进沟里。
等到授官的那一天,作为前导的骑从清扫道路禁止行人来往,王僧孺悲痛不能控制自己。
不久,实授御史中丞。
当时,武帝制《春景明志诗》五百字,命沈约以下的词人一起创作,武帝认为王僧孺写得最精致巧妙。
历任少府卿,尚书吏部郎,参掌大选,干谒之人在他那儿不能通行。
出任仁威南康王长史、兰陵太尉,为南康王府上、州内、国中行事。
王僧孺善于写作,擅长写楷书、隶书,记得很多古代的事情。
侍郎全元起想注解《素问》,向他询问砭石的问题。
王僧孺回答说:“古人应该是用石块磨成针,一定不用铁。
”王僧孺喜爱古代典籍,搜集的图书达到一万多卷,大多为善本,与沈约、任昉家藏书相当。
年轻时专心致力,对书无所不读,他的文章华丽飘逸,多用人们以前没有看到过的新典故,当时的人敬重他的广博才学。
14.示例一:反对。
理由:①这是形式教育,而不是素质教育,纯粹是作秀;②“跪礼”与这个节日“民主”、“科学”的主题格格不入,容易使人患上“软骨头”病。
(其他参考理由:五四是青年觉醒纪念日,尤其不能跪;把“跪父母”作为两代人伦理关系的典范,这与现代化的精神是相悖的,属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不利于青少年从小培养独立的人格)示例二:赞成。
理由:①跪拜父母后,客观上让两代人的关系更亲近了(或方便了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加深了彼此的了解);②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举办这种仪式能让孩子从小怀有孝顺(或感恩)之心。
(其他参考理由:俗话说“矫枉必须过正”,在“青年节”这么一个场合,向父母行大礼完全可以理解,也值得提倡;下跪在中国是最高的礼节,自古就有跪天跪地跪父母的传统,而好的传统难道不应该继续发扬?)15.(示例):在贫瘠的石灰岩的热带雨林中,许多树种为了稳固根基,侧根外向异常次生生长的大的达10米高、延伸10米多宽的形如板墙,根部辐射生出像火箭尾翼一样的极为壮观的被早期的欧洲探险家描绘得极为神秘玄妙的板状根叫板根。
16.(示例)我只能成为一句朴素的民谣,在唱完命运这首歌的时候,我无法终止跋涉的步伐、无法终止人生中的一回回拼搏。
【补白】素李娟暮春时节,院中的栀子花开了,白色花朵立在翠绿的枝头,犹如白衫绿裙的少女站在清清溪水边,说不出的素洁和美好。
摘几朵插在透亮的瓶中,连梦里也是栀子花幽幽的清香。
读唐诗宋词,你可以看见那个时代的风景,那个时代的心灵,有我们现代人无法想象的清澄、素净。
似乎眼前有了一幅画,山寒水瘦,一个人独坐茅屋,听雪落寒窗,一抬头,见一叶孤舟正泊在江面。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隔着漫漫岁月,清凉和安然的气息迎面扑来。
素,于喧闹浮躁的尘世间,原来是一阕宋词。
素,是生命的大美和庄严,也是人生另一个难得的境界。
脚印廖华歌开拓不止,路才无尽。
脚印永远为开拓者大书特书。
山野里第一朵迎春花开了,我留下了采撷和追求的脚印;园子里的第一阵果香飘来了,我留下了收获和思考的脚印;混浊的小河边,我留下了畏葸和退却的脚印;泥泞的黄土路上,我留下了徘徊与进击的脚印……呵,人在前面走,身后留脚印……无数的脚印,是一个个生命的着力点,时间将它连缀成一条蜿蜒曲折的路。
在这路上,刻记着生命的每一寸历程,每一分价值……就在我这短暂的回首之间,我突然发现:走平坦的路,脚窝最浅;走泥泞的路,脚窝最深;留在石阶上的脚印最久;留在荆棘中的脚印最美……望着那深深的脚印,我便仿佛又回到了当时那汗流浃背的跋涉之中,又记起了那跋涉的艰辛,更记起了那艰辛跋涉所赢来的胜利和这胜利激发起来的加倍的欢乐和信心。
那是奋斗的标记。
那是开拓的标记!开拓不止,路才无尽。
脚印永远为开拓者大书特书。
身后是脚印,前方是太阳。
不必徘徊顾盼,但只用力地走!起点张庆和旭日喷薄而出,那是光明的起点;山间响泉叮咚,那是浩荡的起点;婴儿呱呱坠地,那是人生的起点;新年钟声悠扬,那是新生活的起点。
哦,起点!你是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鸟,蓊蓊郁郁的日子,正期待你的悦耳歌谣;你是刚刚绽蕾的花苞,芬芳馥郁的百花园,不嫉妒你的娇艳妖娆;你是一粒萌芽的种子,无论长成参天大树,抑或生成茵茵小草,都将顽强地伸展一条条根须,不停地去探索大地的奥妙。
哦,起点!你是零的突破,你是圆的创造;你是映亮心性的水晶,你是宣布诞生的公告。
回首来路,起点驱动了多少豪杰;展望天下,起点美丽了多少人生。
起点不是虚无缥缈的云雾,起点不是遥不可及的彩虹。
起点实实在在,起点可触可感:在每个人行走的双脚下,在迈出的每一寸步幅间,在每时每刻脉搏的跳动里,在起起伏伏深深的呼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