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陕师大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论文答辩 (1)

陕师大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论文答辩 (1)


二、课题研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主动学习, 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具有 社会互动性的;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为学习创设 学习
5.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1)学习者的自主性、主动性决定学习的效果;
1.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2.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 3.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五、案例、实验和研究结果分析
1. 案例及分析
(1) 《抛物线的方程定义及其应用 》 案例和分析;
( 2 )《指数函数》案例和分析。
五、案例、实验和研究结果分析
2. 教学实验及其分析 ( 1 )实验介绍
(2)时代发展的需要;
(3)数学教学的需要。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及方法
2 . 课题研究意义
(1)任何教学实践活动都是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的; (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的适应时代要求;
(3)促进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及方法
3. 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2)教学实验法 (3)案例分析法
二、课题研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1. 信息技术
资源广泛
资源共享
信息技术
功能强大 交互性强
二、课题研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探究学习和数学探究学习的特点
强调自主性
强调过程性
探究学习
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具有开放性
二、课题研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数学探究学习的特点
(1)数学探究学习更注重学生的思维活动; (2)数学探究学习具有灵活性; (3)数学探究学习活动内容丰富; (4)数学探究学习的主要形式是解题活动。
( 2 )实验结果及分析
实验前后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对比
五、案例、实验和研究结果分析
( 2 )实验结果及分析 实验结果: ①实验班学生成绩明显提高; ②实验班学生学习能力显著增强。
五、案例、实验和研究结果分析
3. 研究结果分析
(1)数学探究学习的有效实施需要信息技术的 支持; (2)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深层次整合可以通 过学生的探究学习得以实现; (3)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生们进行分组探 究学习,增强了学习兴趣,拓展了学习视 野,改进了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活动的自 主性、探究性、合作性有了明显的提高。
六、评审意见解答
1. 研究的问题和结论不明确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数学探究 学习对学生学习效果和自身能力的影响。在研究过程 中探索促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 研究结论: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数学探究学 习 使 学生们增强了学习兴趣,拓展了学习视野,改进 了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 性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和成绩有了 明显提高,学习效率增强。
(2)学习者的认知、理解和思考意识对学习效 果起着关键的作用;
(3)学习者已具备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结构非常重要; (4)重视在学习活动中有意识地强化学习; (5)提倡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
三、教学步骤
正确的教育 创设 理论作指导 情境
教师教学 提出 目标观
问题
自主 学习 课堂 小结
小组合 作学习
四、教师角色的转变
二、课题研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3.数学新课程标准
数新课程标准是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性 文件,是进行数学课程改革而采取各种措施的 主要依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共有十条,其中 对本课题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有以下三 条。 (1)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2)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3)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实验时间:2013年2月至2013年7月; 实验对象:高二年级的两个理科平行班,1班作为实验 班,2班作为对照班; 实验过程:1班采用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数学探究学习 的模式进行教学,2班采用常规教学方式。
五、案例、实验和研究结果分析
( 2 )实验结果及分析
实验前后学生成绩的对比
五、案例、实验和研究结果分析
六、专家评审意见解答
2. 教学实验不符合研究方法的基本规范
由于条件的限制和个人水平的原因,本课题实验的 进行有些仓促和不规范。学校开始不支持进行教学实 验,开始设计的实验并没有如期进行。最后实验得以 开展,也只是进行了一个学期。实验进行的时间不够 充分,数据量也不够大。这在一定程度了影响了实验 结论的得出,尤其影响一些细节问题的发现。但是实 验基本是成功的。数据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变化的,对 最后结论的得出是支持的。而且教学实验并不是得出 研究结论的唯一依据。大量的教学实践和案例也是得 出研究结果的重要依据。同时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会 将这个教学实验继续深入做下去。
基于信息技术的
高中数学探究学习研究
导 师:孟红兵
答 辩 人:

业:学科教学(数学)
目 录

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及方法 课题研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教学步骤 教师角色的转变 案例、实验和研究结果分析
二 三



专家评 审 意 见 解 答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及方法
1. 课题研究背景
(1)当代教育理念的改变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2015年11月28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