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溥仪(十)东陵浩劫【画外音】1924年,冯玉祥趁第二次直奉战争之机,发动“北京政变”,溥仪被逼离开了祖先世代居住的紫禁城,流落民间。
走出了故宫的溥仪已是无家无业之人,居无定所,前途茫茫,不到二十岁的他,被身边的亲日分子郑孝胥领进了日本公使馆,走出了他与日本恩怨纠缠数十年的第一步错棋。
但溥仪毕竟是中国曾经的皇帝,长期居住外国使馆颇为不便。
那么,日本势力将会如何安置傅仪呢?【喻大华】溥仪潜入日本驻华公使馆避难不久,婉容、文绣也来了,带来了太监、宫女、厨师、随从等人,每天遗老们趋之若鹜,互相争吵。
公使馆简直成了溥仪的行宫,乌烟瘴气,门庭若市。
日本人的忍耐终于到了极限,于是,表达了让溥仪前往天津日租界居住的意思。
溥仪一听十分高兴,他早知道天津是国际大都市,一直想去逛逛,另外,他还没坐过火车呢。
1925年2月23日傍晚,溥仪向芳泽公使告别,日本秘书把溥仪送上了火车,千叮咛,万嘱咐,告诉溥仪千万不要乱走乱动,本节车厢的所有乘客都是日本军警人员装扮的,你装着不知道就可以了,抵达天津之后不要下车,日本驻天津的总领事叫吉田茂将上车迎接,日本的天津驻军也布置了警卫。
总之,安全大大的,害怕不要的。
然后,跟溥仪挥手告别。
一声汽笛,火车缓缓驶离了北京。
溥仪能想到吗,此时一别,直到34年之后的1959年他才重返北京,这些年间,他走过了一条怎样坎坷、悲怆的人生路?抵达天津之后,溥仪遇到了一点儿小麻烦,原来,他在天津有一座楼房,那是前几年为了应付时局的动荡买下的,但是这座楼房位于英租界,吉田茂认为不方便保护,所以不让溥仪去住。
这个时候溥仪手里边经济条件也拖挺紧张,虽说有不少珍宝,但毕竟不好出手,所以,只能在日租界里边租房子。
首先选中了张园,张园的主人叫张彪,他是清政府武昌驻军的统帅,武昌起义之后,吓得弃官而逃,做梦都想不到原来的主子要做自己的房客,吓得连连摆手。
张彪不是不愿意让溥仪住,而是不敢收傅仪的房租。
既然如此,溥仪当然笑纳,从此,不仅住房子不花钱,每天年逾七旬的张彪还来给溥仪扫院子,连清洁工都可以少雇一个了。
日本人在溥仪身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他们给溥仪派来了警察,义务充当门卫和保镖,不管溥仪走到哪里,即使是带着婉容逛大街,这些人也紧紧跟在后面。
日本军方派出参谋人员定期给溥仪开讲座,讲什么呢?讲中国、世界的形势。
溥仪后来回忆,他说日本人搞得十分认真,常常带来很多图表和照片,向他宣扬日本的强大和无敌,当然更多的话题是渲染中华民国的腐败、无能,这个时候溥仪的世界观逐渐形成,他产生了对日本的敬畏,对中华民国除了仇恨之外,还多了一分鄙夷,当然日本人不会忘记向溥仪转达他们的“关爱”,每逢有重大社交场合,溥仪都是座上宾。
有一次,吉田茂请溥仪参观一所日本小学,日本学生摇旗呐喊山呼万岁的场面,让溥仪激动得热泪盈眶。
还有一次,在为天皇生日举行的阅兵式上,日军司令在检阅部队之前,突然策马走向观礼席,在众目睽睽之下,向溥仪行礼致敬,溥仪当然感觉自己身价与从不同了。
当时中国政局动荡,军阀混战,有一次战火临近天津,日本驻军司令特意前来报告,说请宣统帝放心,日军绝不让中国兵进租界一步。
在这种情况下,年轻的溥仪,他自然要产生对日本的仰慕和敬畏,当然他也逐渐地明白了自己在日本人心目中的价值了。
他有自己的算盘,他打算让弟弟溥杰,还有他的小舅子——皇后婉容的弟弟润麒到日本去念军校,日本天津领事全力协助。
1929年,溥杰和润麒东渡日本。
自从1925迁居天津之后,溥仪一直处在激动、渴望和郁闷、失落之中。
他原来住在紫禁城里边,它毕竟有高墙的隔绝,有宫廷礼法的限制,你现在住到租界里边去了,那么人们想接近他也很容易,他被形形色色的野心家包围着,有的为他活动北洋政府,企图恢复《优待条件》,有的为他联络国内军阀,企图复辟大清,有的要给他招兵买马,企图独树一帜,还有的要给他创办报纸,以此营造声势。
事实表明,除了个别忠心耿耿的遗老以外,大多是骗子,哄得溥仪拿出大笔金钱之后,就无影无踪,溥仪几乎被骗得破产了。
【画外音】在天津生活的几年,是溥仪被逐出宫后相对平静的一段时间,他不用上学,也不用工作,正值青春年华,有饭可吃却无路可走,没有了皇宫,没有了“优待”,他是名副其实的逊帝,但溥仪没有想到,他将面临一件比被逐出宫更为可怕的事情,这也直接转变了他对中华民国的态度,进而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这是怎么回事呢?【喻大华】1928年8月上旬的一天早晨,他接到了一个堪称晴天霹雳的噩耗,国民政府的军队洗劫了清东陵,其中乾隆和慈禧的陵寝被盗掘。
在中国过去的伦理观念当中,掘人祖坟是伤天害理、十恶不赦的恶毒行为。
溥仪不敢相信能发生这样的事儿,他立即从椅子上跳了起来,两眼发呆,直勾勾地盯着失魂落魄的报信者,确信无疑之后,突然跪地大哭,大家赶紧搀扶,溥仪索性瘫倒在地,哭得死去活来。
京津一带的王公、遗老们纷纷赶来张园,他们流着眼泪,表达心中的愤恨,这真是历史上罕见的事情,法律何在,天理何在,什么人如此胆大包天呢?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东陵是清朝入主中原之后的皇家陵区,在河北遵化附近的马兰峪,埋葬着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五位君主,清朝在关内还有一处陵寝,就是清西陵,在河北易县那里。
慈禧是咸丰皇帝的配偶,所以呢,她的陵寝在咸丰帝的定陵东边,叫定东陵,经过长时间的经营,这里古木参天,红墙黄瓦,庄严肃穆,清政府驻扎重兵,设有完整的陵寝管理机构。
溥仪退位之后,中华民国承诺,宗庙寝永远奉祀,由民国酌设卫兵,妥慎保护,所以,这里依然是皇家的禁地。
中国民国虽然承诺保护清朝皇家陵寝,但只是说说而已,并没有派兵保护。
这个时候的清室已经没有了国家政权,加上时局不宁,土匪蜂起,东陵时常成为洗劫的目标,土匪们盗伐陵区的古木,偷窃祭祀用的金银器皿,后来胆子越来越大,居然搬走隆恩殿前的铜鹤、铜炉,还有什么呢,装水用的大铜缸,都给搬走了。
尽管如此,依然没有人敢打那些恢宏壮丽、坚固无比的帝王陵寝的主意。
但是,一个人的出现,终于使这种情况发生了,这个人就是孙殿英。
孙殿英(1889——1947)原名孙魁元,又叫孙大麻子,孙老殿,是河南永城人,生于光绪十五年,就是1889年,小的时候读过几年私塾,父亲去世之后,就失学了,他跟他妈妈穷得几乎去讨饭,俗话讲,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嘛,所以这个孙殿英也想找个事儿做,于是呢就进了赌场,在那里练就了一手掷骰子的绝活,一掷一个准,也学会了吸毒,但是孙殿英这个人很聪明,他知道在赌场里边混不出什么名堂,于是跳槽不干了。
孙殿英不干赌场干什么呢?贩毒。
这个玩意儿利润大,所以他去贩毒。
但是干了几年之后,发现这个活儿不体面,而且风里来雨里去,危险也不小,孙殿英的梦想,是骑上高头大马,统领千军万马。
毫无疑问,当个将军肯定比贩毒利润更大啊,但是怎样才能当将军呢?办法只有一个,当兵。
孙殿英当了几年兵,升到连长,但要想当将军,还有很长的距离要走,他等不及了,干脆把自己这一连兄弟拉到山上,自己任命自己是旅长,实际上就是土匪,干绑票的勾当。
孙殿英势力越来越大,他是个有奶便是娘的主儿,投靠过无数的主子。
1927年春天,孙殿英投奔到蒋介石的门下,他的队伍成了国民革命军,简称国军。
孙殿英担任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率领部队驻扎在蓟县的马伸桥一带,离清东陵仅一山之隔。
孙殿英成了“革命军人”了。
那么风光几天之后,烦恼也接踵而至,毕竟手下上万名兄弟,人吃马喂,开销不小,再搞些贩毒、绑票、印假钞的勾当,也是杯水车薪。
国民政府经济窘迫,有限的军队,首先满足嫡系部队,他这支杂牌军,想跟着混口汤喝都难,所以孙殿英真是愁白了头。
怎么弄呢?我前边说东陵这个地方有不少土匪,都打东陵的主意,现在孙殿英在此驻扎,当然不容这些毛贼在自己的地面上横行。
经过一番黑吃黑之后,孙殿英打跑了各路土匪,也从土匪那里获得了重大启发,自己原来是捧着金饭碗要饭,东陵里边每个皇陵都是一座宝库,随便打开一座两座,那不就富可敌国了。
他把盗陵的想法跟兄弟们一说,顿时欢声雷动。
经过研究,决定拿乾隆和慈禧的陵寝开刀,因为这两个人都是挥金如土的主儿,估计地下宫殿里边财宝无数,而且慈禧刚刚下葬才二十年,熟悉墓道的人还在容易得手。
于是,孙殿英宣布“军事演习”。
东陵三十里内戒严,居民擅入陵区,枪子儿不长眼睛,把东陵给封锁起来了。
在1928年的7月4日,派第八师师长谭温江带上两旅人开进了东陵,用绑票的办法,绑架了当年参与慈禧陵寝修建的工匠。
当然了,一不要钱,二不要命,只要你说出墓道的走向。
以此得知了地下宫殿的线索。
经过七天七夜不停地挖掘,分别打开了乾隆裕陵和慈禧定东陵的地宫,其中为了打开裕陵的地宫,甚至使用了爆破的方法,席卷了所有的宝藏。
当时,清室在东陵还设有“守护大臣”,但早就徒有其名了。
这个时候的“守护大臣”叫毓彭,已经被吓破了胆,一溜烟儿跑回北平家中,躲了起来,没敢告诉溥仪,东陵已经被盗了那么长时间了,溥仪都不知道。
乾隆和慈禧的陵寝被劫掠一空,孙殿英亲临现场视察,眼看着将那些殉葬品,有什么呢?有珍珠,有翡翠,玉石,象牙,宝剑,书画等等,装了几十口大木箱,然后贴上封条,盖上自己的印章之后,拉回了军营。
一个月后,孙殿英派人前往北平销赃,被警方拿获,一审是军人,于是移交平津卫戍司令部。
同时,孙殿英部队的一名士兵,因为盗墓发了财,就不想当兵了,开小差溜回了家乡,在途中,因为形迹可疑,被警方拿获,从身上搜出珠宝、现金等这些财物。
经过审问之后,供出了孙殿英主持盗陵的这起惊天大案,顿时震撼了全国。
【画外音】乾隆和慈禧是清朝历史上著名的统治者,他们在世时生活奢侈腐化,陵寝中肯定藏有大量珍宝,再加上此时清朝已灭亡十余年,皇室对陵寝的保护有心无力,所以东陵自然成为盗墓者的目标。
但谁也没有想到,真正的偷坟掘墓者,竟然是所谓的“国民革命军”。
面对这一噩耗,身处天津的溥仪该怎么办,东陵的残局又如何收拾呢?【喻大华】这个时候的天津张园,已经搭起了灵棚,分别供着乾隆和慈禧的灵位,白花黑帐,一片肃穆的景象,跟办丧事是一样的,溥仪一身重孝,每天祭拜嚎哭,晚上就在灵前打地铺。
各地的遗老纷纷前来吊唁,他们流着泪,表达了对孙殿英的愤恨。
中国各界人士也对孙殿英的行为表达了谴责。
确实,无论是从法律、伦理,还是从历史遗产保护的角度来说,孙殿英的行为均不可饶恕,唯一沉默的是中华民国当局。
溥仪召集由王公、遗老参加的御前会议,其实说御前会议已经不恰当了,因为这个时候溥仪不是皇帝了。
开了这么个会,做出三项决定。
第一,致电南京国民政府、平津卫戍司令部,要求严惩盗匪孙殿英,赔偿修陵的费用。
第二,东陵守护大臣毓彭,不能保护祖宗陵寝,贪生怕死,擅离职守,革去宗室的身份。
宗室就是皇族,把他从皇族里边开除了,过去皇族是统治阶层,现在都成老百姓,你开不开除也没什么价值,但溥仪手里没权,只能以此泄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