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3章:比较优势的现代分析

第3章:比较优势的现代分析

假如有贸易,美英两国的总需求曲线为DC。DC与 SC交于E´,决定均衡产量的相对价格为PC/PW =PW/PC=1。通过贸易,布匹只在英国生产。
3.2.3 非完全专业化生产与价格的决定
特别注意:当两国进行完全专业化(complete specialization)的生产时,每一种商品的均衡相对 价格就处在每个国家贸易前的相对商品价格之间(见 图3—3)。然而。如果图3—3的左图中,需求曲线DW 很低,与供给曲线SW相交于SW的OB线段之间,即 PW/PC=2/3,则贸易将在小麦贸易前的相对商品价格 PW/PC=2/3时发生(与美国国内价格相同),英国将获 得所有的贸易利益。如果英国是一个小国,专门生产 布匹,而美国是一个大国,同时生产两种商品,这种 情况就会发生。这就是所谓的小国情况(small country case),表明了“作为不重要角色的重要 性”。然而这种利益不是没有成本的,因为小国(此 时指英国)面临着对其专门生产的唯一商品的未来需 求可能减少的风险。
图3—4是假想的A国和B国生产商品X和Y的生 产可能性曲线。每一条曲线都是凹向原点的, 表明A、B两国在生产这两种产品时均是机会成 本递增的。
Figure 3—4 Production frontiers of Nation A and Nation B with Increasing Costs
Chapter 3 Analyzing Comparative Advantage with modern economics
Ricardian Model is a two-country, two-product, one factor (2×2×1) model, which includes many implicit assumptions. In this chapter,we’ll relax those assumptions,so as to demonstrate the validation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the economic life。This chapter is devoted to:
countries
3.1 Opportunity Cost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A. Opportunity Cost and labor value argument
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或价格只取决于 投入商品生产中的劳动量。这意味着:
➢ 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且在所有的产品生产中占有一固 定比重
⑶ 固定的机会成本的内涵
在图3—1中,美、英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向下倾斜,表明它们如果想生产更多的小麦, 就必须放弃一些布匹的生产。两条生产可能性 曲线均是直线表明它们的机会成本是固定的, 即每多生产1单位小麦,美国必须放弃2/3单位 布的生产,英国必须放弃2单位布的生产,在 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任何一点这一结论均成立。
假设有贸易时,美、英两国的总需求曲线DW, 如图3—3中的左图。DW和SW在点E相交,决定了 均衡产量为180单位小麦,均衡相对价格为PW/PC
=1。这时小麦只在美国生产。
⑵ 关于布匹市场价格的决定
布匹市场与小麦市场的情况基本相同。在图3—3 的右图中,SC为美、英两国如果只生产布匹时 所能生产的布匹的总供给曲线。英国在PC/PW =1/2时,最多能生产120C=OB´,美国在 PC/PW=2/3时可最多生产120C=B´B"
图3—3 有贸易时的价格决定
⑴ 关于小麦市场价格的决定
在图3—3 的左图中,SW是美国与英国均 用尽其所有资源生产小麦时的小麦总供给曲线。 线段OB=180W代表美国小麦的最大产量,此 时为固定机会成本PW/PC=2/3。线段BB´= 60W为英国在PW/PC=2时所能生产的最大小麦 产量。因此,如果美国与英国均使用其所有资 源生产小麦,两国最多可生产240单位小麦。 因此SW在240单位小麦时为垂直线。
⑶ 福利的增加来源于贸易
通过专门化生产而增加的50单位小麦和20 单位布,是美国与英国可以共同分享的贸易所 得。请记住,若无贸易,美国不会专门生产小 麦,因为它也需要消费布匹。同样,英国也不 会专门生产布匹,因为它还需要消费小麦。
3.2.2 有贸易时的相对商品价格
有贸易时商品的价格是由需求和供给共同 决定的。图3—3显示了专门化生产与贸易的条 件下价格的决定过程。
3.3.2 market equilibrium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a closed economy
在不发生对外贸易的条件下,当一国达到 其生产可能性曲线所允许的最高的无差异曲线 (indifference curve)时,该国就达到了均 衡状态。这发生在社会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 性曲线相切的(tangent)位置上。两条曲线 在切点的公切线(common tangent)的斜率 (slope)给出了国内的均衡相对价格,反映 了该国的比较优势。
➢ 劳动是同质的,(即)只有一种类型的劳动
由于这两条假定均不真实,故不能将比较优 势原理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这是因为:
首先,劳动既不是投入生产的唯一要素,也 不是以固定比率投入所有商品的生产过程。它没 有考虑:
各种商品生产过程中投入要素比率的可能的 变化
大多数商品商品生产过程中不同要素之间的 替代关系
Figure 3—5 equilibrium in Isolation
图3—5解析:在不发生贸易的条件下,A国在 A点组织生产和消费,而A点正是其生产可能性曲 线和其能达到的最高无差异曲线Ⅰ的切点,这时 A国达到了均衡,或是福利最大化。同样地,A 点为B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无差异曲线Ⅰ的切 点。B国在A 点达到均衡。在A国,商品X的均衡 相对价格就是通过其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无差异曲 线的切点A的公切线的斜率,在图中PA=1/4,对于 B国PA =4。由于X在A国的均衡相对价格低于B国, 故A国对于X,B国对于Y具有比较优势。
在英国,每放弃10单位小麦,所得的资源恰好额 外生产20单位布。即10单位小麦=20单位布 (两者均需同样的资源)。因此,1单位小麦 的机会成本是2单位布,而且保持不变。
根据表3—1的数据,可绘制如图3—1所示的生产 可能性曲线
Figure 3—1 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s of America and United Kingdom
固定的机会成本表明:不管已经生产了多少 小麦当美国将生产布匹的资源转移到小麦生产中 时,不会越来越不利于小麦生产。对布匹生产而 言也是同样的。换句话说,固定机会成本是指每 生产1单位某种商品必须放弃固定数量的另一种 商品。尽管每个国家的机会成本是固定的,由于 国与国之间的机会成本不同,从而使国际贸易成 为可能。然而固定成本并不现实。讨论固定机会 成本是因为其易于理解,有助于讨论和理解更为 现实的递增成本的情况。
commodity price )决定中。我们不考虑需求。
结论:两国相对商品价格的不同(由转换曲
线的斜率决定)是它们比较优势的反映。这为两
国开展互惠贸易提供了基础。
3.2 固定成本下的贸易基础与贸易所得
在没有国际贸易的情况下,一国只消费它 可生产的商品。因此,一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同时也是消费可能性曲线。人们的偏好或需求 决定了该国事实上选择生产和消费的商品组合。
⑵ 固定机会成本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表 3—1 英、美两国小麦布匹的生产可能性
美国
英国
小麦 布匹 小麦
布匹
180 0 60
0
150 20 50
20
120 40 40
40
90 60 30
60
60 80 20
80
30 100 10Βιβλιοθήκη 1000 120 0
120
表3—1的数据表明:
在美国,每放弃30单位小麦,所得的资源恰好可 额外生产20单位布。即30单位小麦=20单位布 (两者均需同样的资源)。因此,1单位小麦 的机会成本是2/3单位布,而且保持不变。
• Opportunity cost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 Comparative advantage with fixed opportunity cost • Comparative advantage with increasing opportunity cost • “small-country case” and gains from trade • Comparative advantage with many goods and many
3.3 成本递增条件下的比较优势 3.3.1 机会成本递增的内涵
在现实条件下,一国在生产中通常面对的 是递增的机会成本而不是固定成本。机会成本 递增(increasing opportunity costs)意味 着一国为了多获得每多生产一单位某商品的资 源而必须减少越来越多的另一商品的产量。边 际成本递增使得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条凹向原 点(concave to the origin)的曲线,而不是 一条直线。
在美国,180×Pw=120×Pc Pw / Pc = 2/3,在英国,60×Pw=120×Pc Pw / Pc =2。 美国的Pw/Pc 值低于英国,这表明美国在小麦的 生产上有比较优势。同样地,英国的Pc/ Pw值 较 低。表明它在布匹的生产上有比较优势。
注意:在固定成本下, Pw/Pc值只是由本国 的生产和供给决定。在相对商品价格(relative
其次,劳动显然不是同质的,在培训、生产 率和工资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总之,无论如何,比较优势原理不能建立在 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而可以用机会成本理论 来加以解释(这也是可以接受的)
3.1.2 机会成本的内涵与生产可能性曲线
⑴ 机会成本的内涵 机会成本是指为再生产1单位此种产品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