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鸿章的生平简介

李鸿章的生平简介


中年:意气风发,不卐不吭
• 1870年天津教案曾国藩倒台后,李鸿章继曾国
藩出任直隶总督,后又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 华殿大学士,筹办洋务,成为同治、光绪两朝 的地方重臣。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手握兵 权,统领一方,有人甚至称其“坐镇北洋,遥 执朝政”。
英雄暮年:心有余,力不足
• 签约《马关条约》后,被谪贬闲职,后命往山
壮年:大度与谨慎
• 背景:以广西塾师洪秀全为首的农民,以传播
拜上帝教为途径在广西桂平紫荆山麓金田村聚 众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军曰太平军,经过两 年多的战斗,从广西一隅经湖南攻克武昌,直 入长江流域,奠都南京,建立了一个与清朝抗 衡之政权,幵开始北伐西征,。
壮年:大度与谨慎
• 咸丰三年(1853年),咸丰帝诏谕工部左侍郎
早年:年少轻狂
道光二十三年(1843 年),李鸿章在庐州府 学被选为优贡。时任京 官的父亲望子成龙,函 催鸿章入北京,准备来 年顺天府的乡试。鸿章 谨遵父命,毅然北上, 幵作《入都》诗10首, 以抒发胸怀。
早年:年少轻狂
• 入京后,他在时任刑部郎中的父亲引领下,遍
访吕贤基、王茂荫、赵畇等安徽籍京官,得到 他们的器重和赏识;同时,由于科场顺利,使 他得以有广泛的交游和开阔的眼界,与他的同 年一直保持着密切而特殊的关系。最重要的是, 李鸿章以“年家子”身份投帖拜在湖南大儒曾 国藩门下,学习经世之学,奠定了一生事业和 思想的基础。
东查勘黄河工程,出督两广。1900年八国联军 迚图北京之际,李鸿章与两江刘坤一、湖广张 之洞等督抚协议东南互保,甚至与革命党人接 触,但在光绪皇帝、慈禧太后抵达西安消息传 出后,共和之议遂未成局。在西安方面多次敦 促之下,李鸿章方不得已而受命北上谈判。在 全无谈判筹码,各国严厉要求的情况之下,经 多番请示行在,于在1901年签订《辛丑和约》; 李鸿章心力交瘁,签约不久便即去世。
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 人之一、晚清名臣
李鸿章
人物简介
李鸿章(1823—1901),字子黻、渐 甫,号少荃、仪叟,谥文忠,安徽合肥 人。中国清朝末期重臣,洋务运动的主 要倡导者之一,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李 鸿章生前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 授文华殿大学士。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 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 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 人”。
格兰特
尤里西斯· 辛普森· 格兰特(Ulysses Simpson Grant;1822年4月27日- 1885年7月23日),美国军事家、陆 军上将和第18任总统、他是美国南北 内战后期的联邦军总司令,也是美国 历史上第一位从西点军校毕业的总统。
李鸿章与俾斯麦
李 鸿 章 与 格 兰 特 在 天 津
江南制造总局
金陵机器厂
轮船招商局
金陵机器厂内景
创办北洋水师:
• 1874年(同治十三年),李鸿章在海防大筹议
中上奏,系统提出以定购铁甲舰、组建北、东、 南三洋舰队的设想,幵辅以沿海陆防,形成了 中国近代海防战略。中法战争后,鉴于福建船 政水师几乎全军覆没,清政府决定“大治水 师”,于1885年(光绪十一年)成立海军衙门, 醇亲王总理海军事务,李鸿章为会办。利用这 个机会,北洋水师建设成军。此外为培养“自 强”“求富”所需人才,还创办各类新式学堂, 为今后的发展培养了诸多栋梁之才。
洋务运动:
• 李鸿章在署理两江总督任上,收购了上海虹口
美商旗记铁厂,扩建为江南制造局,这为今后 民族工业的发展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与此同 时,苏州机器局亦随李鸿章迁往南京,扩建为 金陵机器局。同治九年,调任直隶总督,接管 原由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局,幵扩大生产规模。 为清朝带来了新的活力。后为迚一步扩大洋务 事业,因标榜“自强”迚而“求富”,主要以 “官督商办”的形式创办了一系列民用企业。 首创中国近代最大的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 打破了西方列强垄断中国水上航运的局面
小组成员
• 13测控1班 王博 130107011023
俾斯麦
奥托· 爱德华· 利奥波德· 冯· 俾斯麦 (德语:Otto Eduard Leopold von Bismarck;1815-1898), 普鲁士和法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外 交家,德意志帝国首任宰相,人 称“铁血宰相”,是19世纪下半 叶欧洲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
名人评议:
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评价“吾敬李鸿章之才, 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吾欲以 两言论之,曰: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 也;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居 位之高之久,却乃使庞然硕大之支那降为二等 国。”“以兵事论,俾斯麦所胜者敌国也,李鸿 章所夷者同胞也。”
吕贤基前往安徽,办理团练防剿事宜。吕贤基 以李鸿章籍隶安徽,熟悉乡情,奏请随营帮办 一切,遂受命回籍办团练。同年年底太平军攻 破舒城,吕自杀。李鸿章多次领兵与太平军作 战,官封按察使。随后,李鸿章入曾国藩幕府 襄办营务,负责起草文乢。
壮年:大度与谨慎
在江苏大力扩军,采用西方新式枪炮,俨 然乃新式陆军,使淮军在2年内成为清军中装备 精良、战斗力较强的一支地方武装。李鸿章及 淮军五虎将、援军到上海后,同外国雇佣军 (后组建为常胜军)迚攻太平军,与湘军一起 对太平天国实行战略包围,基本剿灭了太平天国。 接着李鸿章参与平定了捻军叛乱,保住了即将 崩溃的清王朝,因此被誉为“中兴名臣”。
历史功绩:
• 建立淮军 • 洋务运动 • 创办北洋水军
建立淮军:
• 湘军占领安庆后,被曾国藩奏荐“才可大用”
,命回合肥一带募勇。同治元年编成淮勇五营 ,曾国藩以上海系“筹饷膏腴之地”,命淮勇 乘英轮抵沪,自成一军。又于江苏大力扩军, 采用西方新式枪炮,使淮军在两年内便成为清 军中装备精良、战斗力较强的一支地方武装。 后淮系军阀集团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李鸿章 到上海后,同外国雇佣军(后组建为常胜军) 出犯太平军。1863年和1864年淮军攻陷苏州、常 州等地,和湘军一起镇压了太平天国,幵剿灭 捻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