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陶瓷工艺美术
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二章 陶瓷工艺美术
2.1 陶瓷发展简史
2.1.1 陶器的起源
陶器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距今约八九千年。 早期的陶器是在篮筐内涂泥或用粘土手捏成器皿, 然后放在露天火堆上烧制。特点:类型简单,火 候低,质量不高,颜色不纯。 新石器时代陶器外表颜色:彩陶、红陶、灰陶、 黑陶和白陶等; 种类:后世的陶器和瓷器中的主要器形,在新石 器时代大都能够找到其实物或类似样式的实物。
磁州窑白地黑花龙凤纹四系扁壶
元
景德镇窑釉里红花卉纹玉壶春瓶
元
景德镇窑青花鸳鸯戏水纹玉壶春瓶
元
琉璃三彩龙凤纹熏炉
元
黄釉彩绘月映梅纹碗
元
景德镇窑蓝釉白龙纹梅瓶
元
2.1.6
明清时期
明代:制瓷业走出了元代的低谷。陶器制作方面,逐 渐出现新的风格,琉璃和珐花制品的日渐繁荣,成为 中国古代陶器中具有代表性的品种。江西景德镇成为 全国著名的“瓷都”。
2.2.2 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
西周:陶器造型在商代的基础上有了变化,其特征基本上是袋状足、 圈足和平底。 春秋:陶器造型的基本特征仍以平底器和袋状三足器为主,兼有少 量圈足器,同时出现了一些新的器形。与西周相比,造型有所变化 和新出现的器物有:鬲、尊、罐、豆和盂。
云纹兽首三足鼎 春秋
彩陶双耳壶 春秋
彩绘仙人戏龙虎陶壶(西汉)
白瓷豆 东汉
青釉水波纹四系罐(东汉)
2.1.4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
魏晋南北朝:瓷器继东汉烧造成功之后,南方青瓷广臻 成熟,黑瓷也有进步;北方白瓷正式烧制成功。与此同 时,釉下彩出现。 隋唐时期:我国瓷器发展史上长足发展的时期,“南青 北白”。陶瓷的造型和装饰艺术方面,出现那许多过去 没有见过的新形式和新手法。代表窑业:越窑、瓯窑、 岳州窑、刑窑、定窑、巩县窑、长沙窑(又称铜官窑) 等。陶器方面,其烧制工艺和艺术水平集中体现在唐三 彩上。 黑釉鸡首壶 东晋 五代时期:虽战乱不止,但瓷器的烧制较前代有显著进 步。
彩陶瓮 半山类型
彩陶钵
马家窑类型
三鱼纹彩陶盆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
红陶
漩涡纹彩陶罐
新石器时代
马家窑文化
2.3.2
夏商周春秋时期
夏代:陶器表面已出现回纹、叶脉纹、云雷纹、圆圈纹、花瓣纹等 图案。 商代:商代中期,陶器上常见的图案纹饰有饕餮纹、夔龙纹、方格 纹、人字纹、花瓣纹、云雷纹、涡旋纹、曲折纹、连环纹、乳钉纹、 圆圈纹和火焰纹等。其中以饕餮纹组成的带条最多。 商代后期,饕餮纹、云雷纹和方格纹渐不多见,除绳纹比较多地运 用外,大量被用作装饰的是刻划纹、凹线纹、弦纹、附加堆纹和镂 孔等。 西周:陶瓷装饰图案主要是绳纹,划线纹,蓖纹、弦纹和刻划的三 角纹。 春秋:陶器表面的花纹装饰在西周的基础上更趋简化,器表主要是 饰印粗绳纹和瓦弦纹。
黑桃壶 战国
2.1.3
战国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陶瓷生产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秦代至汉初六七十年,陶器地方特色逐步衰弱,官府 控制的制陶作坊,侧重于建筑用陶的烧造;
第二阶段,西汉武帝至汉末,陶器地方色彩明显减弱,统一性初 步确立,成功烧制出低温铅釉陶;
第三阶段,东汉时期,制陶的发展势头骤然减弱,浙江地区出现 真正的瓷器制品——青釉瓷和黑釉瓷。
2.2.3 战国秦汉时期
战国:陶器的造型艺术更加明显。由于各地的地理环境千差万别, 历史传统和生活习俗的不同,使陶器造型多姿多貌。 秦汉:由于陶俑的大量烧制,陶器的造型艺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 有的高度。 汉代:日用陶基本上继承了战国以来的特征,而艺术陶基本上继 承了秦代的制作传统,风格上讲究写实,设计上亦有组合俑像的 实例。
西周:灰陶和白陶烧制向精细发展的趋势越来 越明显,原始瓷器烧制工艺有了新的发展和提 高。
几何纹白陶瓿(商)
原始青釉旋纹尊 商代
彩陶双耳壶 春秋
2.1.3
战国秦汉时期
战国: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百越地区,盛行灰陶、 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在其他各地,使用泥质灰 陶为主,夹砂陶次之。由于分割割据,陶器呈现 浓郁的地方特色。
地步。当时形成了一批著名的瓷窑体系,官窑、定窑、哥窑、汝窑和钧窑被 称为宋代五大名窑。
辽金:辽国的制瓷业烧制水平很高,由于技术受中原影响,所以其烧制工艺
与中原北方各名窑大致相似。金国陶瓷产品大多数属日用粗瓷,金代前期的 瓷器釉色单调,造型朴拙,缺少装饰。金国后期,陶瓷获得前所未有的大发 展。金大定年间以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一批名窑。
黄釉绞胎贴花香炉 唐
黑釉兽耳水壶 唐
酱釉双鱼瓷壶 唐
白瓷兽首水壶 唐 青瓷八棱长颈瓶 唐
青瓷龙柄四系环状壶 隋
2.2.5
宋辽金元时期
宋代:总体来说,宋代陶瓷的造型简单、优美。这个时期,新出现的器物 的造型也很丰富,比如瓷枕。
辽国:陶瓷造型大致可以分为中原形式和契丹形式两大类。 中原形式:实际上是唐宋以来,汉族地区所流行的造型样式; 契丹形式:仿照契丹族传统使用的皮制、木制等容器而烧造的。 元朝:瓷器造型既有继承,也有创新。从广为流行的梅瓶和玉壶春瓶造型 来看,可知是宋代造型的继承,而作为日常生活用瓷中的罐、盘、碗其造 型则有了新的变化,此外,像四系小口扁壶、高足杯、僧帽壶等,更是元 代新出现的器形。
孩儿枕
宋定窑
白地黑花虎枕 金
白瓷铁斑皮囊壶 辽
景德镇窑青白釉磨 元
白釉莲花托注壶 辽
景德镇窑青白釉龙纹高足碗 元
景德镇窑青白釉多穆壶 元 多穆壶 为元代创新式样,有浓郁的游牧民族风 格,由蒙藏民族贮放奶液的金属或木质 盛器演变而来,同类器形又见于青花品 种。
景德镇窑青白釉僧帽壶 元 僧帽壶一般为僧侣做法事时所用, 是元代的创新品种。
粉彩观音菩萨像 清乾隆 黑地绿彩花鸟纹瓶 清雍正
釉里红“福禄”纹四方瓶 清乾隆
蓝釉描金百寿字纹瓶 清乾隆
2.2 陶瓷造型工艺美术
2.2.1 原始社会时期
人类最初所从事的陶器造型,基本上是依照或模仿自然界固有的 形态,仿照原来使用果壳加工改造的容器样式,可以说主要是采 用模拟的手法完成的。 仰韶文化,陶器的造型多种多样,线条流畅、匀称。炊器有鼎、 釜、甑、罐等,饮食器有碗、杯、盘、盆、钵等,储藏食物和盛 水的器具有罐、瓮等,汲水和运水的器具是小口尖底瓶和小口长 劲大腹瓶。
白陶回纹豆
商
白陶雷纹双耳壶 商
灰陶绳纹鬲 商
灰陶饕餮纹斝 商
灰陶饕餮纹斝 商
白陶刻花尊 商
2.3.3
战国秦汉时期
战国:广泛使用磨光、暗花、硃绘和粉饰等多种装饰方法。 常见的颜色有朱、黄、白或黑、白、朱等多种颜色的三彩色、二彩 色。
花纹有旋涡纹、三角纹、矩形纹、方连纹、S形纹、雷纹、云纹、 柿蒂纹、龙凤纹和蟠夔纹等。
宋哥窑
哥窑碗
宋
鼓钉三足洗 宋钧窑
玫瑰紫釉海棠式花盆托 宋钧窑
玫瑰紫釉尊 宋钧窑
汝窑莲花式温碗
宋
汝窑碗
宋
汝窑天青釉三足洗
北宋
青釉三足炉 宋龙泉窑 白釉黑花镜盒 宋磁州窑
青釉倒流壶 宋耀州窑
白地划花春夏秋冬文字纹瓶 金
绿釉划花牡丹纹瓶 辽
五彩鱼纹碗 金
磁州窑白地黑花荷叶形盖罐 元
磁州窑白地黑花鱼澡纹大盆 元
青瓷兽形尊 西晋 青瓷羊 三国· 吴
束腰白瓷罐 隋
八系青瓷罐 隋
青瓷印花盒 隋
青瓷单耳壶 唐
白瓷莲卉纹香炉 唐
青瓷乐女俑
唐
白瓷凤瓷壶 唐釉下彩绘
唐三彩马
唐三彩骑马吹箫俑 唐· 三彩骆驼载乐舞俑
2.1.5
宋辽金元时期
宋代:制瓷技术无论质料、颜色,还是烧制和装饰工艺,均达到炉火纯青的
旋纹彩陶尖底瓶 马家窑文化
盉 新石器时代
彩陶双连壶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红陶兽形壶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
仰韶文化彩陶船形壶
2.2.2 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
夏代:以折沿平底和三实足和圈足器为主,圜底器开始少量出现。 常见陶器作炊器用的主要是鼎、罐、甑。 商代:陶器造型早晚期在不断变化,大致来说,商代早期的陶器造 型以圜底、圈足和袋状足为主要特征。中期陶器的造型变化主要表 现在口部,折沿者基本不见,而多为卷沿,底部主要是圜底和袋状 足,圈足器增多的同时,平底器减少。商代后期的陶器造型,除原 有器物造型发生了变化以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器物。
鸟鱼纹彩陶葫芦瓶仰韶文化
五鱼纹彩陶盆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
舞蹈纹彩陶盆 新石器马家窑文化 1958年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 高14厘米,口径28厘米
人面鱼纹彩陶双耳瓶 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
彩陶壶 新石器时代辛店文化
2.1.2
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
夏代:使用杂质较少的粘土作原料,烧制胎质 坚硬细腻的白陶器。 商代早期:制陶业已经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 为独立的手工业生产部门。灰陶和白陶的技术 较夏代有明显提高。 商代中期:陶和瓷的分野已出现,烧制原始瓷 器。建筑陶器开始烧制。
2.2.6
明清时期
明代:瓷器造型多样,风格突出。除前代的一些器形,如盘、碗、洗、三 足炉、缸、罐、高足碗、盖碗、灯、渣斗、玉壶春瓶等较多地继承了前代 的造型形式和风格以外,还出现了一批新的器形,像抱月瓶、长颈方口折 壶、天球瓶、八角烛台、花浇、筒形花座等。 清朝:瓷器的新品种大量出现,造型更加丰富多样。清代瓷器造型按其用途 大致可分为饮食器、陈设器、文具和祭司器皿等类型。总体而论,顺治、康 熙时期的产品一般都较古拙、丰满、浑厚。雍正时期产品显得秀巧隽永。乾 隆时期产品则显得规整精细。嘉庆、道光以后产品较为雅拙笨重。
黑桃磨光压划纹鸟柱盆 战国
鸟形陶豆
战国
灰陶鸟形器 战国
击鼓说唱陶俑
东汉
舞蹈陶俑 东汉
灰陶说唱俑 东汉
2.2.4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
魏晋南北朝:陶器的烧制明显分为南方和北方两种状况。 南方:陶器主要供日常生活和殉葬用的制品,其造型与汉代的朴实、 精巧明快风格一致。 北方:陶器造型新颖,如盘口壶、双耳缸、四系缸、果盒等出现, 而且风格粗率朴实。 隋代:青瓷继承了南北朝时期的造型而有所变化,创制了许多新 的器形。 唐代:瓷器造型总的倾向是浑圆饱满,不论是大件器物还是日常 的小件器皿都不例外,在质量上要求更高,小中见大,精巧而有 气魄,单纯而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