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连杆——24号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连杆——24号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机械原理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设计题目:连杆机构运动分析
指导老师:陈明丁刚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一、运动分析题目
如图1-6所示是曲柄滑块机构,各构件长度分别为a、b,偏距为e,连杆BC上
一点到铰链B的距离为l
m ,试研究各构件长度a、b、l
m
及偏距e的变化对点m
的轨迹的影响规律。

二、机构结构分析及基本杆组划分
1.除去虚约束力和局部自由度,计算机构的自由度并确定原动件
本机构中无虚约束或局部自由度。

机构各杆件都在同一平面运动,活动构件数
n=3,P
L =4,P
H
=0,则机构的自由度为:F=3n-2P
L
-P
H
=33-24-10=1。

原动
件为曲柄AB。

2.拆分杆组
从远离原动件(即杆AB,如图1)进行拆分,可得到由杆BC和C点处滑块组成的RRPⅡ级杆组(如图2),剩下的就是Ⅰ级机构杆AB。

3.确定机构的级别
由上可知,机构为Ⅱ级机构
⨯⨯⨯⨯⨯
三、各基本杆组的运动分析数学模型
(1)原动件AB (Ⅰ级杆组)
原动件AB 的转角为:i ϕ=0~2π;角速度为:s rad /101=ω 角加速度为:01=ε
假定运动副A 的位置坐标为:x A =0,y A =0 A 点与机架相连,
即该点的速度和加速度都为0。

原动件AB 长度为l i ,从而可求得运动副B 点的位置坐标:i
ϕcos l x x i A B +=,
i i A B l y y ϕsin +=
(2)杆BC 和C 点的滑块(RRP Ⅱ级杆组)
RRP Ⅱ级杆组是由两个构件两个转动副及一个外移动副组成的。

已知两杆长为l i 和l j (l j 杆垂直于滑块导路),外回转副B 的参数,滑块导路方向角和计算位移时的参考点K 的位置和导路的运动参数,求内运动副C 的运动参数。

位置方程:内回转副C 的位置方程为:
j j j K i i B C j j j K i i B C l s y l y y l s x l x x ϕϕϕϕϕϕcos sin sin sin cos cos ++=+=-+=+=
消去s
可得:j i
j
i l l A ϕϕ++=0arcsin
其中
j K B j K B y y x x A ϕϕcos )(sin )(0---=
为保证机构的存在,应满足装配条件i j l l A ≤+0,求得
i ϕ后,可求得x C 和y C ,而后求得滑块的位移s :
j j j K C j j j K C l y y l x x s ϕϕϕϕsin /)cos (cos /)sin (--=+-=
滑块D 点的位移方程为:
j
K D j K D s y y s x x ϕϕsin cos +=+=
(3)求M 点位置坐标
要画出点m 的轨迹图,需要求出点m 的位置坐标。

假定以A 点为原点,则点B 的位置坐标为:
1
1sin cos ααa y a x B B == 点C
的位置坐标为:
e
y b a x C C =+=21cos cos αα 而点m 是杆BC 上的一点,且到B 点的距
离为l m ,则B,C,m 三点满足关系:C
B m
B B
C B m m y y y y x x x x b l --=--= 从而求得m 点的位置坐
标为:m
m m m m l b
e a b l y l a x +-=+=12
1sin )1(cos cos ααα
四、建立坐标系
五、计算编程
利用matlab 编程,代码如下
f1=[0:pi/180:2*pi];%原动件AB 杆转角范围0~2*pi w1=1;%AB 杆的角速度 e1=0;%AB 杆的角加速度
xA=0;yA=0;%运动副A 的位置
e=200;%偏距e ,改变e 的大小可以观察偏距e 对m 点轨迹的影响 l1=50;%杆AB 的长,可通过修改l1来观察长度a 对m 点轨迹的影响 l2=100;%杆BC 的长,可通过修改l2来观察长度b 对m 点轨迹的影响
lm=30;%BC 杆上的m 点到B 点的距离,可通过修改lm 来观察长度l m 对m 点轨迹的影响
r1=w1*f1;%AB 杆与x 轴正方向的夹角
r2=asin((e -l1*sin(r1))/l2);%360。

-BC 杆与x 轴正方向所夹锐角 xm=lm*cos(r2)+l1*cos(r1);%m 点的横坐标
ym=(1-lm/l2)*l1*sin(r1)+e*lm/l2;%m 点的纵坐标 plot(xm,ym); hold off grid on
title('点m 的轨迹图','FontSize',20);
六、计算结果
(1)构件a长度对m运动轨迹的影响(b=100,e=20,l
m
=30)
(2)构件B长度对m运动轨迹的影响(a=20,e=20,l
m
=100)
(3)l
m
长度对m点运动轨迹的影响(a=50,b=100,e=20)
(3)e的大小对m点运动轨迹的影响(a=50,b=100,l
m =30
a=20 a=50 a=80 a=100 b=20 b=50 b=80 b=100 l=20 l=50 l=80 l=90
e=20 e=50 e=40 e=50
七、计算结果分析
a的长度对m运动轨迹的影响
当构件长度a增大时,m点轨迹图的横向的左右两端会变长,纵向的上下两端也会变宽,并且左端的凸起会略微向下移动,右端凸起会略微向右移,而上端和下端凸起都会向左移。

图形整体上下左右都变大。

b的长度对m运动轨迹的影响
当构件长度b增大时,m点轨迹图的横向的左右两端长度基本保持不变,纵向的上下两端会变宽,并且左端的凸起会略微向右和向下移动,右端凸起会略微向右和向下移,而上端和下端凸起都向右移。

图形整体上下变宽,向右移。

L m的长度对m运动轨迹的影响
长度l
增大时,m点轨迹图的横向的左右两端会略微增长,纵向的上下两端会变m
窄,并且左端和右端的凸起都会向上和向右移动,而上端的凸起会向右移和向下移,下端的凸起会向右和向上移。

图形整体上下变窄,向右移动。

e的长度对m运动轨迹的影响
e增大时,m点轨迹图的横向的左右两端会略微变长,纵向的上下两端不变,并且左端和右端的凸起都会向左和向上移动,而上端的凸起会向右移和向上移,下端的凸起会向左和向上移。

图形整体向上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