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积极心理学

最新积极心理学

成功从何而来?希腊哲学家伯拉图认为,成功是山女神馈赠的。

心理学家弗洛伊徳认为,天才都是疯子,无疯狂不成功。

中国人普遍认为,成功靠运气,这个运气怎么来?一命二运三风水。

以上观点似乎昭示着,成功来源于一种神秘主义,成功的方法不可名状。

其实不然。

积极心理学认为,灵感、创新、创造力是当你积极快乐、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时候,成功是当你与你所做的事业融为一体时,物我两忘,一种水到渠成的现象。

然而有些人说,积极心态并不能使人成功,愤怒出诗人。

例如,杜甫郁郁不得志、一生潦倒,大家就认为他是一个愤怒、消极的人。

非也!杜甫曾用一句名言形容自己,“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可见,杜甫是一个多么自信、多么快乐、多么积极的人啊!那么,怎样可以培养积极的心态呢?著名经济学家,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Edmunds - Phelps提出,我们应该Flourishing,应该提倡心花怒放的精神。

那么,“心花怒放”呢?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彭凯平提出了一个积极心态的知行合一“五施模型”,即颜施、身施、言施、心施、眼施。

1•颜施,就是要学会给自己.给别人笑脸,笑是人类天生的本领。

小孩生下来四个星期,就会自发露出笑脸,不需要模仿任何人,即使是天生失明,看不到笑脸,也依然能自然流露出笑脸,因为这是在人类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就渗入基因的快乐因子。

在平时的沟通交流中,如果你有留意别人的笑脸跟眼睛的变化,你会很惊讶的发现,那些真正的笑容,是通过脸部的嘴角肌、额骨肌和眼角肌三块肌肉共同“配合”产生的,具体说来就是,在当嘴角肌上扬时,我们会露出牙齿,同时压迫颤骨肌,使面颊提高,额骨肌乂压迫了眼角肌,使眼角肌微笑的时候露出鱼尾纹。

所以,当你看一个人微笑却得不到感染,感受不到对方的魅力时,你心里也会隐隐感觉到对方的不真实。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脸孔研究专家,他就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Paul - Ekman—他的研究结果,帮助美国国土安全局抓间谍、特务、恐怖分子,这也是美剧《Lie to me》的真实背景。

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教授Harker, L和Keltner, D曾在米尔斯学院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对1960年毕业同学的毕业照片进行分析,发现在那一年,有114个女生毕业,其中有50多个女生始终保持自然的微笑上镜头,有60多个女孩属于不笑或者装笑。

30年后,研究者发现,当年习惯以自然微笑上镜头的女同学,在27岁时结婚的比例、婚姻生活快乐指数、自我评估幸福指数都要更高一些。

正如佛教所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以微笑待人,生活也会回馈给你微笑。

2.身施,运动是革命的本钱,是幸福的燃料。

你是否常常听到这么一个问题,“怎样才会使我们保持积极心态?”,其实答案非常简单:行动,充分调动你的身体、感官机能。

生物学研究表明,运动可以产生神经化学递质,可以使我们的大脑分泌内啡肽,能够解除肌肉的疲劳。

但内啡肽只有在运动到一定阶段后才能产生9也就是说,当你跑步跑到高潮期,马上要跑不动了,这时候,如果你咬牙坚持一下,大脑就会分泌出内啡肽,使你心情舒爽。

嗅觉是我们人类唯一可以不通过大脑前额叶,就能够产生悄绪反应的感官系统。

美国心理学家Harlow做过一个幼猴实验,将一些小猴子交给两个妈妈抚养, 一个是能够给它奶水的妈妈,俗称“养你的妈妈”,每天三小时给小猴子喂奶。

另外一个是给它触摸感的妈妈,俗称“爱你的妈妈”,每天18个小时拥抱着小猴子。

然后他通过观察小猴子的成长过程后发现9小猴子最为依恋的并不是那个养它的妈妈,反而是那个爱它的妈妈。

我们经常说,有奶便是娘。

其实不然,有奶不是娘,所谓距离产生隔阂,触摸才是产生依恋和爱童的根本。

乐于助人就是助人为乐。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大脑会分泌催产素与血清素,它能够使我们产生快感。

因为凡是于助人的人,肯定是有一些与众不同的优势,你有一定的资源、比别人聪明、比别人漂亮,有多余的时间,这表示你比别人强,于是你会有一种优越感,促使大脑产生出一种积极的神经化学递质,使你自我感觉无比良好。

3•言施,爱的传递。

人类是唯一会说话的生物,所以沟通交流所传递的不仅仅是信息,还有感情的传递、意念的传递、思想的传递,以及未来友好关系的传递。

美国心理学家Losda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成功的团队通常采用“5:1比例” 的沟通模式,即5句好话配1句批评建议的话。

Losdar认为,团队成员之间不能总是颂扬你很优秀、很卓越,一开始你听着可能会很开心,但慢慢你就觉得很厌倦,找不到真实感。

作为领导,要时不时提出一句批评或建议的话,使员工有所行动,有所改变。

但也不能全是批评.挑剔、指责,这会使人感到紧张、愤怒、不满。

俗话说:“打一巴掌给一颗糖”,就是职场中常用的管理技巧。

4•心施,物我两忘。

著名心理学家Csikszentmihalyi通过对各行各业成功人士持续15年的研究发现,这些成功者并不是智商出众、情商比别人高、学历比别人优秀,而是这些人都曾体会过心流的状态,这个状态让他们沉浸在自己的工作中,物我两忘,如痴如醉,酣畅淋漓。

心流英文Flow,是一种幸福流的状态。

有一个故事叫“庖丁解牛”,描述的就是一种福流的状态。

在这个故事当中, 文惠君问庖丁,“你的解剖技术是怎么做到如此出神入化?”庖丁的回答是,“三年前解牛,我眼中只看见牛,我的任务、我的目标、我的il•划、我的行动都是M绕着解牛这件事本身。

三年后解牛,我根本不会想到这件事情。

”人牛合一,这就是庖丁解牛的境界。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既然福流的作用这么好,那么,它杲否有什么特征可供我们进行刻意练习?•全神贯注(注意力集中)•物我两忘(自我意识,空间意识,时间意识的暂时性消失)•驾轻就熟(对活动有完全的掌握和控制)•点滴入心(体验过程,感受到活动的精确回馈)-酣畅淋漓(发自内心地主动积极参与活动)当你全神贯注投入一件事时,你会进入到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自我意识、时间意识.空间意识暂时消失,此身不知在何处。

你完全学受做事的过程,不再在童事悄的结果、别人的评价。

在事悄完结后,你巴不得再来一次,希望以后还有机会继续做这样的事眼施,慧眼禅心“慧眼禅心”是佛家的禅语,形容的是积极善良的心灵品质,它的主要U的是要克服一个心理现象:“无意视盲”一很多时候,我们因为太忙、太着急,太过专注于自己的执念、追逐自己的U标,而忽视生命中一些特别常见,其至是特别重要的事悄。

用心去欣赏作为熟悉的事物,用心去见微知著,你会有意外的惊喜。

这就是慧眼禅心的修行,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沙一净上,一言一心境。

在《世界上最快乐的人》一书中,心理学家米哈里提到,“注意力的缺失,是我们每个人最大的不幸,而只有当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眼前所进行的事物的身上时,才可能感受都那份舒适、安宇、自然。

”正如哈佛教授泰勒•本•沙哈尔在“幸福心理学”讲座上分学的:“幸福的秘密很简单,就是走路时看眼前路,倾听时关注眼前•人,吃饭时享受食物。

”历史角度,人类一直对心灵(未知)有好奇和理解…… 所以其实一直有心理学。

但是因为生存角度,坏事悄和灾难历来更抓住人的眼球和注意力,所以早期的心理学除了尝试理解我们怎么思考,怎么理解,心理社会行为现象,现象背后的动力等等的时候更多被一些疾病,(消极)心理方面的难受和不ft社会影响为主。

换句话就是疾病心理学(消极心理学)笔中比较多。

有一天积极心理学创始人塞利格曼教授,这位研究习得性无助(这个主题也很有意思)"塞利格曼当上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后的某一天,他的女儿看到自己5岁大的女儿尼奇(即塞利格曼的外孙女)将种子抛向天空,手舞足蹈地假装在播种。

老塞正想制止孙女,女儿却对他说:“爸爸,我能与你谈谈吗?”老塞问想谈什么?女儿说:“爸爸,你还记得我5岁生日吗?我从3岁到5岁一直都在抱怨,每天都要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好。

但当我长到5岁时,我决定不再抱怨了,这是我从来没做过的最困难的决定。

如果我不抱怨了,你可以不再那样经常郁闷吗?”故事讲完了,你或许会问:“巫大发现呢?”重大发现就在故事里,那就是传统的心理学总在找病因呀治疗呀,这太消极了,新的心理学应该将U光转移到正常人那里,帮助他们找到幸福、获得满意。

就这样,“积极心理学”诞生了,没有重大学术成果,但有个好的U标。

康普顿在其著作《积极心理学入门》中这样说道:“积极心理学家要去发现和培育天赋和才华,让日常生活更令人满意,而不仅仅是治疗心理疾病”。

"要意识到,其实人的注意力就那些,所以如果把注意力放到积极的角度,那么就不容易受到消极影响。

鸡汤可以是营养剂,而不只是被人讽刺否认黑的不良鸡汤。

"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理论可归纳为“美徳假说”,而幸福是核心概念。

塞利格曼认为“真正的幸福来源于对基本力量的辨别和培育,并在日常工作、恋爱、运动和抚养子女方面使用这些力量”。

为了让幸福的概念更易被人理解,塞利格曼将其一分为三,分别是:快乐的生活、好的生活、有意义的生活。

"一.习得性无助1、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 P. Seligman 1942-)美国心理学家,著名的学者和临床咨询与治疗专家,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主要从事习得性无助、抑郁、乐观主义、悲观主义等方面的研究。

2、习得性无助2.1、马丁•塞利格曼最初是研究抑郁症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的心理学实验的。

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狗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只能忍受。

多次实验后,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再响起蜂音器,此时狗不但不会从打开的笼门逃脱9反而只能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2.2、“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

生活中,我们经常泡在一种感到没有希望的环境里,时间长了,意:志消沉了, 也就懈怠了,感到生活都这样了,这就是一-习得性无助。

2.3、对习得性无助的矫正充分理解习得性无助的成分;发现根本的信仰,以及引起自我挫折不足的歪曲知觉;学习改变,驳斥歪曲信仰的方法,减少不ft的认知、1W感、动机等。

二.积极心理学,正向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1、积极心理学的概念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积极心理学不是一种心灵鸡汤,更不是一种有毒的鸡汤啊,它是建立在有系统的实验的基础上自然科学;2、积极心理学包括一下五方面:积极的W感、成就.责任、关系和意义。

2.1、积极的悄感最先具备的就是有积极的1W绪。

例如,你自己可以感受一下自己每天的脸, 经常是拉得很长的还是面带微笑的?根据你的脸部表情,请再接着想象一下你的身体状态,你是感到轻松的还是感到不舒服的;2.2、责任和承诺或者说是投入感,也可以说是一种承诺。

投入和承诺,不是说现在立竿见影, 马上有收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