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旧版基础规范抗拔桩基设计比较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2010)于2010年6月1日开始执行,原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不再适用。
针对新旧两版规范,在抗拔桩基设计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岩土工程勘察地质资料、荷载效应组合、单桩竖向承载力等方面,现总结如下。
1.岩土工程勘察地质资料
新旧规范对岩土工程勘察地质资料的要求和结果,基本一致。
2.荷载效应组合
R d 单桩抗拔承载力设计值
Q d 单桩竖向上拔力设计值
旧规范:Q d 单桩竖向上拔力设计值,按基本组合计算,
其分项系数为1.2(水浮力),1.0(自重)
新规范:Q d 单桩竖向上拔力设计值,按基本组合计算,
其分项系数为1.0(水浮力),1.0(自重)
按仅3层地下室试算,水浮力约150 kN/平方米,自重约70 kN/平方米,
旧规范:Q d =1.2*150-1.0*70=110 kN/平方米,
新规范:Q d =1.0*150-1.0*70=80 kN/平方米,
新规范计算出单桩竖向上拔力设计值比旧规范的低约27%。
按仅2层地下室试算,水浮力约110 kN/平方米,自重约60 kN/平方米,
旧规范:Q d =1.2*110-1.0*60=72 kN/平方米,
新规范:Q d =1.0*110-1.0*60=50 kN/平方米,
新规范计算出单桩竖向上拔力设计值比旧规范的低约30%。
3.单桩抗拔承载力
A 采用静载试验确定单桩抗拔承载力设计值
R d 单桩抗拔承载力设计值
Rk 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γR 分项系数
旧规范:R d=R k/γR γR =1.6
新规范:R d=R k/γR + G p γR =2 (灌注桩)
结果表明,新规范计算出单桩抗拔承载力设计值比旧规范的低约20%。
B 采用详勘地基资料结果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R d 单桩抗拔承载力设计值
γs 桩抗拔承载力分项系数
p i si i s p
d G l f U R +=∑λγ
旧规范: γs =1.6
新规范: γs =2.0
新规范计算出单桩抗拔承载力设计值比旧规范的低约20%。
C 现设计中采用扩底抗拔桩。
旧规范,无扩底抗拔桩计算公式。
新规范,p s i si i p i si i p d G l f U l f U R ++=
∑∑γλλ2211
针对新旧两版规范,抗拔桩基设计总结如下。
第一,岩土工程勘察地质资料的结果,基本一致。
第二,荷载效应组合有较大区别,虽然都为基本组合下的竖向力设计值,但
新规范中,其水浮力分项系数为 1.0。
导致,新规范计算出单桩竖向上拔力设计值比旧规范的低约28%。
第三,单桩抗拔承载力计算,当采用静载试验确定单桩抗拔承载力设计值时,
新规范计算出单桩抗拔承载力设计值比旧规范的低约20%。
当采用详勘地基资料结果确定单桩抗拔承载力设计值,新规范计算出单桩抗拔承载力设计值比旧规范的低约20%。
第四,如上分析,当分别采用新旧规范进行抗拔灌注桩桩基设计,因单桩竖
向上拔力设计值和单桩抗拔承载力降低的幅度接近,甚至略大,所以桩布置基本一致(旧规范略保守)。
其他有关修改,
1. 旧规范中,第6.1.11条,“宜使群桩形心与荷载长期效应组合的合力作用点相重合”
新规范中,第7.1.8条,“宜使群桩形心与竖向的准永久效应组合的合力作用点相重合”
2. 旧规范中,第6.1.9条,“竖向受压桩的钢筋笼长度不宜小于1/3桩长”
新规范中,第7.1.11条,“竖向受压桩的钢筋笼长度应穿过淤泥质土层,并不宜小于2/3桩长”
3. 旧规范中,第13.5.5条,“钻孔灌注桩…其最小高度不宜小于桩长的5%,且不小于2米。
” 新规范中,第15.3.9条,“不宜小于桩长的3%,且不应小于1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