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10)铜仁市脱贫攻坚政策资料汇编

(6.10)铜仁市脱贫攻坚政策资料汇编

目录一、贫困户精准识别、精准退出政策 (1)(一)贫困户识别 (1)(二)贫困退出标准 (1)(三)退出程序 (2)二、定点帮扶政策 (3)(一)帮扶对象 (3)(二)分配原则 (3)(三)投向比例 (3)(四)帮扶年限 (3)三、金融扶贫政策(扶贫小额信贷) (3)四、住房安全保障政策 (3)(一)易地扶贫搬迁 (3)(二)农村危房改造 (5)(三)四改一化一维 (5)五、教育扶贫资助政策 (6)(一)学前教育 (6)(二)义务教育 (7)(三)高中教育 (8)(四)中职教育 (10)(五)高等教育 (12)六、医疗保障扶贫政策(2017年) (16)(一)享受对象 (16)(二)享受标准 (16)(三)结算方式 (16)七、林业生态扶贫政策 (17)(一)生态补偿 (17)(二)生态护林员 (17)(三)退耕还林还草 (17)八、社会保障兜底扶贫政策 (18)(一)农村低保 (18)(二)特困人员供养 (18)(三)医疗救助 (19)(四)临时救助 (20)(五)残疾人补贴 (21)九、脱贫攻坚词汇解读 (21)(一)“三真三因三定”工作法 (21)(二)“不能进、不能退”要求 (21)(三)“五步工作法” (22)(四)振兴农村产业的“三个革命” (23)(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八要素” (24)(六)易地扶贫搬迁“六个坚持” (25)(七)易地扶贫搬迁的“5个三” (26)(八)“7个补”要求 (26)(九)铜仁市“四个好”宣传 (26)(十)“一户一袋”内容 (26)(十一)五个一致 (27)(十二)拟退出区(县)脱贫摘帽工作的十项要求 (27)(十三)低保户和五保户 (28)(十四)危改户 (28)(十五)重病户 (30)(十六)残疾人户 (30)(十七)无劳动力户 (30)(十八)五看 (30)(十九)二十个说得清 (31)一、贫困户精准识别、精准退出政策(一)贫困户识别农户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国家当年扶贫标准线以下,未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同时按照精准扶贫“四看法”综合评估分值在60分以下(不含60分)的,通过识别程序审批后确定为贫困户。

识别步骤:农户申请→村级初审并入户调查→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并公示(纠错)→乡镇核查并公示(纠错)→县级审核并公告(纠错)后批复→签字确认→录入系统。

(二)贫困退出标准1.贫困户退出基本条件。

贫困户退出必须达到“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其中任何一项不达标,都不能退出。

一达标。

是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超过当年我省公布的扶贫标准线。

两不愁。

是指不愁吃、不愁穿。

(1)不愁吃包含吃饭不愁、饮水不愁。

①吃饭不愁。

农户不缺粮、能吃饱。

②饮水不愁。

供水方式可以是集中式供水、自引山泉水、自取井水、自取河水、自取水窖水、钻取地下水等。

小水窖建设规模户均不低于5立方米,备有沉淀池、过滤池,水体保持清洁,积雨面(坪)无污染,水窖整体有土壤覆盖,避免阳光直射造成水质变化;取水往返水平距离不超过1公里,垂直距离不超过100米;人均日用水量不低于35公斤(升)。

(2)不愁穿。

有换季衣服,夏天有单衣,冬天有棉衣。

有换洗衣服,有御寒被褥。

三保障。

是指安全住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有保障。

(1)安全住房有保障。

①安全住房。

经县级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门评定为A级、B级的为安全住房,不需改造。

②就地改造危房。

经县级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门评定为C级、D级的为危房,必须进行加固维修和改造,改造后必须达到《农村危房改造基本安全技术导则》标准。

③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

采取集中安置的,安置住房质量合格且具备入住条件,并与农户签了协议、分了房屋、向搬迁对象正式交付住房钥匙,视为达到搬迁入住标准;采取分散安置的,安置住房质量合格且具备入住条件,经核实已搬迁入住,视为达到搬迁入住标准。

(2)义务教育有保障。

贫困家庭子女依法接受义务教育,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失学辍学。

(3)基本医疗有保障。

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扶助配套衔接的四重医疗保障制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大病和慢性病实现分类救治。

(4)兜底脱贫人口也必须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条件。

2.贫困村退出基本标准。

贫困发生率3%以下。

3.贫困县退出基本标准。

贫困发生率高于3%,不得退出;漏评率高于2%,不得退出;错退率高于2%,不得退出;群众认可度低于90%,不得退出。

(三)退出程序(1)贫困户退出程序。

村民小组提名→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核实→拟退出贫困户认可→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在村内公示无异议后公告退出→报乡(镇)人民政府核准→签字背书确认→在“贵州省扶贫云建档立卡系统”中销号。

(2)贫困村退出程序。

贫困村申请→乡(镇)审批→县级核准→签字背书→省市级备案。

(3)贫困乡镇退出程序。

乡镇申请—县级审核认定—签字确认—省市备案。

(4)贫困县退出程序。

县级申请→市级初审→省级审核并公示后认定→签字背书→向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报告。

二、定点帮扶政策为全面推进我市脱贫攻坚定点帮扶、贫困户因户施策工作,市委、市政府融资165亿元投入脱贫攻坚工作。

(一)帮扶对象:全市脱贫攻坚定点帮扶对象以2015年底建档立卡的58.32万贫困人口为准。

其中,“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和省定点帮扶石阡国荣、德江桶井两个极贫乡(镇)的贫困人口,只对医疗救助和教育资助进行帮扶。

(二)分配原则:对全市1565个贫困村,按照一、二、三类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分别人均5万元、4万元、3万元和非贫困村贫困人口人均3万元的标准分配。

(三)投向比例:按照产业项目占55%、人居环境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占25%、医疗救助和教育资助占15%、其他项目占5%的比例分配申报。

(四)帮扶年限:2017-2019年三年。

三、金融扶贫政策(扶贫小额信贷)建档立卡的贫困农户可申请“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扶贫贴息支持、县级风险补偿”的低利率、低成本的扶贫小额信贷,贷款应用于贫困户发展生产或能有效带动贫困户致富脱贫的特色优势产业,不能用于建房、理财、购置家庭用品等非生产性支出。

四、住房安全保障政策(一)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总体要求: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量力而行、保障基本,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自力更生、精准脱贫”的要求,对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确需同步搬迁农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落实后续扶持政策措施,强化搬迁成效监督考核,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有保障、能融入,实现脱贫致富。

搬迁原则:坚持“省级统贷统还,坚持以自然村寨整体搬迁为主,坚持城镇化集中安置,坚持以县为单位集中建设,坚持不让贫困户因搬迁而负债,坚持以产定搬、以岗定搬”的“六个坚持”原则,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全面提升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确保易地扶贫搬迁扎实有力有效推进。

搬迁范围:聚焦“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坚持以50户以下(含50户)、贫困发生率50%以上整村(自然寨)条件中的自然村寨搬迁人口,深度贫困地区新增搬迁的自然村寨搬迁贫困发生率放宽到20%以上;“组组通”公路三年行动计划新增搬迁的自然村寨,可以不受贫困发生率的限制,但必须整组(寨)全部搬迁。

搬迁补助标准:“十三五”期间,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实行差别化补助政策和奖励政策。

一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建房补助2万元,非贫困人口人均建房补助1.2万元;二是签订搬迁及旧房拆除协议并按期拆除旧房的,人均奖励1.5万元;三是对鳏寡孤独残(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义务人的“三无人员”)等特困户由民政供养服务机构进行安置,民政供养服务机构不能安置的,再由政府根据家庭实际人口统一提供相应的安置房,免费居住,产权归政府所有。

住房建设标准:城镇安置的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20平方米,中心村和移民新村安置的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每户住房面积根据家庭实际人口合理确定;在保证住房建设资金需要求和不增加搬迁农户负担前提下,政府统建房屋统一简装修,并在住房建设中统一招标明确,一并打入住房建设成本,简装修至少包括厨房、卫生间具备基本功能,墙面粉刷和地砖铺设,原则上成本控制在每平方米300元以内。

对于简装修还有结余的,可用以帮助搬迁群众配置简单家具,对于无结余资金的,地方政府应统筹财力和资源,帮助搬迁特困群众配置简单家具,以保障基本生活需要和“拎包入住”为原则,简单家具和家电配置标准每户不能突破5000元。

(二)农村危房改造申报对象和条件以户为单位,由户主提出申请,并同时具备下列条件:户主为当地户籍(原农业户口),且是房屋产权所有人;住房在城镇规划区外;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平均水平的农村困难家庭。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能申报农危改补助:拥有安全住房的;无房户;同一户籍内,其他家庭人员已享受过农村危房改造政策的;已列入或已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已享受过农村危房改造补助的;已经遗弃的危房。

补助标准: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户(以下简称4类重点对象),一级危房补助3.5万元/户,二级危房补助1.5万元/户,三级危房补助1万元/户;未列入4类重点对象的其他农村危房改造户按属地管理原则,由市、县两级结合整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10+N”行动计划、“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等工作统筹组织实施。

资金拨付方式:补助资金在验收后10日内通过“一折通”直接发放到危改户。

(三)“四改一化一维”围绕贫困户改圈改厕改灶改水、室内和房前屋后地面硬化、墙体维修即“四改一化一维”等内容给予建档立卡系统贫困户适当补助。

(补助标准:改厕补助2000元/户,改灶补助1500元/户,改水补助500元/户,改圈补助2000元/户;室内、房前屋后硬化补助3000元。

房屋修缮为符合农村危房改造条件的贫困户,优先纳入“农危改”项目,对达不到农村危房改造条件或者通过农村危房改造后,房屋又出现破损需要维修的贫困户的房屋分为三类补助,一类是屋顶、外墙、内墙都需要修缮的补助6000元;二类是外墙、内墙需要修缮的补助4000元;三类是外墙需要修缮的补助3000元。

)五、教育扶贫资助政策(一)学前教育1.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幼儿资助享受对象:地方政府对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普惠性幼儿园或各小学附设学前班的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包括: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子女、孤儿和残疾幼儿、革命烈士及其他经济困难家庭子女。

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村计生家庭子女、复原退伍军人子女、留守儿童优先享受学前教育幼儿资助政策,并按当地资助标准上限执行。

资助标准:500-800元/生.年(不得低于和超出标准)。

2.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享受对象:除区(县)的县城所在地街道办事处幼儿园外的所有农村公办幼儿园就读儿童(含山村幼儿园)和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得办学许可的农村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就读儿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