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8章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 (《区域经济学》PPT课件)

第8章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 (《区域经济学》PPT课件)

关系也很不协调。
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导向理论
(二)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面是: 1.利用新技术改造现有传统产业 2.建设和发展高技术产业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4.抓好区域农村产业结构的总体改造
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导向理论
二、不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导向
产业结构的调整,首先要加强资源导向;同 时通过资源的综合开发、综合利用,有选择地、 适度地发展一些加工制造业。 有两种观点要进 一步研究 1.不现实:各个地区、各个领域,都应该引进 采用高精尖技术,跳过传统工业化和传统技术 阶段,以实现经济的跨越发展。 2.现实:加工增值。这是强化资源导向、并向结 构导向转化的一个中心环节,但也要适度。
现代化的领域同时并存,在这两个领域之间,存在着 相当大的断层。
第二节 二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2.在西方,二重结构的主要表现是:
(1)劳动力状况:体现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雇佣劳动者 所占比重不到一半。
(2)劳动力市场状况:一个是为现代化大企业提供劳动 力的市场,劳动力主要是有文化、有技术的青年;一 个是为中小企业提供劳动力的市场,主要是文化低、 技术低的中老年。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2.工业化结构比重数 3.产业专门化 4.区位商 5.产业专业化系数 6.产业结构变化率 7.相关系数 8.相似系数 9.产业结构效益 10.结构影响指数 11.效益超越系数 12.偏离—份额分析
第二节 二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一、二重结构的内涵与表现 二、二重结构形成的原因及消极影响 三、二重结构的变化和消失 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B1<1,这个行业的这个产品具有比较优势, B1>1,不具备比较优势。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2)比较劳动生产率上升率: B2 =L1 /L2
L1 为研究区域某行业的劳动生产率的年增长率;L2 为 较高层次区域同行业的劳动生产率的年增长率;B2 为研 究区域某行业某一时期内的劳动生产率上升率。
B2>1,说明研究区域这个行业具有比较优势;B 2<1, 这个行业不具有比较优势。
(3)企业规模构成:两极化很明显:一极是雇用几百人、 几千人的大企业;一极是劳动者人数很少的小企业。
第二节 二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3.中国的二重结构
传统经济部门与现代化经济部门并存,且产值结 构与就业结构水平很不一致。
第二节 二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二、二重结构形成的原因及消极影响
1.二重结构形成的原因: (1)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资本主义发展不充
第八章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
重点问题
● 区域产业结构总体评价 ● 区域产业结构多层次分析 ● 二重结构形成的原因和消极影响 ● 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导向理论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第二节 二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导向理论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一、区域产业结构总体评价 二、区域产业结构多层次分析 三、区域产业结构的定量分析
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导向理论
三、小结
产业结构的调整,实质上都是通过宏观调节,将国 家、地区发展的总战略在实际经济组织层次上展开和具 体化,并以此约束、引导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
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要素更有效地配置到从总体 上看效益最好的方面,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地发展。
注意: (1)综合平衡:既要把有限资源进行倾斜式的投向和配
先开发这种产品的国家转向更新的产品开发。
即:新产品开发→国内市场形成→出口→资本与技术出 口→进口→开发更新的产品……
第二节 二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4.非平衡增长论
在产业结构的演进中,应选择好带头的先导 产业 (也叫战略产业,类似于上面讲的地区专业化产 业)加以重点发展。其选择的原则: (1)需求收入弹性原则 (2)比较劳动生产率上升原则 (3)防止过度密集原则 (4)丰富劳动的内容原则
“雁行形态说”与“产品循环论”:从不同角度指出了 参加国际分工、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基本途径;
“非平衡增长论”与“相关分析法”:进一步解决了如 何带动产业结构走向高级化的机制问题。
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导向理论
一、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导向 二、不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导向
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导向理论
第二节 二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一、二重结构的内涵与表现
1.两个方面的含义:
量上讲:一方面存在着少数处于垄断地位的大型企业,一 方面存在着数量和比重很大的中小型企业;
质上讲:一方面是少数占垄断地位的现代化大型企业,一 方面是带有前资本主义特征或自然经济特征的中小型 企业。
二重结构: 在一国一地区的产业结构中,现代化的领域同未
第二节 二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2.我国做法持重点循序西移的布局战略。 第二,不发达、欠发达地区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和国
家的重点建设项目在区域系统中的作用。 第三,地方这一极要依托和服务于中央企业与国家
的重点建设 ,加快发展步伐。 第四,在中间这个环节上,加强中等城市的经济实
三、区域产业结构的定量分析
以上所作的区域产业结构总体评价和多层次、 多角度的分析都是定性描述的。为了使这些分 析和评价做到尽可能的准确和具体 ,将做定量 分析。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1.产业的比较优势度
(1)比较成本:
B 1 =c 1/c 2
c1 为研究区域某行业某产品的销售成本;c2 为较研究区域层次更高的区域同行业同产品的 销售成本;B1 为研究区域某行业某产品的比较 成本。
分,这是构成二重结构的社会经济基础。 (2)产业革命或工业化过程的特殊性
一般是在内部没有充分准备、经济基础还很 薄弱的情况下,开始了工业化的历程。 (3)两极化促进了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4)发展战略不当,资源配置不合理
第二节 二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2.二重结构的消极影响 第一、地方经济不能与中央企业有机协作。 第二、区域的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能力薄弱。 第三、就地消化中央企业留下的原材料的能力差。 第四、技术力量富集和技术力量贫乏的地区、企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一、区域产业结构总体评价
(1)已形成的产业结构同区域的资源结构是否相适应,能 不能发挥区域的资源优势。 资源结构指生产要素结构,即自然资源、劳动力、资金 和科学技术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
(2)区域产业系统的功能,是否能承担起全国地域分工的 重要任务。
(3)区内产业之间关联度,即产业之间是否协调。 (4)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 (5)结构性效益
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导向,是指从宏观上看, 区域产业结构沿着一个什么样的方向演进。
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动,有三种基本导向: (1)技术导向。 (2)结构导向。 (3)资源导向。
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导向理论
一、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导向
(一)存在问题: 工业结构中传统工业也仍占绝对优势 ; 第一、二、三产业结构严重失衡; 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内各行业之间的发展比例
业之间,难以形成技术辐射和扩散机制
第二节 二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三、二重结构的淡化和消失
发展商品经济,实现工农业的现代化,这是破除 二重 的社会经济条件,成就比较显著的是日本。 1.日本的主要做法是: (1)把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作为发展的主要目标。 (2)中小企业不能适应新形势,破产倒闭;其余,通 过政府 扶持,增强其内部活力。 (3)在工业现代化的同时,加速农业的现代化。 (4)促进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融合。
力,充实它们的经济功能。
第二节 二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就是向增长速度、效益 更高一级的产业结构推进。
1.动态比较费用论
日本的经济学家提出,认为产品的比较成本 是可以转化的。在重点发展传统的具有相对优 势但技术层次较低的产业的同时,必须扶持有 发展前途的新兴产业,使之逐渐发展成为主导 产业。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二、区域产业结构多层次分析
1.区域社会总产值结构分析 2.区域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三次产业包括了区域全部的产业部门,其结 构基本上反映了大农业、大工业和服务业三者 之间的关系。 3.农轻重产值结构分析 4.农业行业结构分析 5.工业结构分析 6.生产要素密集度结构分析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第二节 二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2.雁行形态说
日本经济学家提出,认为后进国家的产业,应当遵 循进口→国内生产→出口的模式,相继更替发展,促 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进口
国内生产
出口
产业结构的雁行形态
时间
第二节 二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3.产品循环说
以本国工业开发的新产品在国内市场上的出现为出 发点 ,表现: 第一,新产品推出、扩大市场直至饱和; 第二,,这一产品将出口到国外,开拓国外市场; 第三,资本和技术的出口,在输入国发展了这种产品。 第四,这种产品以更低的价格打回到本国市场,使得原
置,又要使这种倾斜度不致过度。 (2)内外兼顾:把握区外经济环境及其变化趋势,适时
地相应地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 ;要从区域的条件、需 要出发,保持和发挥自己的优势与特色。
第二节 二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5.相关分析法
不仅要研究产业系统内部各产业间的动态关系, 也要综合考察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教育结构、 投资结构、进出口结构、空间结构等各种结构 变动的相关性。
第二节 二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总结:
“动态比较费用说”:主要是从国际贸易、国际分工角 度,论证了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