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行业概述

中药行业概述

1.中药行业概况中药行业是中药材生产、中药加工(含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生产)和中药商业组成,是集农、工、商于一体,产、供、销相结合的产业。

现代中药行业是将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应用到传统中药领域而形成的一种发展较活跃、进展较快的行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随着全球范围内广泛兴起“回归大自然”的绿色热潮、人们对化学药品毒副作用的认识加深以及现代健康理念的逐步形成,国际医药市场对天然药物的重视程度正不断增加。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动植物药品的态度已明显转变,对中药的管制也开始出现了松动迹象。

中成药正在以其天然、独特、平衡、调理、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的显著特征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得到认可。

中药产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其有几千年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多年来,中药都以其产量多、分布广、毒副作用小等优势占据着我国医药产业的半壁江山。

在当今中国的经济领域,中医药产业无疑是公认的“朝阳产业”。

目前国内以中药材生产的基础,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商业为纽带的中药流通体系已基本形成。

2. 中药行业发展情况(1)行业现状当前,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和欢迎,中医药国际贸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中药工业总产值已达5170亿元,占医药产业规模的29.16%,与化学药、生物药呈现出三足鼎立之势。

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在世界经济复苏明显减速,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的局面下,中药对外贸易仍然保持较大增幅。

2013年,我国医药进出口额为896.9亿美元,同比增长10.3%;出口511.8亿美元,同比增长6.8%。

虽然中药商品占医药外贸比重较低,仅约占5%,但却是近年来进出口增速最快的。

2013年我国中药进出口额为42.2亿美元,同比增长25.1%;其中出口31.4亿美元,同比增长25.5%;进口10.8亿美元,同比增长23.7%。

不管是出口还是进口,中药都是医药外贸中增速唯一超过20%的产品,成为我国医药外贸的亮点之一。

(2)行业特征中药行业属于医药行业,它具有医药行业的基本特征和自身的独特特征。

1.高技术性中药产业是高科技产业。

包括生物技术在内的现代科学和手段已经并将广泛的应用于中药行业。

如在药物剂型方面,透皮控释制剂、新复方制剂、释药器具和制剂设备新工艺的专利文献大量涌现,新剂型大大提高了药效;在药物开发方面,化学制药仍占主导地位,但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药品的研制、开发和生产将是90年代制药业的重点;在医疗器械方面,该行业作为跨学科的综合性高技术产业,与计算机科学、图象处理、精密仪器、放射科学和人体科学等密切相关。

2.区域性季节性我国中药材分布的区域性特征受不同地区自然环境影响,中药材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地理区域性。

我国地域辽阔,在各地区均有适合当地自然环境而生长的中药材,目前中药材资源大致划分为东北区、华北区、华东区、西南区、华南区、内蒙古区、西北区、青藏区以及海洋区等九个中药材区,而不同中药材区均有其独特的中药材资源种类。

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各地区也以药材主产区为中心,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中药材流通市场。

目前,我国共有17 个经国家批准的大型专业中药材流通市场。

我国中药材种植的季节性特征由于中药材的种植、养殖和收获具有一定的自然生长期,比如,取材于果实种子等部位的中药材多在夏、秋季成熟,取材于花叶等部位的中药材收获期多集中在特定药材的茎叶生长期和花期,等等,因此,中药饮片厂商部分原材料的采购也主要集中在中药材的收获期或特定时期,不同种类中药饮片的原材料采购存在一定的季节性特征。

3.行业周期性弱从本质上讲,医药行业是与生命科学紧密相关的产业,因此,它不存在成熟期,是一个永远成长和发展的行业。

在世界范围内,医药行业的发展速度一般高于其它行业,而且较少受经济危机影响,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

从一个国家范围来看,由于医药产品具有较高的需求收入弹性(据测算,医疗保健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为137%,即收入每提高100元,医疗消费水平要增长137元),因此,国家经济良好时,个人收入增长将拉动个人药品需求增加;但在相反情况下,由于药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低,因此药品需求并不会有大幅度减少,这在国家经济不景气时表现得尤为明显。

国际经验表明,由于医药行业受宏观基本面的影响较小,在国家经济处于不景气周期时,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一般要优于其他行业。

4.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1)高投入性医药行业的高投入性在新药上要比普药表现得更为明显。

一般,普药具有生产工序简单、投入低、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需求量大的特点。

而新药的开发和生产则需要大量投入,而且生产工序复杂,研制期长。

通常开发一种新药平均需要耗资25亿美元,有的高达10亿美元,从筛选到投入临床需要10年的时间。

国外一些著名制药企业非常重视新药产品的开发,不惜花巨资研制新药,以提高产品的下场竞争力。

他们的科技投入一般都能达到其产品销售总额的15%以上,瑞士罗氏公司则高达236%,医药器械公司的科技投入份额也在12%以上。

(2)高风险性医药企业经营业绩悬殊,且易波动。

由于药品特异性强,市场空间主要受其性能决定,技术含量高、性能好的药品往往有极广阔的市场和优厚的价格,开发出这类药品的企业能够取得高额利润,相反对于性能一般的药品即使价格下降也不会增加市场规模,一旦供应量增加就意味着企业效益的快速滑坡。

由于一种药品的畅销周期一般只有3—5年,而许多医药企业依赖于一、两种产品,其风险可想而知,即使是国际上一些大公司;其业绩也经常发生大幅波动。

医药行业的高风险性也非常明显,主要表现在:A、一种新药一旦临床中或上市后发现其有严重的副作用或药效提升有限,将很快被市场取消或淘汰;由此造成的损失是无法挽救的。

B、专利新药的垄断具有局限性和暂时性的特点。

由于药品种类的广泛性,因此,一个企业无论如何尽其所能也只能垄断某个专利新药市场,但不可能垄断整个医药市场、甚至某一类药品市场。

并且由于专利具有时效性,这种垄断是暂时的,一旦专利保护期限解冻,竞争优势将迅速下降。

随着制药技术的不断升级,药品市场也不断更新换代、推陈出新,任何一种新药在市场上都随时存在救药效更佳、功能相似、价格相近的新药取代的风险。

(3)高收益性医药行业的高投入、高技术含量的特点决定了其高附加值的特性。

一种新药一旦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尽管前期投入巨大,但产生的收益也是巨额的。

据统计,一个成功的新药年销售额可以多达10—40亿美元;世界排名前10位的医药企业利润率都在30%左右;专利产品在专利有效期内由于能垄断该产品市场,因此,在受益期内能获得巨额垄断利润。

5.进入壁垒高由于医药商品与人类的健康和安全紧密相关,因此,世界各国无一例外地对药品的生产、管理、销售、进口等均采取严格的法律加以规范和管理。

未经等级规范论证的药品和企业很难进入药品市场。

同时,制药行业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的技术资本密集型特征也加大了新企业进入的难度。

在我国的医药产业政策中,也对市场进入作出了若干规定,对某些医药的生产和经营设立了特许制度,如毒性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品前体、放射性药品、计划生育药品由国家统一定点、特许生产,并由国家特许定点依法经营;同时还规定,外资暂不能参与国内药品批发、零售业经营。

6.集中程度高从世界范围来看,医药行业是集中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首先是医药企业管理极其严格,任何新药问世以前,必须经过长期、复杂的临床试验,被淘汰的可能性极大,因而新药的研制费用极高,国外研制一种新药一般要花费2—10亿美元,这是一般企业无法承担的,只有少数制药巨头才有能力组织医药的研究和开发,并因此在同行业竞争中取得优势和获取垄断利润。

当前,葛兰素、默克、辉瑞等制药巨头在世界医药市场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行业兼并势头很猛,目前排名世界前10位的公司占到市场总量的1/3以上。

(3)行业发展趋势1.新医改为中药产业带来的机遇新医改中明确指出,3年内,我国将投入8500亿元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等五项医改重点工作,这些都表明了中央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老百姓切身利益问题的决心,也反映出深化医改对当前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性。

新医改不仅体现了国家下大力气进行医疗体制改革的决心也为中药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

医药行业是刚性需求行业,新医改方案中政府投入资金的力度加大,对农村及城市居民的补贴力度也会加大,这一方面可以改变现有医药市场的结构,另一方面也会刺激中药行业的需求,从而有效的促进中药行业的发展。

具体来说,我国传统中药的销售规模将扩大,随着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进,未来我国医药市场将不断扩容、非盈利性与盈利性医疗机构将共存、中药产业的扶持力度将扩大、国家对中药产业的政策倾斜将加大,另外,创新也将继续成为中药行业发展的主题。

新医改开启了药品行业重组整合的大幕,医药行业的并购将更加频繁和活跃,这也会使中药行业迎来一次大的重组整合之路。

我国中药企业规模小、分布散、效率低,在全球医药行业并购整合加快的大背景下,我国中药企业也产生很多并购整合的机会,同时这些并购本身也从另一个侧面预示了我国中药行业新的发展方向。

随着并购重组一步步的展开,我国中药行业的版图也将更加清晰,一些重要的中药企业也将借此机会迅速完成区域市场布局,从而形成新的势力范围。

2.国家政策倾斜为中药产业带来的机遇医药行业尤其是中医药行业受到我国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国务院及各部委陆续颁布了《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等支持中医药行业的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发布了由工信部、中医药局等12 部门联合制定的《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 年)》。

2010 年10 月9 日,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医药行业需要在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区域结构、出口结构等方面进行调整,“鼓励优势企业实施跨地区、跨所有制的收购兼并和联合重组,促进品种、技术、渠道等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

通过扶优扶强和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显著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水平和产业集中度,医药企业数量明显减少,医药百强企业销售收入占到全行业的销售收入的50%以上,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对行业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大型企业集团”。

“十二五”时期,中医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战略机遇期。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将“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作为“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六项重点任务之一。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科技创新纲要(2013-2020 年)》等中药产业扶持政策接连出台,加强了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和体制机制建设,加大对中医药的投入,为中医药事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