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险识别和控制程序

风险识别和控制程序

XXXX公司
控制代号:XXXX-PF-40-2020
第1页共2页
程序文件
第3版,第0次修改
主题:风险识别和控制程序
发布日期:2020年4月1日
风险识别和控制程序
1、目的
为确保本公司管理体系能够实现预期结果,增强实现质量目的和目标的机遇,预防或减少实验室活动中的不利影响和可能的失败,实现管理体系改进,制定本程序。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估、预防、控制、跟踪与监控。
3、职责
3.1质量负责人: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与控制,并将风险控制情况输入管理评审;
3.2技术负责人:参与风险的识别、分析与控制;
3.3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与控制。
4、工作程序
4.1风险管理流程图
4.7风险评估的更新
4.7.1在以下情况下,按照上述程序重新进行风险评估:
a.采用新设备、试剂耗材、方法、人员、环境发生变化或者改变实验室结构功能时;
b.检验检测任务发生变化之前;
c.变更检验工作流程;
d.发生安全事故后;
5、相关程序文件
XXXX-PF-01-2019《保护客户机密信息和所有权程序》
检测后
a.样品存储和处理的风险,例如样品丢失;
b.数据结果风险,例如人为更改或伪造检测结果;
c.报告风险,例如检测报告未审核签字;
d.信息安全和保密风险,例如客户信息、报告和数据信息泄露。
4.4风险评估
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与各部门负责人按照风险的严重度与发生率进行分级,对分数不低于4分的风险进行控制。
d.沟通风险:例如未能将客户的检测需求有效地传递给相关人员风险。
检测中
a.人员风险:例如检测人员资质不足;
b.仪器设备风险:例如仪器设备未定期校准或核查;
c.试剂耗材风险:例如使用无证标准物质;
d.检测方法风险:例如未识别样品基质对检测方法带来的干扰;
e.安全风险:例如废气、剧毒、易制毒试剂等方面的风险。
发生率严重度
非常严重(3分)
一般严重(2分)
轻微严重(1分)
经常(3分)
6分
5分
4分
偶尔(3分)
5分
4分
3分
极少(1分)
4分
3分
2分
4.5风险的预防与控制
4.5.1质量负责人与技术负责人组织各部门负责人针对评级不低于4分的风险按照以下有效顺序制定最有效的控制措施,对应的控制措施汇总到《风险控制点》中。
4.2风险的控制点
a.人员方面(例如:人员的专业水平、人员操作的风险);
b.仪器设备方面(例如仪器的校准、仪器的故障风险);
c.试剂耗材(例如试剂耗材验收、试剂纯度的风险);
d.标准方法方面(例如:标准的选择、标准的偏离风险);
e.环境设施方面(例如:环境合规的风险、环境条件对实验结果的风险);
f.报告方面(例如:报告审核的风险、报告中数据的风险)。
a.消除来自本公司的危险源;
b.采用替代物或替代方法来减少风险;
c.隔离风险源来控制风险;
d.抑制或减少接触;
e.改变工作方法;
f.使用合适的个体防护装备;
g.以上措施无效时,停止工作。
4.6风险跟踪与监控
4.6.1各部门及责任人依照《风险控制点》的要求实施控制措施。
4.6.2质量负责人定期跟踪和监控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针对控制效果不佳的措施,及时进行调整。在每年的管理评审时,将风险控制的结果进行评审。
XXXX-PF-10-2019《纠正、预防措施和改进控制程序》
XXXX-PF-17-2019《期间核查管理程序》
XXXX-PF-22-2019《新开展检测项目的评审程序》
XXXX-PF-28-2019《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
XXXX-PF-31-2019《检测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处理程序》
XXXX-PF-34-2019《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程序》
4.3风险的识别
4.3.1质量负责人与技术负责人组织本公司各部门负责人针对检验前、中、后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识别到的风险汇总至风险控制点。检验前中后风险可能存在于以下环节:
检测前
a.合同评审的风险:例如检测方法不适用于检测样品;
b.样品风险:例如检测样品信息与委托单不符;
c.信息保密风险:例如在与客户沟通时泄露其他客户检测过程中提供的样品、文件及传递的信息;
6、相关记录表单
-02《质量监督记录表》
XXXX-TR-5.7-03《事故记录表》
XXXX-TR-5.7-07《质量控制检查记录表》
XXXX-TR-5.7-07《检测结果质量控制报告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