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淮阴工学院公共体育课程建设自评表
淮阴工学院公共体育课程建设自评表
*教师的学历、年龄、学缘、职称结构合理
0.6
0.4
6
3.6
A
A
我校在校生师比为297:1,外聘教师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7%。教师配备能满足全校学生体育课程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的需要,教师平均每周上课一般在6-7次,每个教学班的学生人数在30人左右。
教师的年龄、学缘、学历、职称结构合理,40岁以下教师有硕士学历比例达52%。
自评
等级
相关支撑材料
网站链接
4.2
经费投入
*体育经费有保证
1.0
10
A
体育经费下拨逐年增长,每年公共体育课程建设经费按照不低于在校生学费总额的0.8%予以保障,能保证课程教学、群体活动、课外运动训练的需要。
支撑材料
4.3
场馆设施
*场地、器材设备达到配备标准,满足教学、活动、训练工作需要
1.0
10
A
达到《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的要求,满足全校学生体育教学、自我锻炼和运动竞赛的需要。
体育课程考核体系结构合理,考核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有组织保证和制度规范,各个年级的测试工作安排合理,落实有力,测试成绩实行管理网络化管理,测试数据结果详实、按时上报。
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制度健全,有措施有措施、有检查、有落实,执行情况好,效果显著。
支撑材料
1.2
*办公条件保障
0.5
0.5
4.5
5
A
A
学校在课时津贴、职称评定、评先评优、业务进修、福利等方面有相应政策,《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单独计算工作量。
体育部下设各部门办公条件有保障,有单独的办公室,并配有现代化办公设施。
支撑材料
条
件
保
障
4.1
组织保障
*体育部(院、系)建制
*会议有记录,工作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
淮阴工学院公共体育课程建设自评表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主要
观测点
参考权重
自评分
自评
等级
相关支撑材料
网站链接
课
程
结
构
体
系
1.1
课程设置
*按《指导纲要》规定,开齐开足体育课
*课程考核结构合理
*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效果
*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制度及执行的效果
0.4
0.2
0.2
0.2
4
2
2
2
A
A
A
A
我校在校本科生开设了四个学期的体育必修课,面向各个年级学生开设体育公选课、选修课;理论课教学每学期为4学时,总课时合计144学时(4.5学分),体育课程设置已列入淮阴工学院教学计划。
近年来,我校已出版了经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的体育教材两册,使用率高,并有多家院校选用。
支撑材料
2.2
教学监控
*有一套学生评教、
教师互评、督导看课的长效教学质量监督体系
1.0
10
A
学校制定了一整套教学检查、学生评教、教师互评、督导看课的长效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和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了学生评教网络平台,学生对体育课程认同程度和满意率高,评价结果占教师教学考核指标的50%;教师看课,教学督导等制度健全,落实有力。
学生对体育教师的评价高于其它公共课教师。
支撑材料
5.3
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
1.0
10
A
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优秀率在10%以上。
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合格率85%以上。
支撑材料
5.4
教学获奖
*各类教学成果奖
*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论文和教材
0.4
0.2
0.4
3.2
1.8
3.2
B
具有较明显的本校校园体育文化特征。
支撑材料
对照《江苏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考核标准与办法》的文件要求,我校自评分为194.1,自评A等34项,B等2项,特申报优秀等级。
支撑材料
3.2
师资培养
*教师业务习及进修计划
*备课制度
0.5
0.5
4.5
5
A
A
体育部(院、系)有详细的教师业务学习、业务锻炼的计划,实施效果好;教师个人有业务进修提高计划。
每学期进行五次以上教师集体备课,备课时有内容、有方法、有措施、有记录、有检查。
支撑材料
3.3
教师待遇
*体育教师岗位设置、课时津贴、职称评定、评先评优、业务进修与其他学科教师一视同仁
学生了解《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意义、准确掌握测试动作、具有自我评价的能力。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平均每周不少于三次。
支撑材料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主要
观测点
参考权重
自评分
自评
等级
相关支撑材料
网站链接
5.2
学生的
满意度
*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评价
*学生对体育教师的评价
0.5
0.5
5
5
A
A
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评价高于其它公共课。
体育部主页畅通、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经常更新,具有提供体育知识、场馆使用、体育活动互动等服务、咨询功能,登陆频率高。
支撑材料
建
设
成
果
5.1
学生
参与率
*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
*学生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理解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
0.2
0.3
0.5
2
2.7
5
A
A
A
学生对体育课认可度高,表现出积极的态度。
支撑材料
2.3
规章制度
*各项管理制度健全,责任明确
1.0
10
A
学校、教务部门印发的有关体育管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实施办法等各类配套文件齐全、规范;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计划、教学管理等制度完整规范。
支撑材料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主要
观测点
参考权重
自评分
自评
等级
相关支撑材料
网站链接
师
资
队
伍
3.1
师资配备
*生师比例及教师工作量合理
支撑材料
4.4
教学设备
*有满足现代化教学的基本设施和条件
1.0
9
A
配备先进的多媒体设施,有充足的影像资料基本满足教学需要。
支撑材料
4.5
网络建设
*课程管理网络化程度
1.0
9
A
借助学校教务网络和体育部网站,实现了体育信息管理网络化。学校网络具有体育课程选课、成绩登记、查询、学生评教等课程管理功能,运行便捷、使用率高。
支撑材料
课
程
管
理
2.1
教学文件
*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设置合理、教学大纲规范
*课程目标具体
*教材建设
0.4
0.4
0.2
4
4
2
A
A
A
课程设置能面向全体学生,根据《纲要》精神和大学体育教学的发展情况,每两年对教学大纲进行一次修订和补充,充分体现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的结合。
课程目标明确,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符合我校作为工科院校的办学特色。
*课余训练常态化
0.6
0.4
6
4
A
A
我校十分重视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早锻炼、课外体育活动制度健全,群体活动与体育竞赛活动丰富多彩,先后成立了15个体育俱乐部和学生体育协会,学生参与率高。利用手持机对学生课外锻炼进行考勤,规范管理。
我校篮球、排球、田径等运动队常年训练,有计划、有记录,竞赛成绩在省属同类高校中处于较前位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因材施教,师生互动,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支撑材料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主要
观测点
参考权重
自评分
自评
等级
相关支撑材料
网站链接
1.4
课外活动
*早操和课外体育活动形成制度,阳光体育运动落实有力,做到内容、时间、人员、场地、器材、安全六落实
支撑材料
5.5
竞赛成绩
*课余训练和运动成绩
1.0
10
A
运动竞赛成绩在省属同类高校中处于较前位置,取得的运动成绩与学校地位及发展相衬。
支撑材料
特
色
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校的独特项目
*体育课程
*校园体育文化
体育课程建设有创新,针对本校理工院校的特点,着重把发展学生全面身体素质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中心目标,把提高学生有氧耐力水平的素质练习(如12分钟跑等)作为主要教学和考核内容,具有明显的本校特色。
0.4
0.6
4
6
A
A
体育部独立建制,直属分管校长领导,配备有专职行政、教学秘书,设有专门负责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大学生体质测试研究室。
体育部工作会议制度化。部领导至少两周开一次工作会议;每两周一次全体教师教研活动;工作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
支撑材料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主要
观测点
参考权重
自评分
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丰富、满足学生的需求
1.0
10
A
教学内容丰富,能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开设体育选项课,开设总门数达33门,实行“三自主”选课教学;对病残学生开设保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