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 4 章 区域空间结构分析及理论

第 4 章 区域空间结构分析及理论


法国地理学家布德维尔(J·Boudeville)在1957年和其他许多学者一 起将极的概念引入地理空间,并提出了“增长中心”这一空间概念。认为,
增长极是指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配置在城市区,并在其影响 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布德维尔把增长极同极化空间、同城镇联系起来,使增长极有了确定 的地理位置,即增长极的“极”,位于城镇或其附近的中心区域。 增长极包含了两个明确的内涵:经济上的某种推动型工业——
四是充分发挥增长极的功能。增长极最主要的功能是启 动型的工业,核心是建立强大的工业系统。但增长极也应该 是创新中心、社会交往和信息集聚中心和服务中心。因此, 增长极既要大力培育启动型工业,也要大力发展满足区域发 展多种社会职能的服务设施。 五是增长极的体系。要从城镇体系发展的要求出发,考 虑增长极的体系问题。应该有全国一级的增长极,相当于省 、区级的增长极,也要有省内地区级增长极,县内增长极。 增长极形成体系,必然要考虑增长极的分工与联系。
这一过程有可能剥夺周围区域的发展机会,抢夺资源、资金、 高技术和熟练技术劳动力(人才)等生产要素,并有可能引致企业搬迁,
从而使区域差距扩大,故对周围区域来说这是一种负效应,缪尔达尔
(Myrdal)把这一过程称为“回流效应” 。有人称之为反波效应。
B.极化效应产生的机制
1.规模经 济 在一定区域条件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某一 设施或企业的经营规模的扩大,可产生单位产 品生产成本的降低,从而获得经济利益,此即 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来源于企业内部的经济合理性, 是随着该企业本身产出量增长而获得。一般而 言,随着科学进步,规模经济呈不断扩大的趋 势。生产技术因素、企业区位条件(所在区位 的具体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等)以及生产 管理技能都会影响规模经济。 因集聚而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增加p303 集聚有哪些好处?
(四)增长极的扩散效应(spread effect)
1.扩散效应 扩散效应也体现在空间和产业两方面。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 (A· Hirschman)称之为“涓滴效应”。正效应,“波及效 应” 扩散效应可以对周围亚区域(地区)或次级节点的经济 发展产生推动作用,从而经历使增长极与周围空间的经济不 平衡性减少的过程,这一过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极化中心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对原料、能源、食品的 需求 (2)极化中心的经济“外溢”作用。 技术信息、产业生 命周期与产业转移、打工者工资、外出旅游 (3)政府的调节。 (4)交通的发展。
极化和扩散的(方向、强度)同时相反性、不对等性、阶段性 ??
再极化效应
三个阶段:
极化>扩散 极化=扩散 极化<扩散
案例分析:珠三角的极化和扩散
(六)使用增长极理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增长极与城镇的关系。增长极一般要依托城市,但 不是所有的城镇都是增长极。不能把增长极与城镇等同起来。 增长极是指具有发动型工业的产业集聚点,只有具备发动型或 启动型工业的城镇才能算是区域的增长极。 二是增长极类型与规模的选择。要根据当地的资源、对 外经济联系条件和社会经济基础,根据市场的变动趋势,选择 启动型工业,确定适合本区域发展的主导部门和发展规模。 三是选择适宜的地点培植增长极。增长极通常不是布置 在原有相当规模的城镇建成区中,而是在原有城镇的附近或边 缘,在不发达的较低层次的发展轴线上。这样既可以使增长极 有充分的发展余地,又能使一定区域获得增长极带来的社会经 济效益。
2.集聚经 济
•极化效应并非永远起作用,增长极的极化影响到一定程
度可能开始衰退。其原因在于规模经济与聚集经济
是有限度的。
•当生产规模超过一定范围时,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开始上 升,经济利益即开始下降; •一个区位集中了某部门或行业的一定数量的企业后,会 产生排斥其它企业的力;城市扩大到一定程度,产生城 市化经济的各种有利条件将会消失,并会因诸如交通阻
流向不发达区域、中等发达区域流向发达区域,从城市流向城市等; 而技术的流动则比较单纯,它主要是从具有该技术的地区流向不具备 该技术的地区。
(三)空间运动的影响因素 1.科学技术(产品生命周期); 2.聚集与分散; 3.政策、体制;政治关系 4.资源和环境; 5. 经济效益 6. 交通等设施 7. 文化习俗信仰 8. 经济梯度 9. 产业布局的指向性——产业属性和资源密集度 (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指向、原料指向、劳动力指向、技 术指向、消费市场指向、交通枢纽指向)
第四章
区域空间结构分析及理论
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分析 古典区位论 增长极理论 核心-边缘理论 点-轴渐进扩散理论 圈层结构理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一节
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分析
一、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
(一)空间结构的概念
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也称经济(产业)地域结构,即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 (空间)组合关系,也是经济地域的主要物质内容在地域空间上的相互关系 和组合形式。 表现为一个经济地域内的经济核心,受经济核心吸引、 影响的外围地区和由交通运输网络组成的网络型地域。
塞、环境污染、地价上升、公共费用增加、生活质量下
降等而出现强大的城市化不经济。这样,就产生了明显 的反聚集经济(集聚不经济)。
•反聚集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为增长极的极化强度设置了界限,终于出现
与指向极核中心的吸引力相抗衡的向外分散的力。增长 极的规模和结构就是由这些集中的聚集力和分散的反聚
集力共同作用的动态均衡的结果。
第二节
古典区位论
区位论是以研究人类社会不同经济活动空间布局规律的一系列理论的 统称。
古典区位理论的共同特点:静态、孤立、单因素、严格假设
1. 农业区位论
假设了均质的、单中心的、自由竞争的、等距离运输费用的封闭区域的研究前提 (即“孤立国”模式),最终推导出围绕着封闭的市场中心,农业土地的经营方 式按集约化程度的高低呈同心圆状的空间规律,后人将之形象地概括为“杜能 圈”。
(三)增长极的极化效应(polarization effect)
A.什么是极化效应
推动型产业及其综合体一旦配置在区域内具有优越条件的某一
节点,这一节点将作为增长极,吸引着周围其它经济活动向其集中,并 产生聚集经济,这一过程及其影响称为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增长极就是
利用聚集经济优势,通过极化效应,而不断成长壮大的。
一、经济增长的空间动态过程
(一)前工业化阶段
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工业产值比重小于10%,各 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小。城镇发展速度慢,各自成独立的中心状态。
(二)工业化初期阶段
城市开始形成,工业产值在经济中的比重在10%—25%之间,核心区域 与边缘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差异扩大。
(三)工业化成熟阶段
(二)空间结构的物质内容 1. 地域空间核心。地域空间核心即经济地域的中心城市(或首位城市) 2.空间网络系统。空间网络系统是指经济地域内各种交通运输线路与通
讯信息线路的地域分布体系,网络在空间结构中发挥着联接区域核心 与外围地域及城市系统的纽带和桥梁,也是与其它经济地域进行联系 的纽带。 3.外围空间。外围空间是指地域空间结构内除去区域核心与网络之外的 所有地域空间,包括核心以外的所有城镇,也包括广大的农村和工矿 区。
快速工业化阶段,工业产值在经济中的比重在25%—50%。核心区发展 很快,核心区域与边缘区域之间存在不平衡关系。
(四)空间相对均衡阶段
后工业化阶段,出现资金、技术、信息等从核心区域向边缘区域流动 加强。整个区域成为一个功能上相互依赖的城镇体系,形成大规模城市化区 域,开始了有关联的平衡发展。
二、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形态
农业区位论
2.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一般性的区位因素仅为运输费用、劳动力费用和集聚力三项; 等费线的概念引入;引入“纯集聚”概念。
3.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聚落区位论或城市区位论,市场和服务
第三节
增长极理论298页
(一)增长极的含义
(二)推动型产业的特征和作用机制 (三)增长极的极化效应 (四)增长极的扩散效应 (五)对增长极理论的评价 (六)使用增长极理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六是对增长极要集中投资。及时引导扩散。
极化与扩散方式 新305页
思考题

增长极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什么是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 使用增长极理论应注意哪几个问题?
第四节
核心-边缘理论
核心边缘理论是解释经济空间结构演变模式的一种理论。
该理论试图解释一个区域如何由互不关联、孤立发展,变成彼 此联系、发展不平衡,又由极不平衡发展变为相互关联的平衡 发展的区域系统。
图解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
(五)对增长极理论的评价
增长极理论是区域开发中不均衡开发理论的一个典型。它强调
据点开发,强调集中开发、集中投资、重点建设、集聚发 展、政府干预、注重扩散等,使它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增
长极理论强调经济结构的优化,着重发展启动型工业,也强调经济地 域空间结构的优化,以发展中心带动整个区域。而且经过后人的不断 发展,已派生出增长中心、生长点的概念和核心-边缘理论等。增长 极理论对于区域开发和区域规划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被广泛运用到 区域规划的实践中。 由于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并不是相等的,在发展中国家 和地区,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往往比扩散效应大得多,因此有些国家应 用增长极的发展理论并未引发起增长极腹地的快速增长或发展,落后 地区的状态没有明显的改变,反而扩大了它们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 ,特别是城乡之间差距的扩大。
二、经济活动的空间运动
(一)空间运动的内涵 原因: 经济在各区域间发展上的不平衡; 目的: 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或更多的利润,寻求更好的生境,为了
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方向: 可以是多向、双向和单向;对流和辐射 时间: 是连续不断的。 内容: 主要是资金、技术、信息、权力、物资和劳动力的 转移和扩散。其中资金和劳动力的流动比较复杂,可以从发达区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