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泥搅拌桩专项施工方案

水泥搅拌桩专项施工方案

水泥搅拌桩专项施工方案1.编制目的、依据及原则1.1编制目的为了满足业主的工期要求,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确定施工方法,实现工程质量优良目标、安全优良目标、环境保护优良目标,并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以求实现优质、安全、环保、高效、低耗,取得最大的经营效果,全面地完成施工任务。

针对本工程主要工序制定了本施工专项方案。

1.2编制依据1、《铁路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TB10106-2010 J1078-2010)2、《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4]8号)3、《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02-2008)4、《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5、《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09)6、《铁路路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2-2009)7、《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04)8、《客货共线铁路工程竣工验收动态检测指导意见》(铁建设[2008]133号)9、《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TB10218-2008)10、改建铁路渝黔线路基工程设计与施工图集11、渝黔铁路YQZQ-2标所有路基工点图12、渝黔铁路YQZQ-2标站前设计交底图纸会审答疑。

13、经批准的全线指导性施组(第二版)和标段实施性施组。

14、渝黔公司标准化管理文件汇编15、标段施工承发包合同、投标施组、工程量清单;16、现场调查资料及本单位可调配资源。

1.3编制原则1、方案优化的原则科学组织,合理安排,优化施工方案是工程施工管理的行动指南。

方案的编制中,对各项施工方案综合比选,从而选定一种较好的施工方案。

2、安全第一的原则在施工专项方案的编制中始终按照技术可靠、措施得力、确保安全的原则确定施工方案。

必须在安全措施落实到位、确保万无一失的前提下组织施工。

3、优质高效的原则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优质高效。

根据我们在施工专项方案中明确质量目标,贯彻执行质量管理方针,积极推广和使用“四新”技术,确保创优规划和质量目标的实现。

施工中强化标准管理,加强内部核算管理,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确保工期的原则根据招标文件对本工程的工期要求,编制科学的、可行的、周密的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实行网络控制,组织各工序之间的施工顺序,实施进度监控,特别要抓住重点控制工序和部位,确保实现工期目标,满足业主要求。

5、科学配置的原则根据本工程的工程量大小及各项管理目标的要求,在施工组织上,科学配置施工要素,选派有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组织专业化施工队伍,投入高效先进的施工设备,确保建设资金的周转使用,选用优质材料,确保人、财、物及设备的科学合理配置。

6、合理布局的原则从合理利用临时占地、便于施工、搞好文明施工等多角度出发,合理调配工程材料进场的行进路线,合理规划办公场所、宿舍、材料堆置以及机械停置的空间布局。

2.工程概况2.1工程分布渝黔铁路土建2标线路长度57.087km。

由于沿线多处路基存在软弱地基,需对软弱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设计中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确定了多种处理方式,其中:渝黔动车左线、渝黔客车线、动车所、小梨线、中梁山支线等共22段路基内采用水泥搅拌桩加固,详见表1。

2.2主要技术参数水泥搅拌桩桩径0.5m,呈正三角形布置,其布置间距为0.9、1.0m、1.1m 、1.2m、1.3m五种,要求桩长打入下卧层中不小于0.5m,复合地基承载力分不小于150Kpa、不小于180Kpa两种。

水泥搅拌桩桩身水泥采用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要求室内水泥块标准养护条件下,28天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不小于1.5Mpa,90天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不小于 1.8 Mpa,水泥掺入量拟为被加固湿土质量的15~20%,水泥浆水灰比0.45~0.55。

软土地段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人工填土、松软土、粉质黏土、泥岩夹砂岩等。

详见表1。

2.3 地震动参数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等于0.05g。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

2.4主要工程量详见表1。

3.施工准备1、平整场地,清除地面杂物及地上和地下的一切障碍物,特别是建筑垃圾及建筑物的基础构造。

遇明沟、塘及场地低洼时应抽水和清淤,分层夯实回填粘性土料,不得回填杂填土或生活垃圾。

将施工场地开挖到设计要求的宽度及预定的标高,用推土机推平,碾压密实。

钻机施工范围地面坚实,满足施工过程中保证机身水平、桩身竖直的基本要求,必要是配备足够的枕木下垫,并做成向两侧4%的排水坡,路基两侧挖排水沟,建立完整的排水系统;对各种管线进行调查和迁改,对没有迁移而施工中又可能对其造成影响的管线,须注意加强施工防护。

2、施工前对处理段及前后范围进行地质核查,设计图纸与现场实际地层有出入时,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处理。

3、室内配比试验:采集该工点土样,进行室内配比实验,测定各水泥土试块不同期龄,不同水泥掺入量,不同外加剂的抗压强度,寻求满足设计的最佳水灰比、水泥掺入量及外加剂品种、掺量。

一般要求对应28d龄期桩身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1.5MPa。

4、进行现场调查,计算材料用量。

5、组建施工队伍,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培训。

6、检修机械、设备。

7、铺设钻机走行轨道,机具设备就位。

8、接通电源和水路,进行机械试运转。

9、备足灌浆所需材料。

10、施工临时供水、供电、运输道路及小型临时设施已经铺设或修筑,泥浆池及废浆处理池等已设置并做安全防护。

11、桩基测量控制桩、水准基点桩已经设置并经复核,桩位已钉小木桩或撒白灰标志。

12、利用室内水泥土配比试验结果进行现场成桩工艺性试验(不少于2根),以确定满足设计要求的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并报监理单位确认和审批后方可大面积施工。

现场试桩的工艺及方法见4.施工工艺及方法。

4.施工工艺及方法4.1施工程序水泥搅拌桩的施工顺序从中间向外围进行,或由一边向另一边的方式施工。

采用两喷四搅步骤:桩机就位调平→搅拌钻进至设计深度→喷浆、搅拌提升→提升至停浆面→复搅下沉至设计深度→喷浆提升至停浆面→关闭搅拌机械→桩机移位→桩头处理→桩基检测。

4.2 工艺流程详见图4.1水泥搅拌桩施工流程图。

4.3施工工艺4.3.1 钻机就位将钻机安置在设计的孔位上。

使钻杆头对准孔位的中心,桩位对中偏差不超过5cm;钻机就位后对钻机进行水平校正,使其钻杆轴线垂直对准钻孔中心位置,施工时钻杆的倾斜度不大于1%。

钻机就位后,进行低压射水试验,检查喷嘴是否畅通,压力是否正常。

4.1水泥搅拌桩施工流程图4.3施工工艺4.3.2 钻孔钻机操作手负责钻机的下沉、提升、喷浆、停浆等,观察机械运转情况,做好维修保养并按技术交底施工。

钻孔预搅至设计标高且进入持力层深度满足设计要求。

钻进过程加强对地质情况复核,当与设计不符时,及时沟通设计与监理,按设计要求施工。

4.3.3 制浆(1)配置浆液时,水要清洁、酸碱适中且PH值≥4.5。

2)首先在搅拌机中先加入实际拌和水用量的80%~90%,开动搅拌机均匀加入水泥,全部水泥加入后再搅拌2min;然后加入剩余10%~20%的拌和水,继续搅拌2min,并经过筛选后放入灰浆池备用。

4.3.4 提升喷浆搅拌搅拌机下沉到要求深度后,开启灰浆泵,钻头反转,搅拌头在原位喷浆搅拌约1分钟后,以1.0~1.2m/min速度反转提升,转速60r/min,喷浆压力控制在1.0~1.4MPa。

当钻头提升到高于桩顶面约0.5m,喷浆系统停止喷射水泥浆。

钻头正转,搅拌下沉至设计深度,再反钻提升到停浆面,完成成桩。

在钻机移动前打印施工过程资料和成桩资料,严禁移机后补打资料。

成桩资料打印有旁站监理监督。

4.3.5 重复上、下搅拌(1)搅拌机提升到加固深度的顶面高程时,集料斗中的水泥浆应正好排空。

(2)为使软土和水泥浆搅拌均匀,可再次将搅拌机边旋转、边沉入土中,至加固深度后,再将搅拌机提升出地面。

(3)当复搅发生空洞或意外事故(如停电、灰管堵塞等)而影响桩体质量时,钻机提升后应立即回填素土,进行重新喷浆搅拌,或直接在临近补打一根。

4.3.6 清洗(1)补浆完成后,提升钻杆及钻头,进行低压射水。

(2)向集料斗中注入适量的清水,开启灰浆泵,清洗全部管路中残存的水泥浆,管内、机内不留残存浆液。

(3)将黏附在搅拌头的软土清洗干净。

4.3.7 移位(1)冲洗钻杆、喷嘴,整个作业结束。

(2)把钻机等机具设备移到新孔位上。

(3)重复上述步骤,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

(4)考虑到搅拌桩顶部与上部结构的基础或承台接触部分受力较大,因此,通常还可在桩顶,再增加一次输浆,提高桩强度。

4.3.8 桩头处理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人工对搅拌桩的桩头超灌部分进行凿除,并清除现场多余土层,确保达到场平要求。

在清运现场余土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搅拌桩体的保护。

4.3.9 桩基检测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对水泥搅拌桩的桩身完整性、均匀性、桩身强度、单桩或复合地基承载力等进行检验。

具体详见7.质量保证措施。

5.施工计划5.1进度计划考虑现场施工条件和工期要求,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总体进度安排,工期计划2014年9月1日开工,2015年1月28日完成搅拌桩施工。

5.2材料计划现场施工材料需求总量水泥8万吨、粉煤灰2万吨及外加剂2000吨,根据总体进度安排分批报物资设备部进场水泥、粉煤灰及外加剂。

5.3设备计划每个作业面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表根据总工程量,计划安排六个作业面。

6.劳动力计划1)劳动力组织方式: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

2)根据总进度计划要求,开六个工作面。

每个作业面人员配备如下表:每个作业工点人员配备表其中:负责人、工班长、技术人员、专兼职安全员必须由正式职工担任,并可根据工程情况适当配备若干劳务工人。

7.质量保证措施7.1 质量控制措施(1)水泥搅拌桩采用正三角形布置,桩顶铺设0.6m厚碎石垫层夹两层抗拉强度不小于80KN/m的双向土工格栅。

桩径一般为0.5m,桩间距为0.9m~1.3m,桩长符合设计要求,并保证打入下卧层泥岩夹砂岩〈9-9〉W3中不小于0.5m。

(2)水泥采用P.0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设计拟定的掺灰量不小于被加固湿土质量的15~20%,水泥浆水灰比为0.45~0.55。

地下水具有侵蚀性工点,采用水泥+粉煤灰,粉煤灰掺入量拟为水泥用量的20%。

为改善水泥土的性能和提高强度,可适当掺入外加剂,如石膏、三乙醇胺、木质素碳酸钙,其掺入量宜分别取水泥重量的2%、0.05%、0.2%。

(3)喷浆量及搅拌深度必须采用经国家计量部门认证的检测仪器进行自动记录,且处于检定有效期内。

(4)严格控制搅拌机钻进和提升速度、供浆与停浆时间,记录深度误差不大于5cm,时间误差不大于5s,确保成桩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