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语故事语文课前三分钟《卧冰求鲤》

成语故事语文课前三分钟《卧冰求鲤》

农、司空、太尉。寿终 八十四岁,其孝名为历代 所传唱。
北风呼啸,寒风凛冽。王祥背着一大捆干柴,顶着
大风,好不容易从山里打柴回到家里。他就觉得头疼 发热,全身无力。刚一到家,他就异常难受地躺下了。
刚过片刻,继母走进房内。“王祥,起来,快去给 我和你父亲把炕烧热!”
“我,可是……” 还没有等王祥把话说完,继母就大喊起来:“懒猪, 还不快点起来干活!” 王祥只好强打着精神起了床,按继母说得去做。 这时,父亲回来了。继母立刻在王祥父亲面前谗言
王祥就详细地介绍了得到鱼的过程。王祥的父亲和
继母颇受感动,尤其是那继母,她羞愧不已,拉着王 祥,羞怯地说道:“祥儿,你真是个好孩子,以前为 娘错怪你了,以后我再也不会嫌弃你了。”
父亲也说道:“祥儿为人善良,宽厚待人,真令人 钦佩!这下,你亲生母亲可以在九泉之下安息了。”
一时间,三人欢乐地相拥在一起,脸上绽放出了灿 烂的笑容。
王祥卧冰求鲤处(有石碑为证)
在临沂城北白沙埠镇,一条
东西流向蜿蜒数里的小河穿镇 而过,它不是一条普通的河, 更源远流长地承载着中国几千 年来的优良传统——孝。它就 是王祥卧冰求鲤故事的发生地: 孝河。
【孝河】因王祥卧鲤而得其
名,孝河又称孝感河,位于兰 山区白沙埠镇境内。据《临沂 县志》记载,王祥卧冰求鲤处 (有石碑为证)孝河发源于茶山 南麓之桃花岭,东南流经孝友 村,至诸葛村汇入沂河。
卧冰求鲤
陈之敏
卧冰求鲤是古老的汉族民间传说故事。最早出自干 宝的《搜神记》,讲述晋人王祥冬天为继母捕鱼的事情, 被后世奉为奉行孝道的经典故事。房玄龄等编撰《晋书》 亦收录此事,元代郭居敬则将其列入《二十四孝》中。 卧冰求鲤也是山东省民间文学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王祥(184-268),字休 征,琅琊临沂人,西晋大 臣。王祥因孝名和功绩被 加官晋爵,王祥隐居二十 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 大司
道:“夫君,祥今不知怎么回事,异常懒惰。方才我 发现他没有烧炕就睡大觉了。真是岂有此理!”
父亲一听,立刻大发雷霆。他立即叫来了王祥,不
问三七二十一就训斥道:“祥儿,今日你不干完活就 睡懒觉。到底为何?”
“父亲,今日我…“以后不可这样,下不为例!” 王祥委屈地退了出去。 不久,继母感到心口忧闷,很不舒服。父亲叫来郎
“二十四孝”中有七孝出自临沂,王祥卧冰求鲤的
故事被推为“二十四孝”之首,影响最为深远。王祥 以孝事亲的行为,规范了几千年来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中,给继母号了脉。郎中开了药方,声称要治好这种 病,只能喝鲤鱼汤才有会见效。可是,到哪去买鲤鱼 呢?这个寒冷的季节,市场上根本就没有买鲤鱼的。 怎么办?大家为此都在发愁。这时,王祥二话没说, 自己便独自一人向村外那条河流走去。
“王祥,你到哪去?”父亲问道。
“我去村外那河上。” “大冬天那里封冰,你去那里干什么?” “父亲,你别管了!” “那孩子肯定又是去那里玩了。你看看,要这孩子有啥用?这么
多年,我看是白养了。我如今重病在身,他竟然跑出去玩,真是不 孝之子!”继母说。
王祥来到河上,只见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这时,王祥脱掉了
上衣,躺在了冰上。王祥硬是用自己的体温融化了一块冰。王祥敲 开冰,只见冰下有好多鲤鱼。他不顾天气的寒冷,伸手就抓到了两 条鲤鱼。
他高兴地把鱼带回了家。 “爸爸,有了,有鱼了,有鱼了!” “哪来的?”父亲感到莫名其妙。
“‘孝’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只要有人就一定
要有孝。当初想要重建孝友祠,主要就是想起到教育 警示后人的作用,弘扬‘孝文化’。中国现在正在提 前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尚未完善, 绝大多数老人仍靠子女晚辈赡养,提倡孝道尊敬老人 仍然是个现实问题。弘扬孝文化,对于精神文明建设 和和谐社会建设,都有着重要作用。”王孝俊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