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成语故事课前三分钟《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成语故事课前三分钟《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总结
任何君主残酷剥削百姓,使百姓活不下去, 百姓必然奋起反抗,最终导致改朝换代。中国的 26部史书记录26个朝代的兴亡史,考其缘由,就是 亡国之君见利忘义,干下了‚为渊驱鱼,为丛 驱雀‛的蠢事。
原文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 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 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 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 也。故为渊驱鱼者,獭[tǎ]也;为丛驱爵者,鹯 (zhān) 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亡者, 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 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 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 ‘其何能淑,载胥[xū]及溺。’此之谓也。‛
比喻不善于团结人,把可以依靠的力 量赶到对方那里。(《中国成语大辞典》) 比喻为政不善,人心涣散,使百姓投 向敌方。同‚为渊驱鱼,为丛驱爵‛。
(汉典)
成语故事
某一日,孟子的几个学生针对夏、商两朝灭亡 的原因展开了激烈地辩论。天命派认为桀和纣的灭 亡是天意,人的力量没法与天意抗衡。有人立即反 驳说:‚明明是人意嘛,哪里是什么天意!孔子 ‘说:‘天何能言?以人代言之。’即使是天意, 也是通过人力来实现的。把一切因果都说成天意, 人的努力还有什么意义呢?‛双方争执不下,一道 去请教孟子。孟子仔细听了双方争执的理由,分析 道:
为渊驱鱼 为丛驱雀
陈之敏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出自《孟子》 的《离娄章句上》。一个是民心问题,一个是 仁政问题。比喻为政不善,人心涣散,使 百姓投向敌方。二者密切相关,相辅相成。
作品名称: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创作年代:战国 作品出处:《孟子》 文学体裁:语录体散文 作者:孟子及其学生
解释
把鱼赶到深渊里,把鸟雀赶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