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和康复

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和康复


第三节 运动训练与心理损耗
一、心理损耗的主要症状表现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1、身体和情绪上的筋疲力尽。 2、人格解体。(无感情无人理耗竭的理论模型 认知-情感应激模型
消极训练应激反应模型
投入模型
单一认同的发展的外部控制模型
三、运动训练和心理耗竭的识别、干预与预防
(二)动机
(三)人格因素 (四)心理准备 (五)其他 应对策略的资源、应激源史
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 (一)情绪反应
(二)其他反应(丧失认同感、恐惧和焦虑、缺乏 自信、运动表现下降)
运动心理学对康复过程的积极作用 促进损伤康复的心理学方法 (与受伤的运动员建立亲密关系、传授损伤与康复 过程知识、教会特殊的心理应对技能、教会怎样 应对伤病的复发、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向其他受 伤运动员学习)
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与康复
一、应激
1、应激的概念 指遇见干扰自己平衡状态或超越自己应对能 力的刺激事件时,表现出的特定的或非特定 的反应过程,包含应激刺激、对威胁的知觉 评价和应激反应三种主要成分。 2、应激的诱发原因 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均会造成应激并带来身 体和心理上的不适。 3、认知评价在应激中的作用(重点)
4、对应激刺激的生理性反应
肌肉紧张(运动损伤)、视野变窄、注意分散
5、对应激刺激的心理性反应
(一)应激的行为反应。
(二)应激的情绪反应。 (三)应激的认知反应。
6、应对应激的方式
(一)一般应对行为。 (二)问题定向的应对策略与情绪定向的应对策略 (三)社会支持。
二、运动损伤的心理原因
(一)应激反应
(一)识别
从生理心理两个方面,观察外部表现进行初步判 断。 (二)干预与预防 调整认知 设定比赛练习的短期目标; 积极性思维、处理赛后情绪;
社会支持
学习自我调整的技巧;
放松与休息、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EN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