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绪论1.抽样研究是一种科学、高效的方法,目的是研究(B )A.样本B.总体C.抽样误差D.概率2.由样本推断总体,样本应该是(D )A.总体中的典型部分B.总体中有意义的部分C.总体中有价值的部分D.总体中有代表性的部分3.统计上所说的系统误差、过失误差、测量误差和抽样误差四种误差,在实际工作中(C )A.四种误差都不可避免B.过失误差和测量误差不可避免C.测量误差和抽样误差不可避免D.系统误差和抽样误差不可避免4.统计描述是指(C )A.比较指标的差别有无显著性B.估计参数C.用统计指标描述事物的特征D.判断无效假设是否成立5.统计推断是指(D )A.从总体推断样本特征B.从总体推断总体特征C.从样本推断样本特征D.从样本推断总体特征6.对某样品进行测量时,由于仪器事先未校正,造成测量结果普遍偏高,这种误差属于(A )A.系统误差B.随机测量误差C.抽样误差D.过失误差7.随机抽样的目的是(D )A.消除系统误差B.消除测量误差C.消除抽样误差D.减小样本偏性8.对某地200名16岁中学生口腔检查,发现患龋齿的人数为54人,该资料属于(B )A.数值变量资料B.无序分类变量资料C.有序分类变量资料D.三个都不是9.数值变量资料是(C )A.用仪器测量出来的资料B.按观察单位的类别,清点各类观察单位数的资料C.用定量方法测定观察单位某个变量的大小的资料D.按观察单位的等级,清点各等级观察单位数的资料10.无序分类变量资料是(B )A.用仪器测量出来的资料B.按观察单位的类别,清点各类观察单位数的资料C.用定量方法测定观察单位某个变量的大小的资料D.按观察单位的等级,清点各等级观察单位数的资料11.有序分类变量资料是(D )A.用仪器测量出来的资料B.按观察单位的类别,清点各类观察单位数的资料C.用定量方法测定观察单位某个变量的大小的资料D.按观察单位的等级,清点各等级观察单位数的资料12.下列哪种不属于数值变量资料(C )A.红细胞数B.血钙浓度C.阳性人数D.脉搏13.下列哪种属于有序分类变量资料(A )A.治疗痊愈、有效、无效人数B.各血型人数C.白细胞分类百分比D.贫血和不贫血人数1.统计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 ×)2.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度量。
( √)3.设计是影响研究能否成功的最关键环节。
( √)4.对200例患者外周血红细胞进行计数所得的资料为分类变量资料。
( ×)5.统计分析包括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 √)6.要研究“降糖宁”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的总体是有限总体。
( ×)第二部分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1.计算传染病的平均潜伏期,宜用(C )A.算术均数B.几何均数C.中位数D.四分位数间距2.把P50、P2.5、P97.5标在一个数轴上,则(B )A.P50在P2.5和P97.5的中点B.P50不一定在P2.5和P97.5的中点C.P50靠近P2.5一些D.P50靠近P97.5一些3.表示非正态分布资料的个体变异程度,宜用(C )A.全距B.标准差C.四分位数间距D.标准误4.各变量值同时加(或减)某一个不等于0的常数,则(B )A.均数不变B.标准差不变C.两者均不变D.两者均改变5.横轴上,正态曲线下,从μ到μ+1.96σ的面积为(D )A.95%B.45%C.49.5%D.47.5%6.比较某地1~2岁和5~5.5岁儿童身高的变异程度,宜用(D )A.全距B.四分位数间距C.标准差D.变异系数7.要全面描述正态分布资料的特征,宜用( D )A.算术均数和变异系数B.几何均数和方差C.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D.算术均数和标准差8.要全面描述非正态分布资料的特征,宜用( C )A.算术均数和变异系数B.几何均数和方差C.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D.算术均数和标准差1.当数值变量资料中有特大值或特小值时,描述其平均水平可用算术均数。
×2.当观察单位相同,用s和用CV来表示两组资料的离散程度,结论是完全一样的。
(×)3.主要用于描述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的特征。
(√)4.描述传染病潜伏期的离散程度可用全距或四分位间距。
(√)第三部分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推断1.均数的标准误表示(A )A.各样本均数分布的离散情况B.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之差C.样本均数与样本均数之差D.表示某个样本均数的区间范围2.标准误的大小(D )A.与S的大小成正比,与n成反比B.与S的大小成反比,与n成正比C.与S的大小成反比,与n的平方根成正比D.与S的大小成正比,与n的平方根成反比3.从某个数值变量资料的总体中抽样,若增加样本含量,则会使(D )A.标准差加大B.标准差减小C.标准误加大D.标准误减小4.在同一总体中多次随机抽样用来估计总体均数的95%可信区间,可靠性大的是(C )A.均数小的样本B.标准差小的样本C.标准误小的样本D.标准误大的样本5.统计推断的内容是指(D )A.用样本指标估计相应的总体指标B.检验统计上的“假设”C.两者都不是D.两者都是6.总体均数的99%可信区间是(D )A.±t0.05/2,νSB.±t0.05/2,νC.±t0.01/2,νSD.±t0.01/2,ν7.总体均数的95%可信区间±t0.05/2,ν表示(C )A.总体95%个体值在该区间内B.样本95%个体值在该区间内C.平均每100个样本均数,有95个样本所得出的该区间包括总体均数D.平均每100个样本(含量相同)均数,有95个样本均数在该区间内8.由两样本均数推断两总体均数的差别,所谓差别有显著性是指(B )A.两样本均数差别有显著性B.两总体均数差别有显著性C.两样本均数和两总体均数差别都有显著性D.其中一个样本均数和总体均数的差别有显著性9.在两组资料的t检验中,结果为P<0.05,差别有显著性。
P愈小,则(C )A.说明两样本均数差别愈大B.说明两总体均数差别愈大C.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D.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10.在样本均数和总体均数差别的假设检验中,结果P<0.05而拒绝H0,是由于(C )A.无效假设成立的可能性小于5%B.备择假设成立的可能性大于95%C.从该总体(μ=μ0)抽得该样本的可能性小于5%D.从另一个总体(μ≠μ0)抽得该样本的可能性大于95%11.第Ⅰ类错误是(A )A.无效假设成立而被拒绝B.无效假设错误而被接受B.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12.第Ⅱ类错误是(B )A.无效假设成立而被拒绝B.无效假设错误而被接受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13.若取α=0.05,当∣t∣>t0.05/2,ν时,则P<0.05,可认为(D )A.两样本均数相等B.两样本均数不等C.两总体均数相等的检验假设不能拒绝D.两总体均数不等14.配对资料分别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和成组资料的t检验进行检验,两者相比(B )A.成组资料的t检验效率高些B.配对资料的t检验效率高些C.两者效率相同D.两者效率不可比15.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中,必然有(D )A.SS组内<SS组间B.MS组间<MS组内C.MS总=MS组间+MS组内D.SS总=SS组间+SS组内1.所有参数检验的H0假设都是针对总体参数而言的。
(√)2.用95%可信区间比用99%可信区间估计总体均数的准确性要高。
(×)3.确定假设检验的水准后,同一资料双侧t检验有显著性,单侧t检验必然有显著性。
(√)4.成组设计的两样本t检验,若P<0.05,可推断两总体均数有差别。
(√)5.独立样本的t检验,若P<0.05,可以说此差别一定有专业或临床实际意义×6.组间变异的程度与离均差有关,与自由度无关。
(×)7.方差分析中的组间均方和组内均方都是方差。
(√)8.若将随机区组设计资料做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SS区组+ SS误差=SS组内。
(√)第四部分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1.使用相对数时,最容易犯的错误是(A )A.把构成比当成率B.把率当成构成比C.用构成比代替相对比D.用相对比代替构成比2.某年某地肝炎发病人数占同年传染病人数的10.1%,这个指标是(B )A.患病率B.构成比C.发病率D.集中趋势3.计算麻疹疫苗接种后血清检查的阳转率,分母为(C )A.麻疹易感儿数B.麻疹患儿人数C.麻疹疫苗接种人数D.麻疹疫苗接种后的阳转人数4.计算某年总死亡率的分母是(B )A.年初人口数B.年中人口数C.年末人口数D.年任意时刻人口数5.由样本估计总体率的95%可信区间的计算公式为(D )A.π±1.96SPB.P±1.96σpC.π±1.96σpD.P±1.96SP6.构成比的特点是(A )A.各部分的构成比之和为1B.各部分的构成比之和大于1C.每部分的构成比可小于1D.每部分的构成比可大于17.总体率95%可信区间的含义是(D )A.95%的正常值在此范围内B.95%的样本率在此范围内C.95%的总体率在此范围内D.总体率在此范围内的可能性为95%8.两个样本率差别的显著性检验的目的是(C )A.推断两个样本率有无差别B.推断两个总体率差别大小C.推断两个总体率的差别有无显著性D.推断两个样本率和两个总体率有无差别9.在R×C的χ2检验中,计算理论数的公式为(C )A.TRC=(nR+nC)/2B.TRC=(nR+nC )/nC.TRC=(nR×nC )/nD.TRC=(nR×nC )/210.四格表χ2检验使用基本公式的条件为(D )A.ARC>5B.TRC>5C.ARC>5和n>40D.TRC>5和n>4011.四个样本率作比较,χ2>χ20.01/2,3 ,认为(A )A.各总体率不同或不全相同B.各总体率均不相同C.各样本率均不相同D.各样本率不同或不全相同12.做行×列表资料的χ2检验时(D )A.任一格理论数小于5,要用校正公式B.任一格理论数小于5,要将相应组合并C.若1/5以上格子T小于5,要用校正公式D.若1/5以上格子T小于5,要考虑合理并组13.R×C表资料χ2检验的自由度为(D )A.R-1B.C-1C.RC-1D.(R-1)(C-1)14.设两定性因素为A和B,每因素的两水平用+和-表示,则配对四格表是检验(B )A.A+B+和A+B-的差别B.A+B―和A―B+的差别C.A+B+和A-B+的差别D.A+B+和A―B―的差别1.调查100名某病患者,其中有60名是吸烟者,可认为吸烟是该病发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