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针织:利用织针把纱线弯曲成线圈,然后将线圈相互串套和连接而成为针织物的一门纺织加工工艺。
分为纬编和经编。
● 纬编针织物的基本结构单元,线圈由圈干和沉降弧,圈干有圈柱和针编弧。
圈柱覆盖在前一线圈圈弧之上的一面为正面线圈,圈弧覆盖在圈柱之上的一面为反面线圈。
圈距A :在线圈横列方向上,两个相邻线圈对应点之间的距离。
圈高B :在线圈纵行方向上,两个相应线圈对应点之间的距离。
纬编针织物的特征:每一根纱线上的线圈一般沿横向配置,一个线圈横列由一根或几根纱线的线圈组成。
⏹ 单面针织物VS 双面针织物:单面针织物一面全部为正面线圈另一面全部为反面线圈,两面外观显著不同 双面针织物任何一面都显示有正面线圈。
织针:舌针,复合针,钩针。
⏹ 复合针与普通针相比有什么优缺点?优点:针的动程减少,针织机速度提高,针织机的成圈系统数多,线圈结构均匀,使用寿命长,飞花尘削少 缺点:增加了三角针道,机械制造精度要求高,成本高,针芯头端易弯曲,针身槽中易堆积尘削飞花。
● 舌针成圈过程(编结法成圈)退圈—垫纱—闭口—套圈—弯纱—脱圈—成圈—牵拉 ● 钩针成圈过程(针织法成圈)退圈—垫纱—弯纱—闭口—套圈—脱圈—成圈—牵拉● 编结法成圈弯纱是在套圈之后并伴随着脱圈而继续进行,针织法成圈,弯纱是在垫纱之后。
◆ 针织的主要参数和性能指标:● 线圈长度测量方法:1.根据线圈在平面上的投影近似的进行计算而得。
2.用拆散的方法测得组成一只线圈的实际纱线长度。
3.编织时用仪器直接测量喂入每只针上的纱线长度。
单位:mm ⏹ 为什么说线圈长度是最主要的物理指标之一?线圈长度不仅决定针织物的密度,而且对针织物的脱散性,延伸性,耐磨性,弹性,强力,抗起毛起球性,缩率和勾丝性也有重大的影响。
密度:纱线细度一定的条件下,针织物的稀密程度。
分横密和纵密。
横密:沿线圈横列方向,以5cm 内的线圈纵行数来表示。
纵密:沿纱线纵行方向,以5cm 内的线圈横列数来表示。
总密度:横密Х纵密● 密度对比系数C :横密与纵密的比值。
C 越大,线圈形态越是瘦高;C 越小,线圈形态越是矮宽。
1-2-3-4-5圈干5-6-7沉降弧1-2和4-5圈柱2-3-4针遍弧7. 卷边性 8. 延伸度 9. 弹性10. 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 11. 缩率12. 勾丝与起毛起球1. 线圈长度2. 密度3. 为充满系数和紧度系数4. 单位面积重量5. 厚度6.脱散性⏹密度与未充满系数的比较?纱线支数一样的情况下用密度表示计较好,纱线支数不一样的情况下用未充满系数表示比较好。
●未充满系数:线圈长度和纱线直径的比值。
表示针织物在相同密度条件下,纱线细度对其希密程度的影响。
线圈长度越长,纱线越细,未充满系数值就越大,织物中未被纱线充满的空间越大,织物越稀松。
●纱线越粗,线圈长度越短,紧度系数越大,织物越紧密。
针织物的实际稀密程度和紧度系数的关系正好与为充满系数相反。
◆单位面积重量(织物面密度),用1m^2干燥针织物的重量(g)表示◆缩率:横向收缩而纵向伸长,横向收缩为正,纵向收缩为负。
⏹厚度与什么有关?⏹脱散性与什么有关?起毛:针织物中的纤维或纱线被外界物体所勾出在表面形成丝环。
勾丝:当织物在穿着和洗涤过程中不断经受摩擦而使纤维端露出在表面。
起球:这些纤维端在以后的穿着中不断及时脱落而相互缠结在一起揉成许多球状小粒。
⏹影响起毛起球的因素?1.使用的原料性质2.纱线与织物结构3.染整加工4.成品的服用条件●针织物的结构单元:线圈,浮线,悬弧●纬编针织物分为:基本组织,变化组织,花色组织。
●基本组织分为:平针组织,罗纹组织,双反面组织●纬编变化组织:变化平针组织,双罗纹组织⏹形成花色组织的几种方法:1.改变或者取消成圈过程中的某个阶段(集圈和提花)2.引入附加纱线或其他纺织原料(衬纬组织,添纱组织,衬垫组织,毛圈组织,绕经组织,长毛绒组织,衬经组织)3.对旧线圈和新纱线引入一些附加阶段(沙罗组织,菠萝组织,波纹组织)4.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织复合●纬编针织物结构的表示方法:线圈图,意匠图(结构意匠图和花型意匠图),编织图⏹结构意匠图与花型意匠图区别?●结构意匠图中“x”正面线圈,“O”表示反面线圈“·”表示集圈悬弧,“□”表示浮线线圈图结构意匠图花型意匠图从线圈图到花型意匠图从线圈图到结构意匠图⏹ 什么是机号?机号与加工纱支的关系如何?机号:每英寸长度内所具有的针数。
1英寸=25.4mm 。
机号越高,针床上一定长度内的针数越多,针距越小。
E18表示针床上25.4mm 内有18枚针。
常用纬编针织机:圆纬机,横机,圆袜机。
⏹ 针织用纱有哪些基本要求:1. 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延伸性,以便能够弯纱成圈。
2. 捻度均匀且偏低。
3. 细度均匀,纱疵少。
4. 抗弯强度低,柔软性好。
5. 表面光滑,摩擦因数小。
⏹ 落纱与落丝的区别?目的落纱主要用于罗取棉,毛及混纺等短纤维纱,落丝用于落取长丝。
目的:1。
使纱线卷绕成一定形式和一定容量的卷装,满足编制时退绕的要求。
2。
去除纱疵和粗细节,提高针织机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可以对纱线进行必要的辅助处理。
⏹ 筒子的卷装形式,分别适用于什么? ● 圆柱型筒子(长丝化纤);圆锥形筒子(各种短纤维);三截头圆锥形筒子(各种长丝)第二章 纬编基本组织与变化组织及圆机编制工艺需要掌握基本组织的结构、性能、编织工艺特征及编织机件;一些概念 双罗纹编织图成圈,集圈,不编织和抽针符号,以及三角的配置图见P112、【一些概念】◆ 导纱器的安装与调节α:太大-纱线难以垫到针钩下,引起漏针 太小-导纱器可能撞针钩β:太大-针难钩住纱线,引起漏针太小-闭口阶段,针舌可能将垫入纱线夹住,纱线被夹住甚至夹断● 内外:若导纱器径向太靠外(b 偏大),则垫纱横角过大,纱线难以垫到针钩下面,从而造成旧线圈脱落即漏针。
如导纱器径向太靠内(b 偏小),则垫纱横角过小,可能发生针钩与导纱器碰撞,引起针和导纱器损坏。
● 高低:若导纱器位置偏高(h 偏大),则垫纱纵角过大,易使针从纱线旁边滑过,未钩住纱线,造成漏针。
若导纱器位置偏低(h 偏小),则垫纱纵角过小,在闭口阶段针舌可能将垫入纱线夹持住,使纱线被轧毛甚至断裂。
● 左右:在确定导纱器的左右位置时,除了要保证正确垫纱外,还要兼顾两点:一是要能挡住已开启的针舌,防止其反拨;二是在针舌打开(退圈过程中)或关闭(闭口)阶段,导纱器不能阻挡其开闭。
◆ 弯纱深度——针钩内点低于沉降片片颚线的垂直距离 ◆ 弯纱形式:◆ 影响最大弯纱张力M T 的一些因素● 舌针的运动轨迹·弯纱角度γ·尖底与平底弯纱三角(尖底的M T 小) ·弯纱深度x & l·给纱张力T1 ·摩擦系数μ ·牵拉张力Td单式弯纱——针一次弯成所需的线圈长度复式弯纱——先隔针弯成双倍长度的圈状线段,然后再分纱,形成大小一致的线圈 非夹持式弯纱——第一针结束弯纱后,第二针才开始弯纱 夹持式弯纱——同时弯纱的针数超过1枚无回退弯纱——形成一只线圈所需纱线全部由导纱器供给有回退弯纱——形成线圈的一部分纱线由已弯成的线圈中转移过来◆舌针的运动轨迹是以舌针的针钩内点在针筒展开平面上的位移图来表示,它由舌针三角的廓面形状所决定。
ab:舌针上升,退圈阶段,至b点达退圈最高点;bc:退圈后停顿阶段;cf:舌针下降,开始垫纱、闭口、套圈、脱圈、弯纱和成圈。
其中:e点为脱圈,f点为弯纱最低点。
fg:无回退弯纱◆沉降片双向(相对)运动技术●重点掌握其有哪些优点◆传统:沉降片随针筒转动作径向运动◆双向运动:沉降片随针筒转动作径向运动、垂直运动◆双向运动目的:减少织针动程,提高机速●沉降片双向运动技术的特点沉降片在垂直方向与针的相对运动,使得织针在成圈过程中的动程相应减小。
弯纱张力减小,使得对所加工纱线的质量要求相应降低。
使织针等机件在成圈过程中受力减小,磨损降低,使用寿命提高◆单面复合针圆纬机的编织工艺掌握其优缺点优点:·织针动程短·提高了织物质量·飞花尘屑减少·可采用低质量的纱线进行编织缺点:·需要增加三角针道,机械制造精度要求很高,成本较高·针的形状与结构还不完善,针芯头端容易弯曲·针身的槽中容易堆积尘屑飞花,造成针芯运动不顺畅等第三章双面复合组织有:罗纹型和双罗纹型罗纹型有:罗纹空气层组织,点纹组织,罗纹网眼组织,胖花组织,衍缝组织双罗纹型有:双罗纹空气层组织,双层织物图片:第四章 圆纬机的选针与选沉降片原理及应用1、 掌握直接式、间接式和电子选针(片)装置的特点。
2、 重点掌握多针道、提花轮、拨片式三种装置,要会做其工艺题。
3、 了解电子选针(片)装置4、 掌握双面提花织物的反面设计与上三角排列(主要为两色、三色提花组织的反面意匠图与织针及上三角排列)● 选针(片)两种分类方法直接式选针(片)——通过选针机件(三角、钢米)直接作用于针踵来进行选针。
如分针三角、多针道变换三角、提花轮选针间接式选针(片)——发出信息的选针元件与执行选针信息的工作机件之间有传递信息的机件。
如拨片式、推片式、竖滚筒式等机械式选针(片)——直接式与间接式选针(片)装置都属于机械控制。
电子式选针(片)——通过电磁或压电元件来进行选择,分多级式和单级式两类。
变换花纹快,花型大小和变化不受限制,但机器价格较贵。
(一) 多针道变换三角选针原理与应用 一、选针原理● 多针道变换三角选针——采用几种不同高度针踵的织针(又称不同踵位织针),配以几条高低档的三角针道,每一档三角又有成圈、集圈和不编织三种变换来实现选针。
● 应用:·单面四针道变换三角圆纬机·双面2+4针道变换三角圆纬机 ● 四种织针在针筒里排针·步步高“ / ” ·步步低“ \ ”·对称形式“ /\ ” 或根据花纹要求排成其它的形式 ● 三功位选针 二、花型大小1、 不同花纹的纵行数B0与最大花宽Bmax ● 不同花纹的纵行数B0取决于踵位数 B0=n● 凡同一踵位的织针编织的纵行完全相同 二针道 n=2 三针道n=3 四针道 n=3 ·若踵位排列为步步高或步步低,则最大花宽Bmax=B0=n ·若踵位对称排列,则最大花宽Bmax=2B0=2n·将4档针踵织针以各种顺序交替排列,不成循环,则最大花宽Bmax<=N (N 为针筒总针数) 2、 不同花纹的横列数H0与最大花高Hmax对于某一路三角,每一档均有成圈集圈和浮现三种变换,若有n 档三角,则H0=3^n-1;若为四跑道H0=3^4-1=80;假如花纹横列重复出现,且不成循环,则完全组织花高可扩大,但Hmax<=M(M 为成圈系统数) 通常:B ——为总针数的约数H——为成圈系统数的约B与H的比例要适当,使花型美观(二)提花轮选针与选片原理及应用一、选针与选片原理1、选针原理·提花轮安装在每一成圈系统三角的外侧钢片,组成凹槽,与针踵啮合针踵带动提花轮绕自身轴芯回转每一凹槽:高钢米、低钢米、无钢米·选针高钢米——成圈低钢米——集圈无钢米——不编织·选针特点结构简单花纹有明显的螺旋形外观(相邻两个花型之间有横向和纵向位移)三功位选针提花轮呈倾斜配置,占空间小,有利于增加成圈系统数2、选片原理·提花轮水平配置安装在沉降片圆环的外侧·钢片,组成凹槽,与沉降片的片尾啮合·选沉降片原理有钢米:将沉降片向针筒中心推进,使地纱和毛圈纱分别搁在沉降片的片颚和片鼻上弯纱未装钢米时:沉降片不被向针筒中心推进,使地纱和毛圈纱都搁在沉降片的片颚上弯纱,不形成毛圈二、矩形花纹的形成与设计提花轮槽数=T 针筒总针数=N N=Z×T+r Z:正整数r:余数(1)总针数N可被提花轮槽数整除,余数r=0此时,针筒转一圈,提花轮自转Z转花纹的最大宽度:Bmax=T花纹的最大高度:Hmax=M/e M:成圈系统数(即提花轮数);e:色纱数特点:<1>花纹一个接一个,平行排列,垂直重叠<2>花纹没有纵移和横移<3>若要增加花高,即路数要增加(2)余数不为0形成花纹能力的分析:<1>完全组织的宽度B和高度H●完全组织的宽度B为了保证针筒一周编织出整数个花型,完全组织的宽度B应取N、T、r的公约数Bmax=N、T、r的最大公约数●完全组织的高度HH=M/e×T/B=M/e×A 试中M:采取系统数e:色纱数T:提花轮槽数B:完全组织宽度A:段数B确定后H也唯一确定<2>段的横移段——将提花轮的槽数分为几等分,且使每一等分中的槽数等于完全组织的宽度,这个等分称为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