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水产养殖学大草履虫培养的研究概况[摘要]本文对大草履虫的生物学特征,和大草履虫国内外的培养现状养,培养液材料的筛选的研究现状,大草履虫生存生态条件研究现状进行综合概述。
结果表明,对于大草履虫培养液材料、和水质对草履虫生长的影响需要进一步探究。
[关键词]大草履虫培养液水质生态条件一.大草履虫的生物学特征大草履虫的身体呈圆筒形,前端较圆,中后部较宽,后端较尖,外形很像一只倒放着的草鞋,所以被叫做草履虫。
草履虫属于动物界中最原始、最低等的原生动物。
它的身体就是一个细胞,最大的草履虫只有芝麻的1/10大。
整个身体为一个细胞的单细胞动物。
个体较小,一般肉眼均难以看见,有的种类,虽肉眼可见,但也分辨不清其外部形态。
它的全身长满了纵行排列的纤毛,从身体的前端开始,有一道沟斜着伸向身体的中部,在沟的后端有口,所以被称为口沟。
口沟里有一个胞口,下面连着胞咽。
当它游泳的时候,全身的纤毛都会有节奏地摆动。
大草履虫身体内充满了细胞质,在水中前进时,它不停地摆动口沟里的纤毛,鼓起水涡,摄取水里的细菌或其它有机物,食物由胞口和胞咽而进入细胞质,形成食物泡。
大草履虫因为其个体较大,结构典型、繁殖快、观察方便、容易采集培养,因此一般用它作为研究细胞遗传的好材料,多年来遗传学者们用它研究了细胞质、细胞质和细胞核在遗传中的相互作用,以及细胞类型的转型等,取等了不少成果[1]。
随着对大草履虫的研究不断深入和发展,发现大草履虫在很多方面的价值同时也是一些养殖的动物的开口饵料,还有随着观赏鱼的产业的发展,对观赏鱼苗饵料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它们均是喂养观赏鱼苗的好饵料,草履虫习性喜光,以细菌和单细胞藻类为食。
据估计一个草履虫每天大约能吞食43000个细菌,因此,它对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那么考虑下你的试验组加光合细菌的效果)。
适宜温度为22℃~28℃,水层中有颗颗游动的小白点,即表现其存在。
大量繁殖时,在水层中呈灰白色云雾状漂动或回荡,故又称“洄水。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生物饵料的规模化,稳定性培养技术,饵料的营养强化,新型生物饵料的筛选依然是生物饵料培养学的主攻方向。
在生物饵料培养过程中,由于是高密度的培养,其水环境无疑会存在大量细菌,水质条件比水产动物幼体培养水质还要差。
草履虫作为单细胞原生动物门纤毛纲典型的代表动物。
它具有抗污性高,净化污水,吞噬细菌和单细胞藻类的习性。
在水污染的生物净化和防治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还可以在水污染治理和毒性检测中作为指示生物;如果大草履虫作为一种生物饵料,虽然在营养成分方面不是特别丰富,但是一种很好扶持饵料。
既可以作为饵料,又可以改善养殖水质。
同时大草履虫还可以作为一些生物饵料的饵料,生物饵料培养过程其关键解决培养用水的处理和其饵料的解决[2]。
二.大草履虫的培养现状近年来随着工业、农业的高速的发展,对于城市、农村周边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特别是水质的污染,对于在野外采集大草履虫日趋困难,而野外采集到的水样带回实验室直接培养,不易得到纯的草履虫,往往很难达到实验室的要求,并且往往里面夹带有许多其他浮游微生物,不能满足实验需求和作为一些养殖动物开口饵料大量需要。
如果能把草履虫从原液中分离使其纯化,然后选择理想的培养液进行培养,提供良好的培养水质环境,将其扩大再培养,从而得到大量纯化了的草履虫,能大大地方满足实验的需求[9]。
目前,稻草虽是培养草履虫普遍使用的一种材料,由于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过于使用农药和化肥,导致稻草受农药污染日趋严重。
一般简便的稻草作为培养基的培养大草履虫的方法,往往不能高速繁殖大草履虫虫,进不到理想的数量,同时由于稻草中残留农药较多时,所以大草履虫的成活率不高。
如河南大学的谷艳芳教授关于农药对草履虫影响研究中,明确指出农药胁迫对草履虫个体生长和种群动态的影响,并且现在一般的实验培养方法培养效果不是很理想,难以满足利用。
通过对关于大草履虫实验室大量培养的研究,研究出一种新的方法来解决在大草履虫培养液和培养过程其关键解决培养用水的处理和其饵料的问题,已达到大量培养大草履虫的效果,满足鱼类的饵料的需求和实验室的研究材料的需求。
三.大草履虫培养材料的筛选的研究现状对于大草履虫培养材料上的筛选,国内和国外做了一定量的研究,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研究结果。
比如说:刘景和利用熟鸡蛋黄制成不同浓度培养液来培养大草履虫,以观察它们对大草履虫种群生长和个体形态的影响,以期找到既分布广泛又理想的培养材料.结果表明: 熟鸡蛋黄也是一种的培养大草履虫的材料,其中1%熟鸡蛋黄培养液的培养效果最好[5]。
在河南周口师范学院学报李淑梅,李季平发表了关于不同培养液对大草履虫生长的影响,在文中作者本试验选取狗尾草、玉米芯、小麦粒、玉米粒、白糖等较为常见日常生活比较常见材料,制成不同浓度培养液来培养大草履虫,以观察不同的培养液、同一培养液不同浓度对大草履虫种群生长和个体形态的影响,以期筛选出常见、分布广泛又培养效果理想的培养大草履虫材料。
最终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粒和玉米芯培养大草履虫的效果最好的材料,并且表明其中1%玉米粒培养液的培养效果最好。
1%玉米粒培养液培养的大草履虫种群最大密度大,个体形态较好,而且种群衰退较慢,是比较理想的培养大草履虫的材料[6]。
随着达到相互互补的效果,宁夏大学的杜天奎、丁华、牛永强发表了关于培养草履虫的几种方法比较的研究。
在文中本文通过对草履虫7种不同培养液的培养结果,进行筛选。
最终从中优选出腐败馒头与稻草叶混合培养液,为培养大草履虫最好的培养液。
用腐败馒头(或腐败面包)+稻草液作为培养草履虫培养液,培养草履虫时间短,数量增长率高,个体形态饱满,种群也衰退较慢。
同时在文中也指出稻草、小麦与牛奶混合培养液有利于大草履虫繁殖,但不利于大草履虫的个体的生长,故该方法对于扩大种群数量很有利。
但是,用稻草、小麦与牛奶混合培养液培养大草履虫时,存在一定的难度,主要是培养液的酸碱度不容易控制,导致结果不理想。
同时文中还表明了大草履虫在稻草液培养时,数目较小,个体形态较小,但时在稻草液培养时很少其他生物生长,基本以大草履虫为主,故用该方法进行纯培养较好,而其他培养液的培养效果不是很理想[7]。
后来陕西师范大学李力和谢娟英发表了关于培养液对尾草履虫(即大草履虫)种群增长和个体形态的影响,文中通过稻草、奶粉、酵母、杂粮4种培养液对尾草履虫进行培养,然后通过培养结果进行筛选合适的尾草履虫培养液。
最终结果 表明草履虫生能在杂粮、稻草、奶粉培养液里的繁殖的较快。
其中奶粉培养液的最适宜浓度为0·2%;杂粮培养液的最适宜浓度为4%。
在杂粮培养液培养中尾草履虫体型最大;在稻草培养液培养中尾草履虫体型最小。
结果还表明了,酵母菌培养液培养尾草履虫的数目增长速率低,不是作为培养草履虫很好的材料。
奶粉培养液培养的尾草履虫数目增长速率高,个体比较大,对于进行分子进化和分子遗传学研究比较合适,因为这类的实验要求草履虫成长速率大,很快形成种群。
但是,由于奶粉中含有有各种微量元素,对细胞的生理活动有影响,不适宜做生理学研究[8]。
在国外的研究中有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W.J.VAN WAGTENDONK和 PATRICIA L.HACKETT,关于草履虫的培养和分离的研究,在文中讲述一种分离,提纯的方法,利用草履虫的趋向性,在一根采用U型管电极法分离草履虫,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具体方法是:取U型玻璃管注入清水,在管口两端1厘米处,分别插入连有两节一号电池(电压为3V)的导线,组成电路,用吸管吸取水样注入U型管正极端水面上。
接通电路几分钟后,草履虫便从正极游向负极,而杂质未动。
用吸管便可在负极端吸取无杂质虫体,即可进行培养。
在培养中讲述了可以通过酵母菌培养出草履虫[12-13]。
四、大草履虫生存生态条件研究现状在培养草履虫的过程中,出现培养水质容易变坏的现象,对大草履虫的大量、连续培养产生表达的影响。
因为水质的表坏,引起中水溶解氧、氨氮和PH的变化,从而对草履虫的生长和繁殖造成严重的影响。
所以在培养水质的处理和水质的要求,也成为大草履虫大量培养的关键的步骤。
在这方面有了一些研究,宁波大学潘志崇, 童丽娟在发表了草履虫培养液的选择及浓度和pH值的影响发表的文中通过不同PH培养液进行对比实验,最终表明了pH值影响草履虫的生长、繁殖。
最终实验结果显示,对草履虫有明显影响。
最终结论演示pH值为6.8~7.0的培养液最适宜草履虫生长。
草履虫能在pH值为6.0~8.1之间的弱酸性到弱碱性环境中生长繁殖[9]。
同时湖南文理学院杨春英,李娜的研究也表明草履虫生长繁殖最适宜的pH值为7. 0,即草履虫在近中性的培养液中生长得最为理想[10]。
还有北京植物园的于宝霞在关于培养温度和保存时间对草履虫密度的影响的论文中,他通过设计不同温度对同一培养液中草履虫生长影响情况的对比试验,最终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温度下草履虫生长、繁殖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不同的温度下草履虫生长速率不一样,达到顶峰期不一样,持续的时间不同。
在20°的条件下培养第6天出现高峰期,在25°的条件下培养第5天出现高峰期。
在30°的条件下培养第3天出现高峰期。
但是大草履虫的呼吸作用主要通过体表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所以可以看出水中的溶解氧,氨氮的浓度对于大草履虫生长繁殖有着密切的影响[11]。
[参考文献][1] 刘凌云郑光美《普通动物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 成永旭《生物饵料培养学》(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3] 雷衍之《养殖水环境化学》中国农业出版社.[4] 张今是.大草履虫的采集和观察.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8,17(3):64-68.[5] 刘景和.用熟鸡蛋黄培养草履虫[J].生物学通报,1993,28(8):40.[6] 李淑梅,李季平关于不同培养液对大草履虫生长的影响,河南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8,(9).[7] 杜天奎、丁华、牛永强,关于培养草履虫的几种方法比较的研究,宁夏大学农学报,2003,(2).[8] 李力、谢娟英,关于培养液对尾草履虫种群增长和个体形态的影响,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4(2).[9] 潘志崇、童丽娟,草履虫培养液的选择及浓度和pH值的影响,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20(5).[10] 杨春英、李娜,关于培养液及其浓度和pH值对草履虫种群增长的影响,微生物微生物学杂志,2007,27(4).[11] 于宝霞,关于培养温度和保存时间对草履虫密度的影响,生物学通报,2004,8(3)。
[12] THE PRESENT STATUS OF THE LONG-CONTINUED PEDIGREE CULTURE OFPARAMECIUMAURELIAAT YALEUNIVERSITY,By LORANDE LOSS WOOD RUFFOS BORN ZOO LOGIC AL ABORATORY,YALE UNIVERSITY,Communicated by R.G.Harrison,December 30,1920.[13] W.J.VAN WAGTENDONK AND PATRICIA L.HACKETT,THE CULTURE OF PARAMECIUM A URELIAIN THE ABSENCE OF OTHER LIVING ORGANISMS,Department of zoology ,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 indiana Communicated by T.M.Sonneborn,January 22,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