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教育现状及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教育现状及问题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利用寒假闲暇的时间,我参加了关于农村教育的调查工作。
经过调查,我发现农村教育情况不容乐观,有些家长对教育不太重视,一些世俗的观念根深蒂固。
再者,由于我们濮城镇的经济不太发达,政府对教育资金的投入不足,这导致教育的质量偏低。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不但仅是我们镇教育存在的问题,这也是全社会的一个缩影。
农村教育不容忽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二、调查目的:深入了解农村教育现状,分析问题的根源所在,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并积极地反馈给市级及省级政府,解决问题,真正的普及农村教育。
三、调查的主要内容:
(一)农村教育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
教育仍旧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头等大事。
中国的农村人口占全国人数的绝大数比例,农村教育的发展与提高直接关系到全民素质的提高,因此农村教育问题不容忽视。
经过对我们镇将近200人的采访调查,我发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农村义务教育的情况,教育质量及教育设备的情况,师资力量的情况,还有教育观念和学生接受教育的态度情况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影响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
农村教育虽然迅速发展,但农村
教育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矛盾日益凸显。
我认为主要是经济的不发达导致教育的滞后性。
但量变的积累会引起质的飞跃,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因此教育的积累至关重要,我们不能忽视农村教育的问题。
教育质量提不上去,农村经济就会陷入死循环。
(二)农村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1、陈旧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管理观念落后。
(1)学校教育目标不明确,大多数学校只是注重知识的传授,过于注重应试教育。
不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将培养出一批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大学生。
(2)经过同学的反映,我发现诸多问题,比如学校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方法和手段过于老套,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
2、由于我们镇经济落后,导致教育经费短缺,办学条件差。
(1)由于教育经费短缺,导致一些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
据调查,城镇有一座小学楼房已经很破旧不堪,校舍有倒塌的可能性。
(2)由于农村教育经费短缺,教师待遇低,而且又没有保障,致使教师队伍不稳定,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
(3)学校的教学设备落后,老师经过传统的黑板授课。
据调查的同学反映,黑板式教学效率较低,同学不能完全吸收课堂上的知识。
3、据调查统计,我们镇辍学现象较为严重。
近年来,学生的辍学率上升。
一些孩子甚至连九年义务教育都没完成。
我想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资源贫乏,教育教学质量差,再者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导致学生学习困难、成绩差,使她们产生了悲观心理和厌学情绪从而导致辍学。
二是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家庭无法承担昂贵的学费。
三是学生家长的观念比较落后,她们崇信“上学无用论”,认为上学其实没什么用,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的例子比比皆是。
而那些没有上过学的人也能够成功,而且能够为家庭节省大量的教育费。
这些缺乏远见的观点灌输到孩子的头脑里,使她们产生厌学的情绪,最终导致辍学。
4、师资队伍问题严重
教师素质偏低,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
据同学说,有的老师思想腐朽,呆板,她们无法和老师真正的沟通交流。
而且师资数量不足,有的老师一人负责几个班,导致老师精力不充沛,讲课效率低。
农村教师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教书育人,待遇与城市教师相差甚远。
我们镇农村幼儿教师月工资在600元以下的占37.3%,800元以上的仅占23.4%,其中仅有4.4%的办理
了社会养老保险。
这大大影响了教师从事农村教育的积极性和使命感,造成农村教师队伍的极不稳定。
农村教师的工资较低,工作环境恶劣,缺乏完善的社会医疗保障,这大大削弱了农村的师资力量。
素质高的老师都不愿意下乡任教,师资队伍逐渐缩小。
没有好的老师,自然也不会教育出太多优秀的学生。
5、农村教育发展不均衡
农村、城镇教育发展不平衡。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相对于城镇来说比较落后,农民收入少,地方财政困难,国家经费投入不足导致了中国教育在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
主要表现在教育经费、教育设施设备以及教师队伍的数量与素质等几个方面。
(1) 城乡教育经费投入的不平衡
长久以来,中国教育经费的分配,一直都是城市高于农村。
当前,不少贫困的农村地区为了使“普九”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负债累累;有很多农村学校由于缺乏经费,义务教育基础设施设备非常差,校舍、课桌椅破旧,连基本的教学条件都无法保障,更不用说体育设施、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房等的配备了;甚至还有一些学校因缺少资金,无法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
(2)农村适龄儿童中男女受教育机会的不平衡
当前,在农村地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受某些观念的影响,重男轻女现象仍很严重。
家长让男孩去上学,女孩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