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陈涉世家》对比阅读训练精编及答案

《陈涉世家》对比阅读训练精编及答案

《陈涉世家》对比阅读训练集姓名:得分:(一)【甲】陈涉世家【乙】蕃①年十五。

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②。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③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注】①蕃:即陈蕃,字仲举,东汉大臣。

②芜秽:杂乱不堪。

③孺子:指年幼者。

1、解释下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苟富贵,无.相忘()②辍耕之.垄上()③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④安事.一室乎()2、下列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4分)A.辍耕之.垄上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B.佣者笑而.应曰而.庭宇芜秽C.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河曲智叟亡以.应D.勤知其.有清世志安陵君其.许寡人3、翻译下列句子(8分)①苟富贵,无相忘。

【译文】②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译文】4、选文表现了陈涉和陈蕃的什么共同点?(2分)【答】5、选文都运用了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形象,试作分析。

(4分)【答】6、你由上文两人的经历得到什么启示?(2分)【答】(二)【甲】陈涉世家【乙】马援①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

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

后转游陇汉间,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初,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

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

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②?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③,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④享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⑤?”冀曰:“愚不及。

”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

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冀曰:“确为烈士,当如此矣。

”【注释】①马援:东汉名将。

②反同众人邪:反而同众人一样(来吹捧我)吗?③开置七郡:开拓疆土,增设了七郡。

④猥:说话人表示谦卑的词。

⑤奚用相济:用什么来帮助(我)?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A.会.天大雨() B.为天下唱.()C.援谓.之曰()D.确为烈士..()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4分)A .佣者笑而.应曰/足肤皲裂而.不知B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欲自请击之.C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D.男儿当死于.边野/又留蚊于.素帐中4.翻译句子。

(8分)①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译文】②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译文】5.下列句中画线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4分) A.辍耕之.垄上故人多迎劳之.B.扶苏以.数谏故以.马革裹尸还葬耳C.男儿当死于.边野不求闻达于.诸侯D.百姓多闻其.贤安陵君其.许寡人5.【甲】文中陈胜、吴广为了鼓动人心、树立威信,做了哪两件事?请用四字短语概括。

(2分)第一件事:;第二件事:。

6.对【甲】【乙】两段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4分)A.“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既说明秦王朝法律苛酷,也点明了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

B.陈胜、吴广决定假称扶苏、项燕的队伍,是为了让起义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响应。

C.孟冀祝贺马援得胜还朝反被责备的原因是:孟冀坐在座位上,对马援缺少应有的尊重。

D.文中马援将自己与路博德相比,认为自己功劳少封赏多,由此可看出他不居功自傲,非常谦虚。

7.对甲、乙两段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4分)A.陈涉、吴广决定假称扶苏、项燕的队伍,是为了让起义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响应。

B.文中马援将自己与伏波将军路博德相比,意在说明自己和伏波将军一样为国建立了不朽功勋,因而赢得人们的称颂。

C.两个语段第一节都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主人公独特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D.两个语段在刻画人物上,除了正面描写外,都运用了侧面描写,如甲文中士卒的异常反应,乙文中左右的叹服8.【甲】文段中的陈胜和【乙】文段中的马援虽然生活时代不同,人生经历不同,但他们身上却有着共同的精神品质。

请你根据选文内容作简要概括。

(2分)两人共同的精神品质:(三)【甲】陈涉世家[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

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

是时恒楚亡在泽中。

梁曰:“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

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

”守曰:“诺。

”须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

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

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

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

③籍:项籍。

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

④睨:斜眼看。

1.试解释下列加点词字的意思。

(4分)①吴广素.爱人()②比.至陈()③使公即恒楚将.()④恒楚亡.在泽中()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8分)①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译文】②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译文】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4分)【甲】【乙】4.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答】(四)【甲】陈涉世家(乙)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彭端淑《为学》)1.与“吾欲之南海”的“之”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怅恨久之.B.辍耕之.垄C.蜀之.鄙有二僧D.西蜀之.去南海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苟富贵,无相忘。

【译文】(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译文】3.两段文字都写到了“志”,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

(2分) 【答】(五)【甲】陈涉世家【乙】项籍①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②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注释:①籍:项羽的字。

②项梁:项羽的叔叔1.下面每组中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吴广素、爱人我行我素 B.皆已失期不期而遇C.学万人敌敌众我寡 D.梁与籍俱观与时俱进2.对下面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夺而杀尉(表示顺接,相当于“然后”) B.尉果笞广(鞭打) C.梁以此奇籍(因为) D.虽吴中子弟(虽然)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2分)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译文】4.对秦的统治,不同的人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请阅读下面材料,对相关历史人物任选一人做一点简要评价。

(3分)①陈涉:“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②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③高祖(刘邦)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甲】陈涉世家【乙】陈胜王凡六月。

已为王,王陈。

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

扣宫门曰:“吾欲见涉。

”宫门今欲缚之。

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

陈王出,遮道而呼涉。

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

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①!涉之为王沉沉者②”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

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

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

”陈王斩之。

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两段文字均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注释:①伙颐: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

②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

③颛(zhuān):独一,专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①比.至陈:( ) ②或.说陈王曰: ( ) 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复立楚国之.社稷B.客愚无知,颇妄言,轻.威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C.自辩数.,乃置扶苏以数.谏故D.杀之以.应陈涉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①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译文】②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译文】4.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甲)(乙)两段文字,都是选自司马迁的《史记·陈涉世家》。

(甲)段文字重点叙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段文字重点叙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依据上述文字,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4分)答:①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七)【甲】陈涉世家(乙)楚有养狙以为生①者,楚人谓之狙公。

旦日,必部分②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③,或不给,则加鞭棰焉。

群狙皆患苦之,弗敢违也。

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

”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

”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

其夕,相与④伺狙公之寝,破栅毁柙⑤,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

狙公卒馁而死。

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注释:①养狙以为生:靠养狙来维持生活。

狙,猴类。

②部分:安排。

③赋什一以自奉:分给它们十分之一用来自己吃。

④相与:一起。

⑤破栅毁柙:打破栏杆,捣毁笼子。

柙,关兽的木笼。

1、解释加点词语意思。

(4分)楚人怜.之( ) 尉果笞.广( )或.不给( )使老狙率以之.山中( )2、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4分)A、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长马等.不可得B、天下苦.秦久矣群狙皆患苦.之C、扶苏以.数谏故楚有养狙以.为生者D、杂然而.前陈者惟其昏而.未觉也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4分)A.①楚有养狙以.为生者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B.①使老狙率以之.山中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C.①或.不给,则加鞭棰焉②或.异二者之为D.①言未既.,众狙皆寤②既.克,公问其故4、翻译句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