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属熔炼与铸锭 第十讲 铸锭晶粒组织及其细化)

金属熔炼与铸锭 第十讲 铸锭晶粒组织及其细化)

16
晶体沉积形成中心等轴晶区的过程
大量晶体在对流作用下,沿模壁下沉;部分晶体由于模壁的冷却, 积聚在模壁上形成表面细等轴晶;部分晶体由于对流作用被卷向 铸锭中部,悬浮在液体中。 随着温度的降低,对流的减弱,沉积于铸锭下部的晶体越来越多; 表面细等轴晶通过竞争生长形成柱状晶区; 中部晶体长大后与柱状晶相遇,凝固结束。
➢ 形成表面细等轴晶区的影响因素
(1)浇温高,显热的散失使模温迅速升高,过冷度迅速降低,形成 稳定晶核数减少。脱离模壁的晶粒少或易于被完全重溶,因而表面等 轴晶区窄; (2)当模壁激冷作用过强时,细等轴晶区也变窄甚至消失; (3)合金中元素含量较高时,晶粒或枝晶根部易形成缩颈而游离, 细等轴晶区变宽。
17
10.2 铸锭异常晶粒组织
10.2.1 异常粗大晶粒 表层粗晶粒 悬浮晶 粗大金属间化合物
18
10.2 铸锭异常晶粒组织
表层粗晶粒
通常铸锭表层为细等轴晶。但在连续铸锭表层中,宏观 组织也可能由冷隔、细晶粒和粗晶粒组成。由于传热过程受 到影响,使形成稳定凝壳的时间延迟,只有少量晶核在该处 长大成粗大晶粒。
合金凝固时,如在固/液界面前沿能始终保持较大的温度 梯度,则柱状晶区可延伸至铸锭中心,直至与由对面模 壁生长过来的柱状晶相遇为止,如图所示。
铸锭中具有单一柱状晶组织示意图
8
柱状晶区的影响因素
金属液内对流的影响 对流的冲刷作用以及对流造成的温度起伏,会使晶体脱落
及游离,有利于等轴晶的形成,不利于柱状晶形成。 施加稳定磁场,或沿一个方向恒速旋转锭模,可消弱或抑制
3
10.1.2 柱状晶区的形成
细晶区形成后,模壁温度升高,散热减慢, 冷速降低,过冷度减小,不再生核
在表面细等轴晶区内,生长方向(立方金 属为<100>,六方金属<10-10>)与散 热方向平行的晶粒优先长大,而与散热方 向不平行的晶粒则被压抑。愈往铸锭内部 晶粒数目愈少,优先生长的晶粒最后单向 生长并互相接触而形成柱状晶区。
柱状晶区是在单向导热及顺序凝固条件下 形成的。
4
10.1.2 柱状晶区的形成
形成柱状晶区的影响因素
凡能阻止晶体脱离模壁和在固/液界面前沿形核的因素, 均有利于扩大柱状晶区。
如模壁导热性好,激冷作用强,易形成稳定的凝壳,则柱 状晶发达。
合金化程度低,溶质偏析系数小,成分过冷弱,晶粒或枝 晶根部不易形成缩颈而被熔断,也较易于获得柱状晶。
• 凝固初期在模壁附近形成的晶体,由于其比重大于或小于
液体比重,也会产生对流,晶体被卷入铸锭中心,然后长 大成等轴晶。
凝固初期因比重不同引起的对流
(a)晶体比重小于金属液;(b)晶体比重大于金属液
13
枝晶的熔断及游离
枝晶长大时,在其周围 会形成溶质偏析层,因而抑 制枝晶生长;由于此偏析层 很薄,枝晶一旦穿过该偏析 层,就会迅速生长变粗,在 偏析层内留下缩颈。这种带 缩颈的枝晶,在对流作用下 易被熔断,其碎块游离至铸 锭中心,在温度较低的情况 下,长成为中心等轴晶。
11
10.1.3 中心等轴晶区的形成
公认的形成中心等轴晶区的方式有三种,即:
• 表面细等轴晶的游离; • 枝晶的熔断及游离; • 液面或凝壳上晶体的沉积。 • 凝固初期在模壁附近形成的晶体,由于其比重大
于或小于液体比重,也会产生对流,晶体被卷入 铸锭中心,然后长大成等轴晶。
12
10.1.3 中心等轴晶区的形成
5
10.1.2 柱状晶区的形成
形成柱状晶区的影响因素 提高浇注温度,游离晶重
熔的可能性增大,故有利 于扩大柱状晶区。
6
柱状晶区的影响因素
合金凝固时,随合金含量提高,由于溶质偏析产生成分过 冷,促进晶体根部颈缩及脱落,使固/液界面的前沿晶核 增殖,不利于获得柱状晶,柱状晶区变窄。
7
柱状晶区的影响因素
第十讲 铸锭晶粒组织及其细化
10.1 铸锭正常晶粒组织 10.2 铸锭异常晶粒组织 10.3 晶粒细化技术
10.1 铸锭正常晶粒组织
铁模铸锭的晶粒组织常由三个区域组成: 表面细等轴晶区(激冷晶区) 柱状晶区 中心等轴晶区
铸锭具有上述三种晶区,各自的宽窄也会 因合金成分、铸锭方法和工艺的不同而不同。
在同一铸锭条件下,纯金属多形成柱状晶, 合金则常形成粗等轴晶。
对于同一合金,用冷却强度大的连铸方法,
易于形成细长柱状晶,用铁模铸锭时可得到粗 等轴晶或柱状晶。
图 具有三个晶区的铸锭晶粒 组织示意图
2
10.1.1 表面细等轴晶区的形成
➢ 形成表面薄层细等轴晶区的原因
✓ 与模壁接触的金属液薄层激冷产生极大过冷,形核率大增 ✓ 动量对流、热对流,以及由对流引起的温度起伏 ✓ 结晶快,潜热来不及散失,液-固界面温度升高,停止发展,所以薄
• 等轴晶晶核的来源
(1) 均质生核形成中心等轴晶区:中心等轴晶区是在柱状晶 区包围的残余液体中,同时过冷生核而形成。从热力学 观点看,均质生核需要较大的过冷度,这在一般铸锭条 件下是难以满足的。
(2) 成分过冷引起中心非均质生核:当出现成分过冷时, 由于固/液界面处过冷度最小,柱状晶生长被抑制,而 界面前沿过冷度较大的地方,利于非均质生核而形成等 轴晶区。
枝晶缩颈的形成示意图,虚线表示溶质偏 析层
14
枝晶的熔断及游离
Slowly cooled
Quickly cooled
过共晶Co-33Ge合金形成的(a)枝晶颈缩与断开,(b)颈缩枝 晶及枝晶断开的碎块
15
枝晶的熔断及游离
枝晶熔断现象在无对流的情况下 也可发生。由于枝晶缩颈处表面张力大, 熔点较低,在固/液两相共存温度下保 温,该处有可能被熔断,此即等温粗化 模型II所示情况。此外,强烈过冷形成 的细小枝晶,在结晶潜热作用下,将会 被熔断而形成极细小的粒状晶。在上述 两种情况下,如有对流存在,则更易形 成等轴晶。
金属液内部的对流,阻止晶体的游离,有利于得到柱状晶; 定向凝固,关键是保证单向导热,保持较大的温度梯度和较
小的凝固速度。
定向凝固
9
柱状晶区的影响因素
在铁模中凝固比在砂模中 更易获得柱状晶。
冷却速度、传热过程、凝 壳形成。
砂模和铁模中晶体游离对比 (a)砂模;(b)铁模
10
10.1.3 中心等轴晶区的形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