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职业技术学院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20117
020317
课程性质 B 课程类别专业模块课程
课程学分 4 总学时64 理论学时48 实践学时16
前导课程建筑材料、建筑力学后续课程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质量检验与安全生产
适用专业建筑工程管理、工程监理
制定人郭道远制定日期2014.9 审核人尹协玲
修订人修订日期审核人
签发人签发日期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能正确认识钢筋混凝土结构、结构构件。
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
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创造性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热爱本职工作的精神;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型,因此本课程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两个方面起支撑和促进作用。
二、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1)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作风;
(2)具有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
2.能力目标
(1)能正确认识钢筋混凝土材料及其性质;
(2)能正确掌握结构、结构构件受力特点及配筋方式;
(3)能根据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理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
(4)能运用所学内容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计算。
3.知识目标
(1)掌握建筑结构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
(2)掌握钢筋混凝土材料的种类及其性质;
(3)掌握的结构、结构构件的种类、结构组成及其受力特性;(4)掌握一般结构、结构构件的设计原理、过程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序号单元内容能力目标知识要求
建议学时
理论学时实践学时
1 绪论(1)能够掌握混
凝土结构的一般
概念及特点
(2)了解本课程
的主要内容、要
求和学习方法
(1)掌握混凝土
结构的一般概念
(2)了解混凝土
结构的发展与应
用概况
(3)熟悉学习本
课程时应注意的
问题
2
2 混凝土结构材料
的物理力学性能
(1)能够熟悉钢
筋的品种和级别
(2)理解钢筋的
应力-应变全曲
线特性
(3)能分清混凝
土的立方体强
度、轴心抗压强
度、轴心抗拉强
度
(1)掌握钢筋的
品种、强度、变
形和冷加工方法
(2)掌握混凝土
的强度等级、作
用和变形
(3)掌握钢筋和
混凝土之间粘结
原理
4 2
3 混凝土结构的设
计方法
(1)能够深刻理
解工程结构的两
种极限状态
(2)熟悉近似概
率极限状态设计
法在混凝土结构
设计中的应用
(1)了解结构的
极限状态设计基
础及相关概念
(2)掌握结构上
的荷载的种类,
取值、组合
(3)掌握概率极
4
限状态设计法的实用表达式(4)理解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4 受弯构件的承载
力计算
(1)能够熟练理
解适筋梁正截面
受弯三个受力阶
段的相关概念
(2)能够掌握受
弯构件正截面受
弯承载力计算的
应用
(3)掌握剪跨比
的概念、无腹筋
梁斜截面受剪的
三种破坏形态
(4)掌握受弯构
件钢筋的布置、
梁内纵筋的弯
起、截断及锚固
等构造要求
(1)熟悉梁、板
的一般构造要求
(2)熟练掌握单
筋、双筋矩形与T
形截面受弯构件
正截面受弯承载
力的计算方法,
配置纵向受拉钢
筋的主要构造要
求
(3)掌握受弯构
件斜截面受剪破
坏的机理及主要
影响因素
(4)掌握受弯构
件斜截面的构造
要求
16 8
5 纵向受力构件的
承载力计算
(1)能够熟知轴
心受压构件的受
力全过程、破坏
形态
(2)能够理解偏
心受压构件正截
面破坏形态的特
征,掌握轴心受
压构件正截面承
载力计算方法
(1)掌握钢筋混
凝土轴心受压构
件正截面承载力
计算
(2)掌握钢筋混
凝土偏心受压构
件承载力计算
(3)掌握钢筋混
凝土受压构件的
构造要求
10 6
6 受扭构件的承载
力计算
(1)能够理解矩
形截面受扭构件
的破坏形态及计
算模型
(2)能够掌握弯
剪扭构件的配筋
计算方法及构造
要求
(1)了解纯扭构
件的试验研究
(2)掌握纯扭构
件承载力计算
(3)熟悉弯剪扭
构件承载力计算
的方法
(4)掌握弯剪扭
构件的构造要求
4
7 钢筋混凝土构件
的变形、裂缝及
耐久性
(1)能够理解钢
筋混凝土构件裂
缝开展的原理与
过程
(2)能够进行裂
缝宽度与构件挠
度的验算
(3)能够解决混
凝土结构耐久性
相关问题
(1)掌握钢筋混
凝土受弯构件的
挠度验算
(2)掌握钢筋混
凝土构件裂缝宽
度验算
(3)熟悉混凝土
结构的耐久性相
关知识
4
8 预应力混凝土构
件的性能与计算
(1)能够理解预
应力混凝土结构
的基本概念
(2)熟知各项预
应力损失值的意
义和计算方法
(1)理解预应力
混凝土构件的概
念及预加应力的
方法
(2)掌握张拉控
制应力和预应力
损失
(3)掌握预应力
混凝土构件的基
本构造要求
4
机动
合计48 16
四、实施建议
1.教学方法
(1)用“案例教学法”引出工程中岗位实际工作和问题,进而从问题的解决中引出课程内容。
(2)用“现场教学法”让学生直接接触实物,直观讲解岗位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实现“教学做”的统一。
(3)用“问题驱动法”展开教学内容,使学生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用“讨论法”展开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教学条件与环境
结合多媒体课件、录像、动画、实际工程案例等来进行教学。
3.参考教材与文献
(1)王海军,魏华.钢筋混凝土结构[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2)罗向荣.钢筋混凝土结构(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振东.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梁兴文.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5)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6)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五、考核评价
本课程采用过程考核(平时成绩)和集中考核(笔试成绩)相结合的考核评定方式。
课程总分100分,过程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30%,集中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70%。
集中笔试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计算分析题。
考试范围:覆盖教学内容90%以上。
六、其他说明
1.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本大纲规定了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实践训练。
2.本课程是建筑工程管理和工程监理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教学中除了进
行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的讲授外,应注重实践教学,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4.应当重视形象教学,加强电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并根据需要组织参观和现场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