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紫陶工艺流程
目录
1、泥料选择 (2)
2、泥料拼配 (2)
3、泥料发酵 (3)
4、揉着泥料 (4)
5、拉坯造型 (6)
6、书画点染 (7)
7、精雕细刻 (10)
8、彩泥填压 (12)
9、精修粗坯 (13)
10、自然阴干 (15)
11、进窑烧制 (15)
12、粗制打磨 (16)
13、精细抛光 (19)
14、成品欣赏 (20)
1、泥料选择
建水有一片五彩山,五彩山上有五色土,各为红,黄,青,紫,白五色陶土。
2、泥料拼配
千万别以为这是五色土中的红土,这是经过陶人么加了五色陶土和7分汗水混合起来的泥料,陶人们把泥料收集好之后,敲打成末之后,按不同的比例混合配在一起(这就是江湖上传说的各家祖传的独特的配方,它直接影响到陶的质感,陶色如温度高烧出的黑色有墨黑蓝黑配方不好的就会出现灰黑灰黑的名曰:雾朦朦,灰朦朦,建水陶中还有白陶,白陶一般配方就没有红陶复杂,但配方终究是
配方,还是秘密等待下次探讨)
3、泥料发酵
此泡在大缸里洗澡的就是配好之后的泥料,为什么说是洗澡呢?因外在缸里,陶人么要将陶不断搅拌,然后舀漂在上层的漂浆(因为上层是比较细腻颗粒小的)用筛子过滤,过滤完之后的再换更细的筛子在过滤,如此反复3.4道,已经细腻到像牙膏一样,就放在大缸里醒泥,发酵,等到需要时就可以拿出来完成它们的使命了。
(此节重要提示:为何要过滤如此细,如此大费周折呢?请关注下文。
)
4、揉着泥料
需要他们的时候到了,经过过滤,筛选之后的陶泥,要想成器,必先劳其筋骨,像揉面一样,直到揉到腰酸背痛,手抽经的时候,他就可以开始加工了。
(揉泥,是为了让泥结实有胫骨,也是让泥中不要残留气泡,不然烧出来形成气泡这件作品就会留下遗憾)
5、拉坯造型
揉完之后的泥就可以拉坯了。
这个工艺很普遍就不多费口水,随着建水陶的发展,现在也出现打坯等造型工艺。
6、书画点染
以下这几道工艺要隆重介绍下,这些就是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艺了!当然能获此殊荣,没点本事可不行,上面几幅图展示的工艺流程就是建水陶重要的组成部分--装饰,其为第一道工序书写绘画,建水陶为何如此有魅力有味道,离不开各位书画大师在陶上的笔走龙蛇,笔酣墨饱,入目三分的书画,在建水陶上书画可不是一般的难,充分考验了书画家笔的驾驭能力和章法布局能力,在陶上书写难度有:1生坯陶面是非常光滑的而且是带弧度的光滑,书画家在装饰时候蘸墨多少要拿捏得当因为不像纸会吸墨,并且在书写时笔的走势要跟着陶器的弧度走,时而盘旋时而起伏,这就考验真功夫了,难度2,你能在陶上书写那还不算本事,一位好的装饰大师,不仅考验你的书画功力,更多的是结合陶器本身的器形进行装饰,布局,让整幅书画和陶器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让赏陶之人赏器形,赏装饰,赏古味。
而如今能做到这一步者屈指可数。
7、精雕细刻
装饰之后就是刀客出场,一名出色的刀客必备:稳,准,狠。
刀客日子不好过,不能像书写的那些家伙喝酒吃烧豆腐,一名刀客,心细胆大,刀法流畅,下刀如有神。
如果你不耐心,不细致那么刻穿了的,喝酒那些写的画的线条刻走样的陶器就是你的刀下陶。
8、彩泥填压
这幅图描绘的是我们的陶人们,在经过书画家装饰完,刀客们刻完之后,用泥在细致的填进刀客刻出来的凹槽中,填进去还不完事,还得反复挤压,经过5-6道的压刮,保证了烧后不能出现裂纹。
因为填泥它填的不是原来陶器本身的泥,比如常见的陶器用五色土做的生坯时呈紫红双色,那么填泥就是填不同的如白泥,当然随着建水陶的发展,现在又有了彩填,彩填的话比填单色泥复杂很多,需要填泥着有绘画功底,知道什么地方用什么色,而且彩填必须刻一道填一道,很是费工。
9、精修粗坯
精修就是把多余的拱出来的泥修掉,就像回家休媳妇儿一样不要就不要了。
修坯可是一道技术活,在拉坯完成拉出大体形状后,有一道初修,修成陶人要的器形,修出那股子味儿。
10、自然阴干
这些就是修完之后的陶器,精修之后就让他们休息休息,晒不着太阳,不用受折磨。
可别忘了“居安思危”这句至理名言。
更大的考验在后面。
11、进窑烧制
好陶不怕火炼,经过完全晾干之后,就整齐进入窑炉烧制。
建水陶的烧制温度一般在1000度以上(具体温度还的根据各家配方),8-12个小时。
建水陶泥由于泥料非常细腻,所以缩水率高达20%,导致建水陶造型难度高,烧制容易变形,大器形非常稀少。
很多精品都是过不了这一道关,像以前传统龙窑烧制,成功率不到40%
12、粗制打磨
在精修时还笑的脸,看看你们烧出来的甭样,经过烧制之后出来的建水陶,外面是有一层银灰色,紫红色,带金属质感的火皮,简单理解就像锅巴,这个时候就像赌玉一样,你根本还不能看出它的面貌。
此为建水陶后续工艺磨光的重要道具,它有粗的,细的。
发挥着不可小视的作用。
13、精细抛光
古人云:“宝剑锋从磨砺出”建水陶人云:“好陶也靠磨出来”建水陶之所以光彩照人,亮如镜,就是靠磨,建水陶分为亚光与亮光,传统工艺上再打磨时,陶人们将陶器置于装盘之上,用泥巴固定住,在转盘飞速运转下,双手各执一磨石打磨,由于是用泥巴固定,所以陶器会晃动,这就考验磨工师傅们的手艺了,他们的手要跟着陶器晃动来浮动,而且用力要恰当,轻了磨不出来,重了,啪一声陶瓶要不飞了要不碎了。
再磨的时候,师傅们根据磨的情况,更换不同粗细的磨石,以达到温润细腻。
14、成品欣赏
这些作品为亚光磨工,给人以古朴,
自然,高古的感觉,耐人寻味。
像这件陶瓶就是建水陶亮光的陶瓶,亮光就是在磨工师傅磨成亚光之后,在更换当地河里面的一种鹅卵石经行抛光,同样也是固定在转盘之上,只是磨的道具换了。
很多不了解建水陶,看到亮光的作品,认为了是上了釉的,其实不然,从手感,无釉磨光的紫陶更细腻自然。
这无釉磨光也是建水陶不同于其他陶的一种独特工艺。
正是因为建水陶泥料的细腻,才能让建水陶磨光的时候,抛出这种明亮如镜的光亮。
更多相关建水紫陶资料可以去这里面查找或者欣
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