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值对奥硝唑注射液灭菌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段艳冰, 刘实, 张射兵, 姜向敏, 陆晓和
作者单位:段艳冰(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南京210002;南京海陵中药制药工艺技术国家工程中心,南京210049), 刘实,张射兵,姜向敏(南京海陵中药制药工艺技术国家工程中心,南京
,210049), 陆晓和(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南京,210002)
刊名:
医学综述
英文刊名:MEDICAL RECAPITULATE
年,卷(期):2010,16(19)
被引用次数:0次
1.Munoz E,Castella J,Gutierrez JF.In vivo and in vitro sensitivity of trichomanas gallinae to some nitroimidazole drugs[J].Vet Parasitol,1998,78(4):239-246.
2.Erenmemisogle A,Tekol Y,Aydin N.Prophylactic effect of ornidazole on experimental tetanus in
mice[J].Drugs Exp Clin Res,1995,21 (2):59-63.
3.汪波.奥硝唑注射液致输液疼痛等不良反应的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09,4(24):69.
4.姚远兵,王玲,金桂兰.输液性静脉炎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师,2008,11(10):1255-1257.
1.期刊论文施雪红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的制备与含量分析-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002,10(1)
目的:对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的制备及含量测定进行研究.方法:制备中加入不同量活性炭,调至不同pH值的注射液样品,用HPLC法测定含量和检测有关物质.结果:注射液中奥硝唑的含量随活性炭用量增加而降低,pH值超过5.0以上时,稳定性降低.用HPLC法测定在20~250 μg/ml间有良好线性关系.结论:在制备中若不增加奥硝唑的投入量,则活性炭用量应控制在0.05%左右,pH值宜控制在4.0~5.0之间.HPLC法测定本注射液的含量和有关物质,操作简便,结果准确.
2.期刊论文韦曦.崔洁.潘威.张丽.周永丽.WEI Xi.CUI Jie.PAN Wei.ZHANG Li.ZHOU Yong-li几种静脉输液在输液器中混合时的理化变化-中国新药杂志2006,15(23)
目的:研究几种静脉输液在输液器中混合时发生沉淀的原因,测定其pH值和含量变化.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前后药物含量变化;用酸度计测定pH值变化.结果:注射用炎琥宁与维生素B6注射液混合时pH值下降,产生沉淀,含量下降;注射用阿洛西林钠与奥硝唑注射液、硫普乐宁冻干粉针溶媒使用不当配制的输液等酸性药物混合时,pH值下降产生沉淀.结论:炎琥宁与维生素B6注射液、阿洛西林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酸性注射剂不可配伍使用.
3.期刊论文黄文莺.刘亦伟.王长连.黄品芳.HUANG Wen-ying.LIU Yi-wei.WANG Chang-lian.HUANG Pin-fang加替沙星与奥硝唑注射剂配伍稳定性研究-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7,24(z1)
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加替沙星和奥硝唑含量,研究室内光线及25℃下,注射用加替沙星与奥硝唑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采用Nova-pak C18柱(3.9 mm×150 mm,4.0 μm);以磷酸盐缓冲液-甲醇(68∶32,pH 4.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9 nm ;流速:0.9 mL·min-1,以诺氟沙星为内标,测定配伍液24 h内加替沙星和奥硝唑的含量变化;同时监测pH值、外观及气味的变化.结果 本测定方法加替沙星线性范围为10.00~200.0 μg·mL-1(r=0.999 4),最小检测限为0.003 μg·mL-1,平均回收率为99. 8%,RSD<1.51%(n=5),日内RSD及日间RSD均<2.70%(n=5);奥硝唑线性范围为25.00~500.0 μg·mL-
1(r=0.999 5),最小检测限为0.005 μg·mL-1,平均回收率为99.8%, RSD<1.90%(n=5),日内RSD及日间RSD均<2.02% (n=5).25℃ 24 h内,配伍液外观澄明,无气体、沉淀产生,pH值、颜色及气味均无明显变化,加替沙星与奥硝唑含量变化均<5%.结论 加替沙星与奥硝唑注射剂配伍后于25℃ 24 h内稳定,可以配伍使用.
4.期刊论文王穗琼.肖大立.赖月云.WANG Sui-qiong.XIAO Da-li.LIA Yue-yun奥硝唑注射液接瓶头孢噻肟钠注射液的稳定性研究-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7)
目的 考察奥硝唑注射液接瓶头孢噻肟钠注射液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头孢噻肟钠与奥硝唑按照不同质量比配伍,观察配伍液在25℃ 4 h内外观的变化.药品与药品、对照品与对照品以1:2质量比配伍,观察配伍液在25℃75 min内外观的变化,并每15 min测量配伍液的pH值.结果 头孢噻肟钠与奥硝唑以2:1-1:100质量比配伍,在25℃4 h内配伍液颜色由微淡黄色澄清液变成淡粉色澄清液;以1:2~1:10质量比配伍在25℃ 1 h内颜色由微淡黄色澄清液变成淡粉色澄清液;以1:2质量比配伍,药品的配伍液在40 min由微淡黄色澄清液变成淡粉色澄清液,对照品的配伍液在75 min内无改变,二者pH值变化不明显.结论 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接瓶头孢噻肟钠注射液发生的变色反应由辅料产生.临床使用时应避免奥硝唑注射液直接与头孢噻肟钠注射液接瓶,如果需要接瓶,建议接瓶前用注射用0.9%氯化钠注射液20ml冲管.
5.期刊论文吴修富.Wu Xiu-fu奥硝唑注射液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实验-中国医药指南2008,6(15)
目的 探讨在不同温度(25℃、37℃)下奥硝唑注射液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稳定性.方法 将临床用药量的奥硝唑注射液加到临床用药量的木糖醇注射液中,在不同温度下放置,0~8h内观察外观、测定混合液pH值,紫外分光度法测定混合液中奥硝唑的含量.结果 在25℃与37℃条件下放置8h内,两种注射液配伍后的溶液的外观、pH值,奥硝唑的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奥硝唑注射液与木糖醇注射液可以配伍,在8h内配伍液性质稳定.
6.期刊论文江铃.谭蓉.胡晓波.JIANG Ling.TAN Rong.HU Xiao-bo双空白对照头孢匹胺钠与奥硝唑氯化钠配伍实验-抗感染药学2007,4(2)
目的:建立双空白对照平行实验考察两种药物理化性质方面配伍合理性评价的方法.方法:注射用头孢匹胺钠1.0 g溶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制得配伍溶液,注射用头孢匹胺钠1.0 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及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同为空白对照溶液,于20℃密闭放置0~4 h时,分别对其进行溶
果:在0~4 h内,溶液外观、pH值和紫外吸收光谱基本不变化;空白对照溶液中所含头孢匹胺钠及奥硝唑的相对百分含量与配伍溶液中所含两药的相对百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5).结论:双空白对照平行实验考察注射用头孢匹胺钠在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在本次实验范围内是合理的.
7.期刊论文刘拴娣.郭智娟奥硝唑注射液与3种药物配伍的稳定性考察-中国药业2006,15(14)
目的 考察奥硝唑注射液分别与硫酸阿米卡星、利巴韦林、西咪替丁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在室温下观察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及奥硝唑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奥硝唑的含量.结果 室温下各配伍液外观、pH值、奥硝唑紫外吸收光谱及含量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奥硝唑注射液与
3种注射液可以配伍,配伍液在8 h内稳定.
8.期刊论文谭蓉.李明.马乙心.胡晓波.吴旭刚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考察-药品评
价2005,2(6)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临床配伍的稳定性.方法按临床使用两药配伍习惯,将头孢匹胺钠与奥硝唑按比例配制的待测溶液,于20℃密闭放置0,0.5,1,2,4,6h,对其进行溶液外观、PH值和紫外吸收光谱检查,并在波长273、320和357.5nm处,应用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头孢匹胺与奥硝唑的含量.结果在0~6h内,溶液外观、pH值和紫外吸收光谱基本不变化,头孢匹胺与奥硝唑的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结论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在本次实验考察的范围内是稳定的.
9.期刊论文黄玉兴.HUANG Yu-xing加替沙星注射液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考察-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9,15(18)
目的 考察加替沙星注射液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在室温20℃条件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加替沙星注射液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8小时内的含量变化,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及紫外光谱的变化.结果 加替沙星注射液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外观、PH值、含量及紫外光谱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加替沙星注射液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在窒温下8小时内稳定,可以配伍使用.
10.期刊论文谢本树.覃雄之.覃鲁才.XIE Ben-shu.QIN Xiong-zhi.QIN LU-cai注射用奥硝唑与更昔洛韦葡萄糖注
射液配伍稳定性考察-抗感染药学2010,7(2)
目的:考察注射用奥硝唑与更昔洛韦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并考察注射用奥硝唑与更昔洛韦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室温(25℃)下6h内奥硝唑与更昔洛韦的质量浓度、外观及pH值的变化.结果:配伍液室温(25℃)下放置6h,其质量浓度、外观及pH值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奥硝唑与更昔洛韦葡萄糖注射液在配伍后6h内是稳定的.
本文链接:/Periodical_yxzs201019051.aspx
授权使用:华中科技大学(hzkjdx),授权号:03638d35-8904-48a2-8937-9e64010d2eb1
下载时间:2011年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