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月经及其调节

月经及其调节


(二) 腺垂体生殖激素
1 促性腺激素 : FSH·LH,对GnRH的脉冲 FSH·LH, GnRH的脉冲 式刺激起反应。 式刺激起反应。 FSH—促进卵泡发育, FSH—促进卵泡发育,激活颗粒细胞芳香化 酶合成分泌雌二醇, 酶合成分泌雌二醇,促进卵泡内窦状 卵泡的募集, 卵泡的募集,调节优势卵泡发育及非 优势卵泡闭锁, 优势卵泡闭锁,与E协调诱导颗粒细胞 生成LH LH峰 生成LH峰。
月经的必要条件
有功能的子宫(内膜) 有功能的子宫(内膜) 激素(雌、孕激素) 激素( 孕激素) 激素的协调:周期 激素的协调: 下丘脑(GnRH) 下丘脑( 垂体(FSH、LH) 垂体(FSH、LH) 卵巢(E、P、T) 卵巢(
一 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
子宫内膜分为基底层和功能层。基底层不 子宫内膜分为基底层和功能层。 受月经周期中卵巢激素变化的影响而发生 脱落,功能层受卵巢激素的影响, 脱落,功能层受卵巢激素的影响,呈周期 性变化,月经期脱落坏死。 28天为一个 性变化,月经期脱落坏死。以28天为一个 月经周期, 月经周期,子宫内膜组织的周期性变化可 分为3 分为3期:
3 窦状卵泡 (初级卵泡) 初级卵泡) 在E和FSH的持续影响下产生卵泡液,形成 FSH的持续影响下产生卵泡液, 的持续影响下产生卵泡液 卵泡腔, FSH作用下该期卵泡的颗粒细 卵泡腔,在FSH作用下该期卵泡的颗粒细 胞获得LH受体,并在LH LH受体 LH受体协同作用下产 胞获得LH受体,并在LH受体协同作用下产 的量明显增加。 生E的量明显增加。 4 排卵前卵泡:卵泡发育 最后阶段,卵泡 排卵前卵泡: 最后阶段, 体积↑↑ ( 15~20mm ),卵泡腔↑↑, 体积↑↑ ),卵泡腔↑↑, 卵泡腔↑↑ 卵泡移向卵巢表面, 卵泡移向卵巢表面,卵细胞埋藏于卵丘中
三 卵巢性激素分泌周期变化
1 雌激素:卵泡开始发育时,雌激素分泌量 雌激素:卵泡开始发育时, 月经7日雌激素迅速↑→ ↑→排卵前达高峰 少→月经7日雌激素迅速↑→排卵前达高峰 排卵后卵泡液中雌激素释放到腹腔→ 排卵后卵泡液中雌激素释放到腹腔→循环 中雌激素暂时↓→排卵后1 ↓→排卵后 中雌激素暂时↓→排卵后1-2日黄体开始分 泌雌激素→循环中雌激素↑→排卵后7 ↑→排卵后 泌雌激素→循环中雌激素↑→排卵后7-8日 黄体成熟时→循环中雌激素又一高峰→ 黄体成熟时→循环中雌激素又一高峰→黄 体萎缩→雌激素水平骤↓ 体萎缩→雌激素水平骤↓月经期达最低水 。(后一峰低于前一峰 后一峰低于前一峰) 平。(后一峰低于前一峰)
下丘脑
GnRH LH、FSH、PRL 、 、
垂体
E T
卵巢
P
乳腺 阴道、 阴道、外阴 泌尿道 皮肤 骨骼 心血管
子宫
CNS
中枢皮层
生 殖
下丘脑
下丘脑
垂体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
内 分 泌
垂体
垂体
FSH
促性腺激素
LH

E
P
(四)月经周期的调节机制
1 卵泡期 在前次月经周期的卵巢黄体萎缩 雌孕激素水平降至最低, 后,雌孕激素水平降至最低,对下丘脑和 垂体的抑制解除,下丘脑又开始分泌GnRH GnRH, 垂体的抑制解除,下丘脑又开始分泌GnRH, 使垂体FSH分泌↑ 促使卵泡逐渐发育, FSH分泌 使垂体FSH分泌↑,促使卵泡逐渐发育,在 少量的LH的协同作用下, LH的协同作用下 少量的LH的协同作用下,卵泡分泌雌激素 子宫内膜发生增生期变化,雌激素↑ →子宫内膜发生增生期变化,雌激素↑对 下丘脑的负反馈作用↑ 抑制下丘脑GnRH 下丘脑的负反馈作用↑,抑制下丘脑GnRH 的分泌→垂体FSH 分泌↓ 的分泌→垂体FSH 分泌↓。
CNS
中枢皮层
生 殖
下丘脑
下丘脑
垂体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
内 分 泌
垂体
垂体
FSH
促性腺激素
LH

E
P
(一)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1 主要由下丘脑弓状核神经细胞合成与分泌 2 是一种十肽激素,直接通过垂体门脉 是一种十肽激素, 系统输送到腺垂体, 系统输送到腺垂体,调节垂体促性腺激素 的合成和分泌。 的合成和分泌。 3 分泌呈脉冲式脉冲间隔为60-90分钟。 分泌呈脉冲式脉冲间隔为60 90分 60-
(三)卵巢激素的反馈作用
1 小剂量雌激素对下丘脑产生负反馈,抑制 小剂量雌激素对下丘脑产生负反馈,
GnRH的分泌,减少垂体的促性腺激素分泌。 GnRH的分泌,减少垂体的促性腺激素分泌。 的分泌
2 在卵泡期,随着卵泡的发育,雌激素水平 在卵泡期,随着卵泡的发育,
逐渐升高,负反馈作用加强,垂体释放的 逐渐升高,负反馈作用加强,
(二)月经血的特征 1月经血呈暗红色,除血液外,还有子宫内膜 月经血呈暗红色,除血液外, 碎片·宫颈粘液及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 碎片·宫颈粘液及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 2月经血中含有前列腺素及来自子宫的大量纤 溶酶。 溶酶。 3纤溶酶对纤维蛋白的溶解作用,故月经血不 纤溶酶对纤维蛋白的溶解作用, 凝。
黄体形成及退化
卵泡壁的卵泡颗粒细胞、 卵泡壁的卵泡颗粒细胞、内膜细胞及外膜 包围---形成 形成黄体 包围 形成黄体 排卵后7-8日黄体体积达最高峰 直径1~ 日黄体体积达最高峰( 排卵后 日黄体体积达最高峰(直径 ~ 2cm ) 若受精,黄体在胚胎滋养细胞分泌的HCG 若受精,黄体在胚胎滋养细胞分泌的 作用下增大,转变为妊娠黄体,至妊娠3个 作用下增大,转变为妊娠黄体,至妊娠 个 月末退化。 月末退化。 若未受精,黄体在排卵后9-10日开始退化 日开始退化--若未受精,黄体在排卵后 日开始退化 白体
结构从外向内依次为: 结构从外向内依次为: 1)卵泡外膜 ) 2)卵泡内膜 ) 3)颗粒细胞 ) 4)卵泡腔 ) 5)卵丘 ) 6)放射冠 ) 一般每一周期仅有1个卵泡发育成 熟和排卵被称为优势卵泡
排卵前,由于成熟的卵泡分泌的雌激素在 循环血中达到对下丘脑起正反馈调节作用 的峰值E2>200pg|ml,促使下丘脑GnRH的大 的峰值E2>200pg|ml,促使下丘脑GnRH的大 量释放,继而引起垂体释放促性腺激素, 出现LH|FSH峰。 出现LH|FSH峰。
1 始基卵泡: 一个停留于减速分裂双线期的 始基卵泡: 初级卵母细胞及环绕其周围的单层梭形前 颗粒细胞层。 颗粒细胞层。 2 窦前卵泡: 是初级卵泡发育完全的阶段, 窦前卵泡: 是初级卵泡发育完全的阶段, 卵母细胞增大,外围有透明带, 卵母细胞增大,外围有透明带,外围的间 质细胞形成卵泡膜的内包膜层和外包膜层 基底膜层出现, 基底膜层出现,卵泡发育必备的三种受体 出现FSH、E2、 出现FSH、E2、T
四 月经周期的调节
月经周期的调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月经周期的调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主要涉及下丘脑·垂体和卵巢。 主要涉及下丘脑·垂体和卵巢。下丘脑分 GnRH,通过调节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泌GnRH,通过调节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调控卵巢功能。 调控卵巢功能。卵巢分泌的性激素对下丘 垂体又有反馈调节作用。下丘脑· 脑-垂体又有反馈调节作用。下丘脑·垂体 和卵巢之间的相互调节,相互影响, 和卵巢之间的相互调节,相互影响,形成 一个完整而协调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称为 一个完整而协调的神经内分泌系统,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A)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A)
2 孕激素:卵泡期不分泌P→排卵前成熟卵泡 孕激素:卵泡期不分泌P→ P→排卵前成熟卵泡 的颗粒细胞在LH排卵峰的作用下黄素化→ 的颗粒细胞在LH排卵峰的作用下黄素化→ LH排卵峰的作用下黄素化 开始分泌少量P→排卵后黄体分泌P↑→ 开始分泌少量P→排卵后黄体分泌P↑→排 P→排卵后黄体分泌P↑→排 卵后7 日黄体成熟时分泌量达最高峰→ 卵后7-8日黄体成熟时分泌量达最高峰→ 后渐↓→月经来潮时降到卵泡期水平。 后渐↓→月经来潮时降到卵泡期水平。 ↓→月经来潮时降到卵泡期水平
FSH受到抑制,循环血中FSH水平下降。 FSH受到抑制,循环血中FSH水平下降。 FSH水平下降 受到抑制
3 大剂量E既产生正反馈又产生负反馈作用 大剂量E A 排卵前,大量分泌E,刺激下丘脑GnRH 排卵前,大量分泌E 刺激下丘脑GnRH 和垂体LH FSH大量释放 LH和 大量释放, 和垂体LH和FSH大量释放,形成排卵前 LH|FSH峰 LH|FSH峰。 B 排卵后,血液中雌孕激素水平明显升 排卵后, 两者联合作用,FSH和LH的合成和 高,两者联合作用,FSH和LH的合成和 释放又受到抑制。 释放又受到抑制。
LH—于排卵前1 日浓度升高, LH—于排卵前1-2日浓度升高,刺激成熟卵
泡排卵,使排卵后的卵泡变成黄体,产生E 泡排卵,使排卵后的卵泡变成黄体,产生E、
P
2 催乳激素 : 具有促进乳汁合成的功能。 具有促进乳汁合成的功能。
主要受下丘脑分泌的催乳激素抑制因子
的抑制性控制。TRH也能促进PRL的分泌 也能促进PRL 的抑制性控制。TRH也能促进PRL的分泌
3 雄激素:女性主要来源于肾上腺,少 雄激素:女性主要来源于肾上腺, 量来源卵巢,包括睾酮和雄烯二酮, 量来源卵巢,包括睾酮和雄烯二酮, 由卵泡膜和卵巢间质合成。排卵前循 由卵泡膜和卵巢间质合成。 环中↑一方面促进非优势卵泡闭锁, 环中↑一方面促进非优势卵泡闭锁,另一 方面提高性欲。 方面提高性欲。
增殖期
分泌期
月经期
月经周期
5-14日卵泡发育成 15-28日黄体形成 1-4日黄体退化期 14日卵泡发育成 15-28日黄体形成 熟及排卵期 期 基底层增生修复 创面继而增厚 继续增厚 内膜萎缩,功能 层变性、坏死、 脱落
内膜
腺体
增多长,腺腔 狭窄,腔面平整
继续增长弯曲, 变性、缩小、分 腺腔增宽,充满 泌物干涸 分泌物 进一步螺旋卷曲,螺旋动脉受压而 血运丰富,营养 痉挛,血流瘀滞 充足,利于受精 循环障碍,血管 卵着床发育 破裂出血 疏松水肿 水肿消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