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节 锅炉的腐蚀与防护

第四节 锅炉的腐蚀与防护

除氧反应与N2H4相似,但反应分两步,
(N2H3)2CO+H2O→2N2H4+CO2
N2H4+O2→N2+2H2O
肟类除氧剂
如甲基乙基酮肟、丙酮肟、乙醛肟等。其除氧反应,
除此之外,肟类除氧剂还是金属钝化剂,他们与Fe2O3、CuO反应生成保护性氧化物,防止金属腐蚀,
2R1R2CNOH+6Fe2O3→2R1R2CO+4Fe3O4+N2O+H2O
热力除氧器不仅能除去水中溶解氧,而且可除去其他溶解气体如游离CO2,而且还会使水中HCO3-发生分解,这是因为除去了游离CO2,下述平衡被打破:
2HCO3-≒CO2↑+H2O+CO32-
运行注意事项:
水应加热至沸点
解吸出来的气体应能通畅地排走
送入的补给水量应稳定
并列运行的各台除氧器负荷应均匀
(2)化学除氧
阳极反应Fe→Fe2++2e
阴极反应2H++2e→2H→H2
由于阴极反应发生在沉积物下,产生的H2不能很快扩散到汽水混合区域,因此在管壁和沉积物之间积累了多余的氢,一部分氢可能扩散到金属内部,与碳钢中的碳化铁(渗碳体)发生反应:Fe3C+2H2→3Fe+CH4
因而造成碳钢脱碳,金相组织受到破坏,并且CH4会在金属内部产生应力,使金相织产生裂纹。
当金属除了受某些侵蚀性介质的作用外,同时还受机械应力的作用时,会发生裂纹损坏,称为应力腐蚀。
锅炉金属的应力腐蚀有以下几种:疲劳腐蚀、应力腐蚀开裂、苛性脆化。
提高给水水质,防止给水系统腐蚀而使给水中铜铁含量增大
尽量防止凝汽器泄漏。酸性腐蚀中MgCl2、CaCl2的主要来源就是凝汽器泄漏而导致冷却水进入。碱性腐蚀中的NaOH也是由于冷却水泄漏把碳酸盐带入给水中,在锅内高温下,碳酸盐发生下列反应:
2HCO3-→CO2↑+H2O+CO32-
CO32-+H2O→CO2↑+OH-
腐蚀部位
如果除氧工作不善,在给水管道和省煤器中常能看到这种腐蚀形态。
凝结水系统不易发生氧腐蚀。虽然凝汽器汽侧是在负压运行,总有少量空气漏入,使凝结水中含有微量氧,但凝结水的含氧量一般小于50μg/L,而且温度低,含盐量小,微量氧不致引起严重的腐蚀。
(2)游离CO2的腐蚀
腐蚀特征
钢材受游离CO2腐蚀而生成的腐蚀产物都是可溶的,所以其特征是金属均匀地变薄,这种腐蚀虽不致很快引起金属的严重损伤,但大量腐蚀产物进入锅内会引起锅内结垢和腐蚀等问题
热力除氧后,给水中DO可降至7μg/L以下,仍能引起相当严重的腐蚀,因此要用化学法消除水中的残氧。
①联胺
除氧原理
联胺是一种还原剂,可将水中DO还原
N2H4+O2→N2+2H2O
反应产物N2和H2O对热力系统没有任何害处。
除了与O2反应外,联胺在高温(200℃以上)水中可将Fe2O3、CuO等还原,
6 Fe2O3+N2H4→4 Fe3O4+N2+2H2O
①给水氨处理
氨处理原理
NH3具有不会受热分解和易挥发的性能。NH3调节pH的原理是NH3可与水中CO2反应,
NH4OH+H2CO3→NH4HCO3+H2O
NH4OH+NH4HCO3→(NH4)2CO3+H2O
氨处理带来的问题
NH3是一种挥发性物质,在热力系统中,NH3的流程与CO2相似,但NH3和CO2的分配系数有差别,即在汽水两相共存时,NH3在汽相、水相中的比值与CO2的不同,所以用NH3处理时,会出现某些地方NH3过多,另一些地方NH3过少。因此,不能用NH3作为解决给水因有利CO2而pH过低问题的唯一措施,而应首先尽可能降低给水中碳酸化合物含量,再进行加氨处理。
投加量
膜胺投加量与水汽系统CO2含量无关,只要加入量足以使金属表面生成完整的保护膜即可。
缺点
不能用于高参数锅炉,膜胺在高温下分解。
水质条件
电导率<0.15μS/cm
pH:7.0~7.5
DO:50~250μg/L
二、水汽系统的腐蚀及防止
锅炉水汽系统如果发生较严重的腐蚀,那么由于锅内高温高压的作用,极易导致爆管事故,所以防止水汽系统的腐蚀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水汽系统可能发生的腐蚀类型如下。
2R1R2CNOH+4CuO→2R1R2CO+2Cu2O+N2O+H2O
异抗坏血酸
也是一种强还原剂,有除氧作用及钝化作用
羟胺类化合物
如二乙基羟胺,是一种强还原剂,与O2反应速度比N2H4更快。
(3)调节给水的pH值
随着水的pH值增大,钢铁的腐蚀明显减少。若单从钢铁考虑,给水的pH值应高于9,但在pH>9时,铜的腐蚀增大,所以全面考虑一般把给水的pH值调节在8.9~9.3的范围,调节方法是加氨或胺。
加NH3处理常使人担心会不会引起黄铜的腐蚀,因为水中有NH3存在时,它会与Cu2+、Zn2+形成Cu(NH3)42+、Zn(NH3)42+,这样使原来不溶于水的Cu(OH)2保护膜溶解,破坏其保护作用而使黄铜遭受腐蚀。实践证明,水中含有NH3并含有氧化性物质如DO时,确有可能发生这种腐蚀。所以再用NH3处理时,首先应保证汽水系统中含氧量非常低,且加氨量不宜过多。为了保持给水的pH在8.8~9.3的范围内,给水中含氨量通常在0.5~1.0mg/L以下。
当温度到570℃以上,反应产物是Fe2O3,
Fe+H2O→FeO+H2
2FeO+H2O→Fe2O3+H2
腐蚀部位
在锅炉内,发生汽水腐蚀的部位一般在汽水停滞部分和蒸汽过热器中。
防止方法
消除锅炉中倾斜度较小的管段,保证汽水的正常循环;对于过热器,如温度过高,应采用特种钢材制造,如耐热的奥氏体不锈钢。
4应力腐蚀
2 Fe3O4+N2H4→6 FeO+N2+2H2O
2 FeO+N2H4→2Fe+N2+2H2O
4 CuO+N2H4→2 Cu2O+N2+2H2O
2 Cu2O+N2H4→4Cu+N2+2H2O
联胺的这些性质可以用来防止锅内结铁垢和铜垢
除氧条件
必须使水有足够的温度
温度越高,反应越快,温度低于50℃,联胺与O2反应速度很慢;温度高于100℃时,反应已明显加快;温度大于150℃,反应速度很快。
(1)酸性腐蚀
若炉管的向火侧已沉积了一层沉积物,而炉水中有MgCl2和CaCl2等物质,当沉积物下的炉水蒸发浓缩时,MgCl2、CaCl2等发生以下反应,
MgCl2+2H2O→Mg(OH)2↓+2HCl
CaCl2+2H2O→Ca (OH)2↓+2HCl
Mg(OH)2、Ca (OH)2形成了新的沉积物,而沉积物下浓缩的炉水中积累了很多的H+,这样沉积物下会发生酸性水对金属的腐蚀,
2 Na2SO3+O2→2 Na2SO4
由上式可见,Na2SO3除氧会增加水中含盐量。
除氧的技术问题
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
Na2SO3与氧的反应速度不仅受温度、Na2SO3过剩量的影响,而且与水中其他物质的催化或阻化作用有关。温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Na2SO3过剩量越大,反应速度越快。Ca2+、Mg2+、Mn2+、Cu2+等对除氧反应有催化作用,而有机物和SO42-会减慢其反应速度。
腐蚀部位
热力设备汽水系统中的二氧化碳来源于补给水和漏入汽轮机凝结水中的冷却水带入的碳酸化合物,碳酸化合物进入锅内会全部发生分解,生成CO2:
2HCO3-→CO2↑+H2O+CO32-
CO32-+H2O→CO2↑+2OH-
在热力系统中,最易发生CO2腐蚀的部位是凝结水系统,由于凝结水较纯,只要含少量CO2,其pH值就会显著降低。
加药
药品
通常使用的联胺是40%的N2H4·H2O溶液
加药量
N2H4的加药量通常按从省煤器入口所采得的给水水样中剩余N2H4含量来控制。一般地,给水中过剩N2H4含量可控制在20~50μg/L。
加药点
N2H4大都加在给水泵的低压侧,即除氧器出口处,以有利于药液和水的混合。
②亚硫酸钠
除氧原理
Na2SO3也是一种还原剂,能与水中DO反应:
③催化联胺
催化联胺就是在联胺中添加了催化剂,大大提高了N2H4和O2的反应速度,尤其是在水温较低时。
催化联胺中的催化剂大都是有机化合物,主要是以下几类:醌的化合物、芳胺和醌的混合物、1-苯基-3-吡唑烷酮、对氨基苯酚等,一般添加量极其微小。
催化联胺在国外应用较为普遍。
④有机除氧剂
碳酰肼
碳酰肼是联胺和CO2的衍生物,
第四节锅炉的腐蚀与防护
一给水系统的腐蚀及防止
二汽包锅炉水汽系统的腐蚀、结垢及防止
三锅炉化学清洗
一、给水系统的腐蚀及防止
给水系统中流动的水虽然较纯净,但其中含有O2和CO2,这两种气体是引起给水系统中金属腐蚀的主要因素。
腐蚀特征
给水系统发生氧腐蚀时,表面形成许多小型鼓包,直径不一,称之为溃疡腐蚀,鼓包颜色由黄褐色至砖红色不等,次层则是黑色粉末状物,这些均为腐蚀产物,主要是铁的氧化物。
2.给水系统腐蚀的防止
为了防止给水系统的腐蚀,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除去给水中溶解氧并提高pH,这种方法称之为“给水碱性水规范”。
(1)热力除氧
除氧原理
由亨利定律可知,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此气体在气水界面上的分压成正比,所以,水温升至沸点,气水界面上水蒸气分压增大而其他气体减小甚至为0,这时水中原有的各种溶解气体都分离出来。
②给水有机胺处理
胺是氨的衍生物,用于给水处理的胺,按其用途不同分为中和胺和膜胺两类。
中和胺
这类胺用来中和给水中的酸性物质,应具有碱性、挥发性以及不与Cu2+、Zn2+形成络离子的性能。
常用的中和胺
吗啉
又称对氧氮己烷、莫福林
环己胺
缺点:
价格高,温度高于510℃条件下,中和胺在蒸气中可能发生分解,不适于高参数锅炉。
Na2SO3的分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