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讲义

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讲义


转运工具:根据病人的病情、病种,准备抢救床、平车、 轮椅,并定期检查、维修,确保完备能用:为脊椎骨折的病 人准备硬板床;危重病人准备呼吸气囊氧气等;如遇成批 伤员,提前通知相关科室提供平车、担架等
其他:约束带、夹板……
实施
确认 交接
核对
监测
实施—确认
关键技术与实践难点
01
02
03
04
患者 设备物品 交流沟通 药品
危重患者院内安 全转运
目录
1 概述
3 2 转运危险因素
33
危重病人的 安全转运
4 专家共识
第一部分
概述
危重症病人:
危重症患者: 在原有(或没有)基础病的前提下,由于某一或某些原因
造成危及患者生命,器官功能短暂或较长期发生紧急病理生 理障碍,需要进行紧急和持续有效的气道管理,呼吸、循环 等生命支持手段的患者。
第二部分
转运危险因素
转运危险因素
病情因素
人员因素
系统因素 交流沟通
安全 转运
物品设备因素
药品因素
病情因素
循环系统:血压异常、心律失常、动静脉栓塞; 呼吸系统:低氧血症、呼吸道高压、痰液较多、剧烈咳嗽; 中枢神经系统:烦躁、抽搐、出血、高热等。
调查结果显示,危重病人转运时发生的不良事件中,31% 是与患者病情相关!最常见的问题是: 低通气、低氧、低血 压, 最严重的是心跳骤停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Hale Waihona Puke 专家共识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专家共识 ———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
分级转运:
根据患者的病情特征及临床实践等情况,从患者的生命 体征、意识状态、呼吸支持、循环支持、主要临床问题及转 运时间六方面进行评估,确定转运的分级及所需配备的人员 和装备,以实现资源优化、安全转运。
转运分级标准
转运人员配备标准
准备好充足氧气 药品设备准备充分 各种导联线缠绕整齐
交流沟通
电话通知接受科室:了解准备情况,告知时间。
负责转运的医生、护士及其他工作人员要对转运病人的病 情及经过清楚。
与患者的沟通。
填好危重病人交接单。
核对
病人的核对 设备的核对
监测—护送人员位置
必须拉起床栏 一护士站患者头侧 另一护士站在对侧双手扶床 上下坡时保持头高位
计划—药品
推荐药品:肾上腺素、阿托品、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 胺碘酮、利多卡因,……。
推荐:重症患者的转运需配备监护治疗设备及抢救药品。
计划—设备物品
安全?
循环:监护仪、除颤仪、注射泵、注射器、留置针、电消量?
毒液……;
报警?
气道:鼻导管、吸引器、简易呼吸器、呼吸机、氧气瓶 等;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患者循环功能稳定。 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SBP≥90 mm Hg,MAP≥65 mm Hg(舒
张压+1/3脉压差)
患者的准备
针对性的处理原发疾病: 疾病发作的控制或预防 导管的安置 创伤 ……
转运病人管道护理原则: 确保通畅、妥善固定、宁少勿多、防止感染
设备的准备
监测
记录:转运过程中患者发生的任何状况均需要如实记录。 质量控制:危重病人转运流程、质控标准
建立转运不良事件分析、报告制度。
推荐:转运过程中患者的情况及医疗行为需全程记录。
转运的交接
交接

安全转运的原则
论文总结
01
完善设备药物
04
02
无缝交接
充分评估
03
05
全面监测
专业团队、专业技术
第四部分
患者的准备
针对性的处理原发疾病 确保患者气道的安全 确保循环稳定
推荐意见:转运开始前应尽可能维持患者呼吸、循 环功能稳定,并有针对性地对原发疾病进行处理。
患者的准备
气道安全: 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转运中随时注意患者的
呼吸状态 循环稳定: 低血容量患者难以耐受转运,进行有效的液体复苏,必要时
或者连续供给、没有配备简易呼吸球囊或呼吸气囊漏气、 药物配备不足、静脉通路不畅或堵塞、监护仪功能异常、 电池电量不足、吸引器无负压或吸引力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在急诊患者转运发生的意外事件中,45.9% 与设备有关!
系统因素
选择的搬运工具不当; 搬运时体位改变; 转运中缺乏人性化设计; 转运等待,转运路线拥堵,无障碍设施少。
护士
转运 护士
监测
看、摸、问、听
不良事件
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
推荐:转运期间应提供必要的监测治疗措施,转运 过程中应尽可能保持原有监测治疗措施的连续性。
监测—看、摸、问、听
病情相关因素
设备相关因素
监测-病情观察及护理
• 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 转运中,护士全程陪同,始终站在病人的 头侧,随时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呼吸、脉搏、血压等生 命体征的变化,重视患者的主诉,及时发现问题,如颅脑损伤昏迷的 患者,途中重点观察瞳孔的变化,对光反射,同时注意有无呕吐等颅 内高压症状,加强呼吸道的管理;外伤及骨折出血的患者要注意观 察伤口包扎敷料渗透情况,骨折固定肢体的血循情况;内出血的患 者有无休克发生,重点观察病人的皮肤湿度、神志状况等,如有病 情变化应及时处理。
人员因素
没有安排合适的、足够的医护人员; 专业技能不熟练、责任心不强; 对风险没有预见性,不能及时有效处理意外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危重病人转运时只有75%配备了足够的医 护人员!
物品、药品、设备因素
缺少可携带的监护设备和相对完善的急救设备以及药品; 较常发生的与药品、设备相关的危险事件:氧气不能准确
第三部分
危重病人的安全转运
危重病人的安全转运
决定—需要转运吗?
决策者:主管医生 评估转运的必要性 评估转运的相关危险因素 患者的知情同意
2010年中华医学会拟定《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 推荐1:重症患者转运的目的是使患者得到必要的诊治, 转运决策应充分权衡获益与风险。
计划
人员
计划
设备药品
转运装备配备标准
我们的目标:
流动!无缝隙!连续! 谢谢大家!
交流沟通
计划—人员
由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医务人员完成 参与重症患者转运的人员应接受相应的培训 病情不稳定时,主管医师陪同。
计划—交流沟通
研究方法与思路
推荐:转运前应与接收方及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做 好充分准备,以保证转运安全。
接受科室:床位、病情、
A
所需设备、药品。
B
转运人员:转运路线、
病情、特殊治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