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M1332外圆磨床说明书

M1332外圆磨床说明书

M1332B型外圆磨床 使用说明书最大磨削直径ф320mm最大磨削长度 3000mm出厂编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目录 名称 编号 页数 目录 M1332B-SB-00 共 3 页 安全使用要求 HB05-2-00 共 23 页注意事项 MB1332B-SB-01 共 1 页 主要用途和特征 M1332B-SB-03 共 1 页 主要规格与参数 -SB-04 共 4 页 机械系统 机械传动原理图及说明 M1332B-SB-05/1 共 3 页 操作手轮、手柄示意图 -05/2 共 3 页 -05/3 共 1 页 齿轮、齿条、丝杆、螺母 主要参数明细表 滚动轴承明细表 -05/4 共 1 页 皮带、橡胶管、密封件明细表-05/5 共 2 页 主要部件结构及性能 -06 共 7 页 液压系统 液压原理图及说明 M1332B-SB-07/1 共 3 页 液压元件型号规格明细表 -07/2 共 1 页 液压管路图 -07/3 共 1 页 结构示意图 -07/4 共 3 页 名称 编号 页数 电气系统 电气文件目录 M1332B-SB-08/0 共 1 页 电气设备位置识别代号表 -08/1 共 1 页 电气原理说明 -08/2 共 2 页 电气原理图 -08/3 共 5 页 电气设备清单 -08/4 共 5 页 机床互连图 -08/5 共 4 页 电气设备安装图 -08/6 共3页 配电板位置图 -08/7 共 2 页 润滑系统 润滑系统图及说明 M1332B-SB-13/1 共 1 页 吊运与安装 吊运图 MB1332B-SB-14/1 共 1 页 安装地基图 M1332B-SB-14/2 共 3 页 机床移动部份极限位置图 -14/3 共 4 页 开车注意事项 形象化标牌图及其说明 M1332B-SB-15/3 共 4 页 机床操作方法 -15/4 共 3 页 附件、备件及易损件 随机供应的附件目录 M1332B-SB-17/1 共 2 页 特殊订货供应的附件目录 -17/2 共 1 页 随机供应的备件及易损件 -17/3 共 1 页 备件和易损件目录 -17/4 共 4 页 附录 名称 编号 页数 一般电气设备的保养与维护 HB05 – 2 - 4 共 1 页 - 6 共 2 页 一般液压设备的故障产生原因及消除方法 机床开动须知 HB05- 2 - W7 共 1 页 砂轮的静平衡方法 - 8 共 1 页 安装水平的调整 -W18 共 2 页 切削液(冷却液)的牌号与稀释 -23 共 1 页 企 业 标 准 编号 HB05-2-00根据 代替 类别 上 海 机 床 厂 有 限 公 司 安 全 使 用 要 求 共 23 页 第 1 页 目 录 1危险区………………………………………………………………(2) 2储运、安装、调整、使用、维修、保养时的安全注意事项……(3) 3紧急情况的应付方法………………………………………………(19) 4与安全有关的文件信息……………………………………………(19) 5外购件有关安全方面的资料和使用说明…………………………(19) 6机床发生下列情况不使用警告信息………………………………(20) 7噪声检查……………………………………………………………(20) 8责 任……………………………………………………………(20) 9培 训 (21)注意用户应严格遵守本安全使用要求。

对于特殊结构的机床还应遵守我公司设计人员规定的其它补充要求。

1危险区 机床在静止或运转时,可能使人员伤害、设备损坏的区域为: a)操作区、维修区; b)移动部件的移动范围; c)其它危及人身安全的场合(包括噪声、油雾、粉尘等)。

 2储运、安装、调整、使用、维修、保养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2.1储运 2.1.1储存机床的储存应符合下列要求: a)确保有足够的稳定性; b)应采取有效的防雨、防潮、防鼠害的措施,并且通风良好; c)定期检查存放地的情况和包装状态。

 2.1.2吊运与运输警告使用承载能力不足的起重和运输设备以及不按本说明书的要求吊运与运输机床,将有导致机床倾翻或跌落的危险。

2.1.2.1在起吊与运输机床前,必须确认起重和运输设备的承载能力足以承受机床包装箱的安全起吊与运输。

 2.1.2.2在机床包装箱箱面涂有重心标志,其位置与机床箱的重心一致。

机床吊运时,应注意按包装箱面标志的重心位置起吊,防止机床翻倒。

 2.1.2.3按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吊运机床,并将机床的包装箱稳妥地固定在 运输设备上。

机床的运输应平稳驾驶,确保机床安全可靠的运至安装现场。

2.1.2.4在机床运至安装场地并开箱清点完毕后,将机床由安装场地搬运至安装基础上。

机床的搬运过程必须注意: a)使用的起重设备的负载能力应大于机床毛重。

按本机床使用说明 书的“吊运图”在机床上特备的吊运圆孔中插入相当的钢管(若机床上无特备的吊运孔时,可利用特备的吊钩或吊环)套上钢索,在钢索可能触及机件的地方,应垫以木块或橡皮等软物以免擦伤机件及漆面,并注意不使手轮、手柄、软管、电器和防护罩等的突出部份被钢索挤坏。

机床起吊至50mm~100mm高度时,先检查重心是否正确,肯定无歪斜和无不稳定情况后再将机床吊运至需要地点。

机床放下时应缓慢并平稳。

 b)在安装现场无起重设备的情况下,可在箱底垫入几根直径为 45mm~70mm相等的钢管,用撬棒或铰盘带动使其在上缓缓滚动。

注意箱底在钢管上滚动时的倾斜角度不大于15°,运输至需要地点的附近后,再抽去箱底,安置机床。

 2.2 安装 注意●机床应避免安装在有震动(冲击设备的附近)和阳光直射的地方;●机床的周围环境应保持清洁。

在机床的周围的操作者活动区域应采取防滑措施,以防止操作者滑倒。

 2.2.1机床应安装在平整而牢固的基础上。

在安装机床的车间地坪能满足机床要求的承载力和平整要求时,可不另做地基,否则应根据“机床基础图”的要求,在安装前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内做好机床的基础。

 机床的基础应按“机床基础图”的要求由土建专业人员进行基础施工图设计。

“机床基础图”上所示的深度是指在正常坚实土壤情况下的最低数值。

基础施工图设计应按当地的土质状况确定基础的混凝土标号、配筋和深度等。

对比较松软的土壤,基础深度应在“机床基础图”所示的深度基础上适当加深,特别在沙土壤与新土堆填起来的地区应加打基桩并加石块充实座基。

机床的基础应整体混凝土浇制。

对于带地坑的大型机床的基础应采取防渗漏的措施。

在灌入混凝土时,应按图示位置预埋电力进线管,进线管建议采用耐蚀性较好的镀锌钢管,端部至少高出基础100 mm,另一端连在插入土壤1米深以下的接地金属棒上。

基础浇好后,应有二十八天的养护期。

在养护期满后,以两倍于机床的重量平均压在基础上至少七天,使其下沉达到稳定。

 2.2.2 机床安装应远离污染源(如油雾、水雾、强烈振动、冲击等), 必要时还应采取隔离措施(如隔离网罩、防振沟等)以防止外来污染影响操作和维修。

 注意采用防振沟隔振的机床基础,应采用有足够强度的盖板(如木板盖或钢盖)盖平,预防操作人员及行人陷入防振沟带来危险。

 2.2.3机床应根据使用说明书的“极限位置图”的要求选择安装位置,并确保机床移动部件(如工作台、砂轮架或磨头等)运动至极限位置时,应满足最小挤压距离(即移动部件与其他物体的最小间隔距离)大于500mm。

必要时应安装涂有安全色的护栏,其安全色的要求应符合GB2893的规定。

警告如果机床的移动部件(如工作台、砂轮架或磨头等)运动至极限位置时与他物体的最小间隔距离不大于500mm,将可能产生碰撞或挤压行人的危险。

 2.2.4 机床安装时还应确保机床正常操作和维修空间。

其与屏障、或相邻机床的最外端应有足够的尺寸,满足人身最小挤压距离。

其安全距离应符合GB12265的规定。

操作区应采取防滑措施。

 2.2.5 按照“机床基础图”放置调整垫铁。

机床放置调整垫铁上,粗略调 整垫铁使机床放稳,机床安置到位后才能拆除移动部件(如工作台和砂轮架等)的固定紧固件。

然后,按以下顺序操作: a)平稳吊起砂轮架及工作台(或拖板)。

对于使用滚动体的机床应抽 去导轨间的垫板木块(或橡胶垫)和其它垫块。

用清洁棉纱布蘸上煤油拭去移动部件导轨面的防锈涂料,擦净擦干后再涂上一层机油。

清洁导轨接触面后,重新将部件安装在导轨上(当机床使用滚动体时,应首先将滚动体正确的放置在导轨上); 危险在移动部件(如工作台、拖板、砂轮架等)吊运前,必须确认起重和运输设备的承载能力足以承受部件安全起吊,并按本说明书的要求吊运,并放置稳妥。

否则,将会产生部件倾翻或跌落的危险。

 b)安装防护罩、手轮及传动带等。

转动手轮并调节传动皮带的松紧,检查机床运动是否正常; c)转动调节手轮,使工作台(或拖板)、砂轮架导轨副及齿轮齿副、 丝杆副正确啮合; d)按接线标记正确接入各液压(气动)管线; e)按机床使用说明书的规定精调安装水平; f)按机床使用说明书的规定给各个油箱或油池加入液压油; 警告●液压(气动)管线以及电箱的导线的连接错误,将可能造成机床的运转程序动作出错而产生危险。

 ●液压(气动)管线的连接管接头紧固不紧,将可能产生液压油(气)的喷射危险。

g)按接线号正确接入各电箱连接线。

 警告用户在接通机床的电源前,必须确认接入各电箱的电源符合机床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导线的连接必须正确。

否则,将可能造成电气设备的损坏或导致安全隐患。

 2.2.6 引进电源的总接地端子的接地要求应符合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接地线应采用多股铜芯软线并与接地铜排连接。

 2.2.7 机床与厂房的接地系统连接应可靠。

 2.3 调整 2.3.1 液压调整 a)油泵及系统压力调整 当压力计的指示压力未达到或超过说明书规定值而引起性能影响时,可将工作台处于低速或停止位置上进行调整,将各相应压力阀(如减压阀、润滑油稳定器)的螺母拧下,旋转调节螺钉。

必须注意在调整时将相应的压力计打开,避免盲目调整而造成故障,调整后将螺母锁紧,同时注意压力数字有否变动,然后将压力计关闭或调整到最低压力档。

 b)润滑油量调整 当发现导轨润滑油过多(过量溢出导轨或产生移动部件浮动)或过少时(移动时产生爬行现象或导轨表面无润滑油层),可调整润滑油稳定器上的调整螺钉,一般如油量过多,则首先检查压力是否过高,确认压力过高,须降低压力。

如油量过少则相反。

 2.3.2工作台调整 a)对于液控的工作台移动式机床应打开工作台放气阀,移动工作台 来回往复数个来回,排尽油缸及系统内的空气,然后关闭放气阀; b)根据工件的要求调整锥度。

 2.3.3机床使用以前应按以下内容检查并调整机床:a)检查油池及油箱的油液高度是否达到液位指示线; b)检查油液牌号及质量是否符合使用说明书的规定; c)检查油管及电器管、冷却水管等是否扎紧固定,是否有缠绕,拉断 的危险; d)各操作手柄(手轮)应置于关闭或卸荷位置; e)砂轮架(磨头)置于后退位置; f)各运动部件不应互相碰撞; g)检查油泵电机运转方向是否正确,运转是否正常; h)检查主油路、辅助油路及润滑油路的压力,是否符合使用说明书的 规定(有卸荷功能要求的机床,主油路的压力应调至最低,并应将卸荷操作手柄转至停止位置,然后检查压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