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活与哲学第十课训练(含答案)

生活与哲学第十课训练(含答案)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十课练习卷一、单选1.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沟。

”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A. 人类历史有可能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沟B.只要敢于否定一切,历史就会向前发展C. 要敢于否定,树立创新意识,D.要敢于蔑视权威,抛弃书本2. 辩证的否定是①事物的自我否定②事物发展的环节③事物联系的环节④绝对的否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看,新制度必然代替旧制度,新的社会形态必然代替旧的社会形态,从哲学上说,新社会对旧社会的否定是①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一个质变的过程②彻底砸烂旧社会的一切③“扬弃”④社会发展的中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4.“辩证法的特征和本质的东西并不是单纯的否定,并不是任意的否定,而是作为联系的环节、作为发展的环节,是保持肯定的东西,即没有任何动摇、没有任何折中的否定。

”列宁的这段话表明辩证的否定是①是事物自己否定自己,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决裂②是实现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③是吸收、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④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质是“扬弃”A. 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④5,人类在发明创造活动中,对某一事物的“习惯性”思维往往制约着人们的发明眼界。

而对这种“思维定式”的有意识破除,则可使人们产生出许多新的发明和创造。

这就要求我们①解放思想,破除一切传统观念②在思维过程中,要进行合理想象,大胆创新③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④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6、创新对社会进步和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表现在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④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表现在①创新更新了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②创新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③创新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④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动力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8、下列对创新的说法正确的是A、创新是对真理的发展B、创新是对真理的完全否定C、创新是对真理的继承D、创新是对真理的完全肯定9、自从20世纪80年代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便诞生了一门以0.1~100纳米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新科学,这就是纳米科技。

目前纳米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光学、医药、半导体、信息通讯,一个新时代——纳米时代正在到来。

这说明①随着实践的发展,人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和扩展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③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新的物质手段④科学的认识对实践有巨大促进作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0、在各项创新中处于先导地位的是A、理论创新B、体制创新C、加大资金投入D、文化创新11、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根本要靠科技进步和创新。

要通过科技创新①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②实现从资源消耗型经济向资源节约型经济的转变③实现以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增长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增长转变④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A、②③B、①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2、种子发育为植物是A、事物的量变过程B、事物自身否定的结果C、外力作用的否定D、新事物与旧事物一刀两断13、没有新物种对旧物种的否定,生物就不会进化,人类就不会出现;没有新的社会形态对旧的社会形态的否定,社会就不能发展。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发展,都是新旧事物的相继更替。

否定意味着新旧事物的决裂,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折。

这段话主要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A、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B、量变的过程C、克服和保留的统一D、事物联系的环节14、成语“吐故纳新”包含的哲学原理是A、新事物曲折中前进的原理B、辩证否定的原理C、对立统一原理D、量变质变的关系原理15、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作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镜;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

把这一观点用于向外国学习的问题上,应该坚持A、肯定中有否定B、肯定一切C、否定一切D、赞成和反对的统一16、辨证否定的实质是A、抛弃B、克服C、保留D、扬弃17、唯物辨证法的总特征是A、联系、发展、矛盾B、联系、发展C、矛盾D、创新18、唯物辨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联系、发展、矛盾B、联系、发展C、矛盾D、创新19、唯物辨证法的根本要求是A、联系、发展、矛盾B、联系、发展C、矛盾D、创新20、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我们也必须采取有分析、有选择地吸收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是全盘照搬,也不是一概排斥;既反对崇洋,也反对派外。

我们采取这样的态度,其哲学理论依据是A、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点B、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的观点C、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D、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点21、司马光看到小孩掉入水缸,他不是按照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

这件事情给我们的启示是A、办事情必须充分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B、必须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坚持两点论C、办事情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创新思维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22、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A、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多方面的创新B、先有理论创新,后有实践创新C、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决定因素D、理论创新无止境23、下列说法符合辩证否定原理的是A、把写好的字又涂掉B、将虫子踩死C、改革是自我完善和发展D、将小麦磨碎24、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就要求我们:A.否定过去的一切B.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C.要有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创新精神D.着眼整体,顾全大局25、2007年2月3日,我国成功将自主创新的第四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送入太空,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的性能和可靠性。

此系统已在测绘、电信、水利、交通运输、渔业、勘测、森林防火和国家安全等领域逐步发挥重要作用。

这反映出:①创新更新的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创新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③只要敢于突破成规陈说,就能推动技术进步④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科学技术的进步是通过创新来实现的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二、非选择题26、辨析:辨让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意味着只要有革命批判的精神,就能创新。

27、建设创新型国家要让创新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其前提是把对真理的追求作为创新的主要动机。

只有永无止境地探求未知、追求真理,才不会急功近利,才有持续创新、不畏艰辛的动力。

爱因斯坦说过,“在科学殿堂里有三种人:一种人为了谋取功利,另一种人为了满足兴趣,再一种人为了追求真理。

天使要把前两种人赶走,只留下第三种人”。

(1)从哲学上讲,“天使”“留下的第三种人”应该怎样对待真理?(2)从哲学上讲,为什么“让创新成为一种生活方式”?(3)结合你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举例说明你打算怎样“让创新成为一种生活方式”?(3个以上)二、非选择题26.27.一单选1-5CADCD 6-10 DCACB 11-15ABDBA 16-20 BADBC 21-25 DDDCA 26-27CC二双选28、CD 29 、AD30、(1)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辩证否定既不是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的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2)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因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知识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

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和发展。

(3)把辩证否定的实质与辩证否定的要求混为一谈是错误的。

31、⑴之所以要坚持“创新”,是因为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和革命批判精神的根本要求;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这是迎接未来科学技术挑战的需要——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6分每点2分)(2)创新精神要解放思想,破除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和实际、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做到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3分)发展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创新就是要站在上升的、前进的、发展的立场上,去促进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成长和壮大,实现事物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敢于否定。

(3分)但不是否定一切,而是抛弃旧事物中消极的过去的腐朽的东西,吸收和发扬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旧事物根本没有的富有生命力的新内容。

(3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