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C管桩(锤击法)试桩施工方案1 工程概况拟建“东莞市中堂燃气热电联产项目”。
位于广东省东莞市中堂镇吴家涌第二工业区南面,庙水路西侧,南距北王路约100m,北距东江北干流约300m。
场地东西长约380m,南北宽约430m,该工程采用预制管桩基础,本次施工试桩拟采用锤击法施工,试桩工程量为:PHC 600 AB(130)桩长25米共3棵,PHC 600 C(130)桩长25米共15棵,PHC 500 AB(100)桩长18米共3棵,PHC 300 AB(70)桩长18米共4棵,共计25棵。
2 试验段说明2.1试验目的a、确定打桩工艺流程是否合理。
b、检验拟定的打桩顺序是否合理。
c、找出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点、难点及意外情况的处理措施。
2.2 人员准备施工员4人负责试桩期间各种工序施工2.3 机械设备主要机械设备配备表序设备名称型号单位数量(台)用电量1 锤击桩机HD80 台 1 70KW2 锤击桩机HD62 台 1 70KW3 汽车起重机25t 辆 14 运输车辆辆 25 电焊机台 23 技术方案3.1 桩位布置按正方形布桩,按桩间距2.5m,具体见示意图。
3.2 工艺流程3.2.1 制定打桩工艺流程为提高对地基的挤压效应,采用十字型钢桩尖,拟定的施工顺序为,横向先从T1施工,然后向外依次顺序打桩,纵向从一端向另一端排依次打打桩。
3.2.2打桩程序:测量定位一桩机定位一吊桩插桩一桩身对中调直一锤击沉桩一接桩一再锤击沉桩一测量三击贯入度(记录最后三米锤击数)—终止锤桩一移位施打下一桩。
3.2.3 管桩的验收、起吊、运输和推放a.管桩起吊运输中,必须保持平稳,避免剧烈振动和冲撞,管桩起吊采用两端挂钩吊.b.管桩外观质量和管桩尺寸允许偏差符合《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图集号:10G409)①管桩外观质量不允许出现:粘皮和麻面、桩身合缝漏浆、内外表面露筋、局部磕损、表面出现裂缝、断筋和脱头、桩套箍凹陷、内表面混凝土坍落、接头及桩套箍与桩身结合面出现漏浆和空洞及蜂窝。
②2、管桩的允许偏差如下(mm):壁厚正偏差不限~—5”长度均0.7%~—0.5%L 端部倾斜≤0.5%D外径+5~—4 壁厚正偏差不限~0保护层厚度+10~—5 桩身弯曲度≤1/1000桩端板外径0~—1 桩端板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桩端板内径0/u—2 桩端板外侧平面度0.2c.管桩堆放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堆放场地必须平整、坚实,不得产生不均匀沉陷。
②管桩推放时,如现场平整度不够,底层桩须在距桩端0.2L(L为桩长)处加垫垫木。
各层间可以不放垫木直接堆叠。
③管桩的堆存层数不超过八层。
3.2.4现场测量放线定位a.根据测量基准点用全站仪放出各轴线,由专职测量员定出桩位,桩位定位误差不得大于20mm,桩中心插上木桩,木桩上由钢钉精确定出桩位,周围撒上白灰线作标志,便于打桩时桩位的查找。
请监理人员检查验收,合格后转入下道工序施工。
b.施工过程中,对测量控制点定期核对,每天不少于一次,施工过程中对桩位随时检查校正桩位,确保桩位准确无误。
c.按图纸要求,桩顶标高控制在2.5M的位置。
3.2.5 桩机就位及打桩a.将桩机移至桩位中心,观察水平仪和挂在桩架上的垂球,调平机身,四周垫稳。
b.第一节桩送至桩机前。
桩尖焊接后,进行插桩,用桩机上的吊勾喂桩,采用一点绑扎,吊点宜选在四分之一处,对准桩位将桩落下(桩位事先用钢筋棍钉出),要桩位正。
将桩锤轻轻放下,初次调整桩垂直度。
将桩打入2-3m时再次调整桩身垂直度,保证第一节桩垂直度控制在0.5%以内,否则,应将桩及时拔出重新插桩施打。
桩身垂直度要通过立于桩机前方、侧面的两台经纬仪指挥桩机司机移动桩机架调整。
桩停打时的垂直度不得超过1%3.2.6 吊桩、插桩a.管桩起吊就位:当桩端距离桩机5m以内时,可将、卷扬机钢丝套在桩端0.2L(L为桩长)处单点起吊,待管桩基本垂直后再提升桩帽,并将桩喂入桩帽,然后扶正就位。
b.将桩垂直地对准桩位中心灰线圈内,缓缓放下插入土中,起动打桩机轻打,将管桩打入土中0.5m或1.0m后调整桩身垂直度。
3.2.7 打桩每台打桩机均要先选用3根工程桩作为试打桩,并记录最后10击贯入度。
打桩过程中只要锤芯跳动正常即可正常打桩,要求:桩锤、桩帽和桩身应保持在同一纵轴线上,宜重锤轻击,低锤重打,每根桩一旦施打要连续施工,如需停打,应尽量缩短停锤时间(一般不超过6h)。
要求打桩过程中认真作好记录,尤其最后一阵贯入度的记录,并且注意观察桩身进入速度和反弹情况。
3.2.8 接桩:采用端板焊接连接,桩顶端距地面1m左右就可接桩,接桩前先将下段桩顶清理干净,然后把上段桩吊放在下段桩端板上,接头处如有空隙,应采用锲形铁片全部填实焊牢,拼接处坡口槽电焊应分层对称进行,焊接时应采取措施减少焊接变形,焊缝应连续饱满(满足三级焊缝),焊后应清除焊渣,检查焊缝饱满程度。
接桩宜在桩尖穿过较坚硬的土层后进行,接桩采用2台电焊机同时分层对称焊接,接桩时上下段桩的中心偏差不大于5mm,节点弯曲矢高不得大于桩段的0.1%。
3.2.9送桩a.选择具有一定的刚度送桩工具送桩,以防刚度偏小压碎桩顶,送桩器断面应平整,器身垂直。
b.一根桩原则上应一次压入,中途不得人为停压,确需停压时,亦应尽量缩短停压时间,压桩至送桩的间隔亦不宜过长,如做不到随压随送,也需在下班前送完。
c.送桩时应预先算好送桩深度,并在送桩杆上作出明显标志,用水准仪严格控制,以保证桩顶标高准确,桩顶标高允许偏差为±50mm。
3.3.0停打标准本次施工工程桩的打桩控制设计采用标高控制(即进入各土层的工程桩均打至设计标高),打桩过程最终10击贯入度作为参考。
4 施工记录4.1 施工时,应由专人做好施工记录,开始压桩时应记录桩每沉下1米油压表压力值,当下沉至设计标高或两倍于设计荷载时,应记录最后三次稳压时的贯入度。
4.2 打边桩注意观察打桩对路基的挠动。
5、施工质量控制5.1测量a、现场使用的测量仪器必须经计量部门年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b、复核测量基线、基点和高程点。
c、对于测量仪器进行经常性检核,以保证测量精度,满足施工要求,各部位测量标准,严格按照工程测量规范控制。
5.2沉桩a.施工前每个工程技术人员必须认真阅读地质资料和设计图纸及文件,及详细了解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与设计要求,以确保打桩施工顺利进行。
b.打桩前应对每根桩的孔位进行详细触探,若发现为地下障碍物引起的偏位,应立即清除,然后用碎石与素土夯实,防止因地下障碍物引起偏位,确保桩能顺利贯入。
c . 施工人员应熟悉施工图纸,按施工图准确定位放样,样桩偏差控制在20mm以内。
先进行自检,复核无误后,会同监理共同验收,并填写技术复核单,双方签字盖章。
d.现场的技术员,在打桩前应对管桩逐根检查,检查内容:桩的几何尺寸,桩身是否存在蜂窝,麻面,露筋,裂缝等。
检查后,应及时做好原始记录,对不符合要求的桩,必须挑出,不得打入。
e. 施工人员应熟悉图纸弄清桩长、规格、型号及样桩编号,记录员应标好尺寸线,经检查无误后,方可插桩,桩尖必须对准样桩中心,发现偏位超出5cm时,应拔出重插。
f. 严格控制桩垂直度,每根桩必须用2台全站仪进行双向校正,使垂直度控制在0.005L以内。
g. 预应力砼管桩,在接桩时,应垂直校正好后进行焊接。
7 施工后桩体的保护控制及处理措施a.施工完毕后,应对桩顶进行保护及时回填。
b.禁止桩机等大型设备在桩顶处行走。
c.派专人负责保护。
8安全措施及文明施工8.1现场施工用电a .现场做好防触电安全防范措施,电缆电线按规范要求架高,与绝缘固定接头不得有破损,用电设备等必须有接零接地保护装置,电源开关箱要符合要求。
b. 所有电器设备,非电工人员不得乱搭乱接,设备开关要有专人使用,电工人员应持证上岗。
c. 所有电器设备实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不用时应及时切断电源,下班后要锁好开关箱。
8.2 安全措施a. 作业时应设围栏和标示,非作业人员应离开机10m以外,作业人员不得靠近桩机底座的升降部位。
b. 起重机在吊桩和落桩过程中保持稳定,严禁行走及调整,桩不得在空中停留。
c. 作业人员应密切配合,随时调整桩的垂直度以免断桩。
d. 打桩时如液压温度达80°待降温后再继续施工。
e. 在施工中出现浮机现象时应使桩机先回位,然后再继续施工。
8.3 电焊作业安全操作、规程a. 电焊工必须经过有关部门安全技术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独立操作上岗;明火作业必须履行审批手续。
b. 电焊机外壳必须接地良好,其电源的装拆应由电工进行。
c. 电焊机开关箱拉合时应戴于套侧向操作。
d. 电焊机必须有空载降压保护器或触电保护器。
e. 焊钳与把线必须绝缘良好、连接牢固,更换焊条应戴手套。
在潮湿地点工作,应站在绝缘胶板或木板上。
f. 清除焊渣,采用电弧气割清根时,应戴防护眼镜或面罩,防止铁渣飞溅伤人。
g. 雷雨时,应停止露天焊接作业。
h. 工作结束,应切断电源。
8.4文明施工a、场容管理现场材料堆放,施工机具安排应按施工平面规划进行,做到材料堆放井然有序,施工机具操作方便。
b、环境卫生管理施工现场应安排工人每天进行卫生清理,做到整洁有序,无污水、污物出口畅通、不积水、不发臭、不污染周围环境。
不乱倒生活污水及垃圾。
c、环境保护管理防止大气污染,建筑施工垃圾要及时清理.防止噪声污染。
9 保通措施a.由现场经理全面负责路基试桩施工期间的保通工作。
b.将施工段落完全封闭,入口设置友情提示牌:“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非施工人员、车辆请不要进入施工现场”。
c.施工期间,施工人员统一着装,方便管理。
d.施工前及施工休息期间,保通负责人和安全负责人要向施工人员宣传保通和安全注意事项。
e.如业主及路政部门要求有新的保通措施,我标段将及时按照业主及路政部门要求采取措施。
主要机械设备配备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