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九年级语文试题(卷)(人教版)(考查范围:1-3单元,侧重第3单元)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学生直接在试卷上答题;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积累运用(20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言行相顾孤军奋战涕泗横流化为乌有B.怒不可恶重蹈覆辙媚上欺下断章取义C.无与轮比气吞斗牛恪尽职守强聒不舍D.不二法门恼羞成怒自知之明郭然无累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他活过的八十四年,经历了登峰造极....的君主政体和曙光初现的革命年代。
(比喻达到顶峰)B、不论他正义的愤怒多大,总会过去,恼羞成怒....的伏尔泰总会让位于心平气和的伏尔泰。
(因羞愧到了极点而发怒)C、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句或一段)D、上帝在这对男女的眼睛中看到了无与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其中还含着一种新的东西。
(没有能比得上的)3、根据提示完成下列默写(7分)①,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②,叶底黄鹂一两声。
(晏殊《破阵子》)③江山如此多娇,。
(毛泽东《沁园春雪》)④《观刈麦》中最能体现割麦农民的劳动艰辛而又企盼延长干活时间这种矛盾心理的诗句是“,”。
⑤毛泽东《沁园春雪》中化静为动、气势奔放的句子是“,”。
4.阅读下面的话,找出有语病的一句并修改。
(2分)A、联合国人口司13日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2050年时,世界人口总数将从2007年的67亿增至92亿。
B、值得注意的是,新增的人口将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到2050年,欠发达国家从2007年的54亿增加到79亿。
句有语病,应改为5.读施耐庵《水浒》,说梁山泊好汉。
(7分)(1)有一位好汉“身长八尺,腰阔十围”,曾“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火烧瓦罐寺”、“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这位好汉名叫,他的主要性格特点是:(2分)(2)那位“雄猛千夫惧”的好汉武松,先前在景阳冈上“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躺着一个锦皮袋。
”他深受百姓爱戴,阳谷县知县曾举荐他做了步兵都头。
后来武松被逼上梁山,他上梁山的主要起因....是:(2分)(3)梁山众好汉有勇有谋,各显神威,“林冲棒打洪教头”,“吴用智取生辰纲”,“宋江怒杀阎婆惜”,“汴京城杨志卖刀”——好汉们的这些壮举,都极富传奇色彩。
请从这几则故事中任选你印象最深的一则,依据原著内容简述其主要情节。
(不少于50字)(3分)二、综合性学习(5分)6、在孔子诞辰2557周年纪念日前后,各地开展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如“祭孔大典”、“儒学论坛”、文艺晚会等等。
某校也准备举办“校园孔子文化艺术节”,来纪念这位中华民族的先哲,以表达对这位千古风流人物的敬意。
拟向全校师生征集活动方案,择优录用。
还等什么,请你赶快设计吧!(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为这次活动确定一个主题。
(2分)(2)请你围绕活动主题设计三个板块的内容,每个板块拟一个合适的名称,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似。
(3分)三、阅读(45分)(一)阅读《读书与读网》,完成7~10题。
(13分)读书古已有之,每个人从小到大唯有与书本进行亲密接触,才能获取知识、提高智力和丰富思想。
而读网则是当代人专有的“眼福”,网络是二十世纪后期电子科技发展带给人类的一份厚礼,彻底改变人们原有的工作与生活常态,乃至日渐动摇人们的固有阅读方式。
我们通常所说的“读书”是指阅读纸质的书本,但在不远的将来,除了纸质书外,越来越多的恐怕是非纸质的电子书,人们所乐意接受的也肯定是后者而非前者,毕竟人类将别无选择地要进入数字化生存的时代。
在比纸质书本更方便阅读或携带的电子书本风行之前,读书还是以纸质书本为主,传统的阅读方式自然应该占上风。
但现在事实又如何呢?我们所看到的是,一台电脑接上一根网线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就再也无法抗拒电脑显示屏的诱惑了,以致纷纷放下手中阅读的纸质书本。
尤其对广大青少年来说,放弃读书而选择读网已经成为不可阻挡之势。
其结果是,阅读书本的人数在急剧下降,而在线阅读的人数在快速上升。
作家换笔,读者上网,这是一个尴尬的现象。
本来,作家纷纷弃笔而改用键盘写作,为的是减少劳动量增加出产量,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
按理说,换笔后作家创作的产量上去了,出版社出版图书的速度越来越快了,书店里可挑的书本越来越多了,广大读者的笑脸也应该越来越灿烂了,但事实并非如此。
恰恰相反,作为阅读主体的青少年,越来越迷恋的地方不是书店而是网吧。
他们不喜欢读书,而喜欢读网。
网络时代的“厌书症”就此出现了,为此有人欢喜有人忧。
喜之者认为“阅读”原来是如此轻松有趣,手握鼠标在显示屏上指指点点,想去哪里就到哪里,想读什么就见什么;忧之者认为网上“阅读”其实是一种浏览,是一种对信息的简单占有,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真正阅读,如果非要与阅读挂上钩的话,那是对阅读的亵渎。
在无处不“网”的时代里,读书还是读网,这将是许多人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读书让人成为读者,读网让人成为网民。
我们不知道全国目前究竟有多少以书本为阅读对象的读者人数,但我们知道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05年6月30日,全国上网用户总数已达到亿人,网民数和宽带上网人数均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
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中国的网民数量将成为世界第一。
想想五六年前,从上到下皆倡导全民阅读,但我们离“书香社会”的目标似乎越来越远。
相反,随着读网人数的快速增长,创建网络社会的美好图景已近在眼前。
读书是少数人的事,读网将是多数人的事,这种趋势似乎已无法改变。
当越来越多的人不再读书而去纷纷读网的时候,我们自然希望有一些人能够从网络中适时抽身而退,重新亲近书本。
就本人的经验而言,多年的网民生活并没有给我带来活力,而是无边无助的困顿。
而读书则让我不断获得一种精神操练,进而达到自我认识和心灵净化,以致让人感觉到在通往精神宫殿的道路上,不断增添生命的新鲜活力。
7、为什么说“作家换笔,读者上网,这是一个尴尬的现象”?(3分)8、网络时代出现“厌书症”,有人欢喜有人忧。
“喜之者”与“忧之者”各自的观点有何不同?(3分)9、对于网络时代出现“厌书症”现象,你是如何看待的?(3分)10、对于阅读,你是以读书为主还是以读网为主?在今后学习以及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你将如何处理好读书与读网的关系?(4分)(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5题。
(16分)○11945年7月25日,邱吉尔参加波茨坦会议后,匆匆赶回伦敦,等候英国战后首次大选揭晓。
然而,选举结果对邱吉尔来说,不啻晴天霹雳:他代表的保守党败北,工党领袖克门特·艾德礼当选为新首相。
○2“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邱吉尔一下子跌坐在椅子里,苦苦思索着。
为什么一旦赢得了和平,战时杰出的领袖就会被人民毫不犹豫地抛弃?他的妻子安慰道:“这也许会因祸得福吧。
”邱吉尔回答:“看来目前福运全被笼罩了。
”○3人们都推测邱吉尔将激流勇退,告老还乡。
可是,他不甘失败,雄心依旧,继续当了六年反对党领袖。
1951年10月,保守党东山再起,邱吉尔再度出任首相。
○4邱吉尔重新执政时,年已七十六岁。
人们认为,他会把权力移交给比他年轻二十三岁的安东尼·艾登。
不料他嗜权如命,一再拖延退休日期。
起先说等到伊丽沙白女王加免冠礼后,接着说要等到开完日内瓦会议。
几年过去了,邱吉尔仍然稳坐在唐宁街十号。
终于,他的健康日益衰退,再加上舆论的压力,他只好自我解嘲说:“我老了,要退休了,安东尼也不会长生不老。
”1955年4月5日,他宣布辞职。
○5退休生活远不是轻松愉快的。
邱吉尔在给艾森豪威尔的信中流露出内心的感情:“我一方面由于不再任职而减轻了负担,另一方面每逢看到国际上某个重要的外交会议竟在自己不在场的情况下照开不误时,便产生一种剥夺得一丝不挂的感觉”。
○61958年,尼克松在访问伦敦期间,特地前往邱吉尔的寓所拜访。
当他进屋时,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八十四岁高龄的邱吉尔躺在一张斜椅上,眼睛半开半闭,一副老态龙钟、行将就木的模样。
他的声音颤抖。
问候声轻得几乎听不见了。
这时,他艰难地伸手拿了一杯白兰地酒,一饮而尽。
不一会儿,这位已经是风烛残年的老人奇迹般地苏醒了过来,眼神恢复了,口齿也清楚了,显得精神焕发,居然和尼克松滔滔不绝地整整讨论了一小时国际形势。
○7尼克松起身告辞时,邱吉尔一定要送到门口。
他挣扎着站起来,在两名助手的搀扶下步履蹒跚地朝门口走去。
门打开了,记者蜂拥而上,照相机和电视摄影机的闪光灯发出的强烈灯光,照得他们无法睁眼,这时,邱吉尔反应敏捷,一把推开助手,昂首挺立,目光灼人,举起右手伸出两指,做了个象征胜利的“v”字手势。
○8在摄象机前,邱吉尔这颗老牌明星依旧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无怪乎尼克松赞叹道:“高龄可以征服他的身体,但绝对征服不了他的气概。
”11.文章第○4节主要采用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3分)12.文章第○5节划线句应怎样理解?(3分)13.文章第○7节划线句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14.文中的邱吉尔是怎样的一个人?(3分)15.你从邱吉尔身上学到了什么?(3分)(三)阅读下列一篇古文,回答16—19题。
(12分)害群之马黄帝将见①大(taì)隗(wěi)②乎具茨③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④焉,曰:“若⑤知具茨之山乎?”曰:“然⑥。
”“若知大隗之所存⑦乎?”曰:“然。
”黄帝曰:“异哉⑧小童!非徒⑨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
请问为天下⑩。
”小童辞⑾。
黄帝又问。
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⑿?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黄帝再拜稽(qǐ)首⒀,称天师而退。
(选自《庄子·徐无鬼》)【注释】①见:拜访。
②大隗:传说中的神名。
③具茨:山名,在荥阳密县(今河南省密县)。
④涂:同“途”。
即路。
⑤若:你。
⑥然:是的。
表应答。
⑦所存:所在的地方。
⑧异哉:了不起啊。
异:不寻常。
⑨非徒:不但,不只。
⑩为天下:治理天下。
⑾辞:谢绝。
⑿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这与牧马还有什么两样吗?奚,何。
以,因。
异,不同。
乎,于,相当于“与”、“跟”。
⒀稽首:叩头。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 ) (2)问涂.焉( )(3)亦去其害马者而已..( ) (4)黄帝再拜稽首...(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18.用简炼的语言概述这个故事的内容。
(3分)19.牧童认为如何治理天下? (3分)(四)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 20——21题(4分)夜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