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心理因素对生理健康的影响

浅谈心理因素对生理健康的影响

浅谈心理因素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临床医学06班刘逸雯 1813010075 摘要:健康不只是传统观念中的生理健康、没有疾病,还包括有心理健康,二者是联系紧密不可分割的。

研究表明,许多疾病都是由于情绪因素而产生,属于情绪性疾病,也就是说,由于恶劣的情绪,进而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要了解心理和生理之间的关系,了解心理因素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从而学会主动控制情绪,并利用此来帮助我们更舒心、更健康地学习、生活。

关键词:心理,生理,健康,影响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被各种各样的疾病困扰,有心理疾病也有生理疾病,人们也都习以为常,在传统观念中,多数人可能会把二者分开来看,但实际上心理问题与生理问题是丝丝缕缕都缠绕在一起的。

一方面生理健康会影响心理健康的可控与不可控,比如在生病之后机体出现病变,影响激素的分泌,进而影响大脑接受信息,造成人情绪与性格的改变,甚至发展为心理疾病;另一方面心理因素也会造成生理健康的好与坏,比如精神类患者产生幻觉或者幻听,进而对自身或他人造成伤害,再比如情绪的好坏会影响激素的分泌,可能引起各种疾病,比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同时还可能影响疾病的恢复或者更加恶化。

不同于有实质原因探究的生理问题,心理问题往往更加难以捉摸,而二者又是紧密联系的,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本文便是浅谈了心理因素对生理健康的影响,目的是让大家了解心理与生理之间的关系,进而主动去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能够更舒心、更健康地学习、生活。

1 健康与疾病大多数人认为的传统意义上的健康,多是指生理上没有疾病。

但在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其宪章中提出了健康的概念:“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同时在《现代汉语词典》对健康一词的一种含义是:“(人体)发育良好,机理正常,有健全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1]639 据此我们可以了解到,“健康”并不单纯地指没有身体疾病,同时也包括有心理健康,显而易见的,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密不可分相互影响。

同时,大家都应该知道的是,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健康是生活质量的基础;健康是人类自我觉醒的重要方面;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有着丰富深蕴的内涵。

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我们知道人体的疾病分为生理性的疾病和心理性的疾病。

生理性的疾病会因人体的体质不同各表现各异,而心理性的疾病则与人体的性格、脾气、精神状态以及心理暗示等等相关。

相比起生理性的疾病而言心理性的疾病治疗起来的困难程度更大。

研究表明,大部分的疾病由情绪因素引发,属于情绪性疾病,正所谓是病由心生,那就不得不谈到心理与生理了。

2 心理与生理2.1 什么是心理、生理《现代汉语词典》对心理的定义是:“人的头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如感觉、知觉、思维、情绪等。

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

”心理活动是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有自觉的能动性。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

人们在活动的时候,通过各种感官认识外部世界事物,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着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惧等情感体验。

这折射着一系列心理现象的整个过程就是心理过程。

按其性质可分为三个方面,即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知、情、意。

心理发展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具有很强的阶段性特征。

[3]生理是机体的生命活动和体内各器官的功能,生理学是生物学的一个主要分支,是研究生物机体的各种生命现象,特别是机体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实现其功能的内在机制的一门学科。

只有机体内环境稳态,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新陈代谢,保证人体最基础的要求。

同时心理与生理互相影响,通过激素等物质来实现信息传递与交流,进而保证整个人体的正常运行。

两个网络共同调节使得机体的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代谢系统等等处于稳态,而且在内在与外在刺激存在的情况下能够保持稳定。

[3]2.2 心理因素对生理健康的影响首先,心理与生理是不可分割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体验到,比如在生病时会情绪低落,不想与人交流,在心情不好时可能会免疫力底下,进而可能会导致生理健康问题,这都表明心理与生理是联系紧密的。

从而衍生出各种学科,如健康心理学,心理和生理的健康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在人体的健康与疾病过程中,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是并行的,也就是说,健康心理学不仅仅是对心理疾病的探索,同时它也关注着人们生理疾病给人们带来的精神压力以及心理状态给人们生理健康带来的影响。

[3]接着我们来谈到心理因素对生理健康的影响,早在先秦时期,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的《黄帝内经》中就提到了情绪对于身体健康的作用,《黄帝内经》中,把人的五脏化为五气,分别应对五种情绪,论证了五种情绪对五脏的影响,即“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明确指出,“百病生于气也。

怒则气上,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告诫人们要“和喜怒而安居处”,要懂得“暴怒伤阴、暴喜伤阳”的道理。

[4]可以看出情绪对于身体健康的影响之大,作用之大。

也正如《内经》所言,“百病生于气”,就是这个道理。

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的人,其血胆固醇含量明显高于情绪正常的人。

情绪变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心脏病的发生有关。

加拿大生理学家塞里研究证实,不良情绪应激可引起各种心身疾病,如冠心病、心律不齐、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等。

[5] 在西方,上世纪五十年代,心理疗法就已经渗透进了医疗卫生。

到90年代,笑疗法已风行全球。

西德有笑的联盟,英国有笑的空间,法国有笑的中心和笑的广场。

美国的医院普遍推行1分钟忍笑疗法,法国名医瓦歇把病人集中起来,给他们播放富有感染力的笑声录音称为“趣味疗法”。

加利福利亚对养老院的老人们进行“幽歇疗法”,让老人们看有趣的书和漫画,并邀请喜剧演员定时来给老人们表演。

老人们非常欢喜,在笑声中驱走了他们的病魔,并在笑声中获得长寿。

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伊丽莎白通过长期的医学研究和实践,得出这样的结论:人要活百年,各理膳食占25%,其它占25%,而心理平衡的作用占到了50%。

据世界卫生组织权威统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疾病都同情绪有关,有效控制好情绪,就可以少得病,晚得病,不得病,不得大病。

人的各种心理现象都是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应。

大脑是人体的高级中枢,对身体的一切机能、活动起着支配或调解的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情绪剧烈的波动,会打乱大脑功能的正常发挥,使得身体内部机能失调,引起许多疾病。

心身医学认为生理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医学研究领域认为,很多生理疾病,都被怀疑和心理压力过大有关。

在众多病患中,由于心理因素直接导致生理疾病的占10%左右,间接导致疾病的占50 %以上。

在疾病恢复过程中,除了药物治疗外,心理因素占35%。

研究已经证实,心理因素可以直接导致呼吸、循环、消化、内分泌和神经等系统中的多种疾病。

心其原因在于理活动影响神经系统,后者是调节人体重要生理功能的。

因此,心理因素能作用于机体的生理功能,其产生的作用是双向的。

[6]美国托马斯研究员对3000名患者进行调查,发现每种疾患的发生,都与一定的特殊心理有关,长期心情不舒畅,精神抑郁的人易患癌症。

有的人公开表露自己的不满,感到愤怒或焦虑的人,易患心脏病。

怒而不发的人易患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

这更进一步说明了心理因素对于生理健康的影响。

3 如何利用心理对生理的影响巴甫洛夫指出:“一切顽固的、沉重的忧悒和焦虑,定会给各种疾病大开方便之门。

”研究表明,长时期的紧张和压力对健康有四害:一是引发急慢性应激直接损害心血管系统和胃肠系统,造成应激性溃疡和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加速血管硬化进程和心血管事件发生;二是引发脑应激疲劳和认知功能下降;三是破坏生物钟,影响睡眠质量;四是免疫功能下降,导致恶性肿瘤和感染机会增加。

那么我们就要控制好自己的心情,保持心情愉悦,听音乐舒缓心情,看顺放平心态,出门踏青也是不错的选择,尽量远离使人情绪波动过大的人或事物。

如若情绪波动过大,可以尝试向亲友老师同学倾诉,平复心情。

从而有一个更好的心态去面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与状态。

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

[6]同时研究表明,心理治疗能明显加强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7] 而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在护理过程中不仅要关心患者的生理健康问题,更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还要关注患者的社会生存状态。

[8]在现代医疗技术和药物已相当发达的今天,心理疗法越来越引起人们广泛的重视。

目前世界各国日益广泛地采用心理疗法结合手术、药物、营养、康复锻炼等综合措施。

近年来,心理疗法已逐步得到发展,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每一天,笑口常开,正视自我,端正心态,更舒心、更健康地生活。

参考文献[1] 江蓝生,谭景春,程荣.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2012.[2] 杭敏荪.心理活动对健康的影响[J].职业医学,1994(05):46-47.[3] 侯逸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刍论[J].成才之路,2020(18):30-31.[4] Nature Human Behavior: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26):5201.[5] 杨欢欢.健康心理的养成途径——评《健康心理学》[J].新闻爱好者,2019(03):105.[6] 刘会.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才智,2020(18):98.[7] 陈凤珍.充分认识心理健康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由健康养生话题引发的思考[J].上海商业,2018(04):35.[8] 王世荣.论心理对生理的影响和作用[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9,31(06):738-739+744.[9] 王亚娟.浅析人体心理健康对生理健康的影响[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22):248-249.[10] 张国玲,于滨,张红,柏林.心理疗法辅助药物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08):120-122.[11] 冯燕莉,张丽.心理-生理-社会医学模式心理教育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内科,2020,15(01):112-11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