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ERP软件技术指标分析报告[收藏此页] [打印] [推荐] [挑错]作者:许青松 2004-06-17内容导航:部分ERP软件技术指标分析报告第1页:部分ERP软件技术指标分析报告第2页:部分ERP软件技术指标分析报告根据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本文将从产品基本技术指标、产品安全与系统维护和系统集成性等几方面对部分ERP软件的技术指标做一个简要的分析:一、基本技术指标1.1开发语言调查数据表明,采用C系列、Delphi和基于J2EE进行开发的软件厂商共有19家,占70%。
其中,采用C系列的有10家,占37%;使用Delphi的有4家,占15%;基于J2EE开发的有11家,占41%。
这些开发语言都具有比较好的移植性,可以方便地移植到其他系统平台上。
值得指出的是,基于J2EE规范开发的功能,移植性最好,但在系统运行效率将有损失;而使用C系列和Delphi开发的功能,将有比较好的系统运行效率。
同时,调查数据也表明,采用PowerBuilder、VisualBasic和基于数据库的开发语言进行开发的软件厂商有13家,占48%。
其中,采用PowerBuilder开发的有5家,占18%;使用VisualBasic的有7家,占26%;基于数据库开发语言开发的有3家,占11%。
虽然使用这些开发语言开发的功能都很难进行移植,但在其他性能上具有明显的特点。
基于数据库开发语言进行开发,可以获得较好的数据库访问效率;而使用PowerBuilder和VisualBasic进行开发,简单易学,具有开发周期短、成本低等特点。
此外,还有9家厂商采用了包括专用开发语言在内的其他开发语言进行开发,这些开发语言各有特点,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从上述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多数厂商都开始注重开发语言的移植性和系统运行效率高,并试图在其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这表明这些厂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研发能力,开始注重产品和技术的积累。
1.2数据库与操作系统调查数据表明,所有的软件厂商都支持大型数据库。
其中,支持Oracle的有24家,占89%;支持MS SQL Server的有23家,占85%;支持DB2的有13家,占48%;支持Sybase和Informix的各有8家,占30%。
此外,还有7家厂商支持其他类型的数据库,占26%。
从上述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所有软件厂商都支持大型数据库,对Oracle和MS SQL Server的支持率最高,达到85%以上。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有17家厂商支持三种以上的数据库系统,占63%。
这一方面和数据库本身的操作日益规范有关,另一方面也说明软件厂商为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开始注重对多种数据库的支持。
对操作系统的支持与对数据库的支持非常相似,有21家厂商支持2种以上的操作系统,达到78%。
其中,对微软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的支持率达到100%,对Unix和Linux的支持率也很高,分别达到67%和41%。
此外,还有10家厂商支持其他类型的操作系统,占37%。
上述数据一方面说明软件厂商为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开发的软件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没有对客户端、服务器端和数据库服务器的操作系统进行区分,这可以从某些厂家使用的开发语言看出来。
二、产品安全与系统维护2.1安全措施调查数据表明,共有24家厂商采用了各种保护措施,占89%。
说明各软件厂商都注意到了软件系统的安全问题。
其中,在软件设计中就考虑到系统安全并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的有17家,占63%;通过借助操作系统、网络防火墙和数据库自身建立的安全防护体系保护软件产品和数据的有15家,占56%;支持数字签名和数字认证的厂商有11家,占41%。
从63%的厂商主动在软件设计中就考虑了安全防护措施来看,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用户关注的焦点之一。
特别是在银行、证券和政府部门,系统和数据安全问题尤为重要,仅被动地去靠操作系统、网络防火墙和数据库等外部系统和软件提供安全防护还难以满足用户的安全需求。
因此,许多厂家和公司都在不断研究和采用诸如动态密码锁、USB接口的电子密钥、身份认证等各种新技术、新方法来保证系统和用户数据的安全。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还有大约10%的软件厂商没有采用安全防护措施来保护系统和用户资料的安全。
这可能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这些软件所面对的客户和业务需求相对简单,没有必要进行深层次的安全防护措施;二是这些软件厂商安全意识不强,仅被动地采用了一些外部软件和系统自带的安全防护措施,但却没有表明这一点。
2.2系统维护调查数据表明,几乎所有的软件厂商都支持客户化配置,达到26家,占96%。
说明各软件厂商为了方便用户使用,都已经注意到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并为此展开了许多工作。
在此基础上,有19家厂商为用户提供了客户化开发工具,占70%,其中有7家厂商称自己提供的客户化开发工具易于掌握,占26%。
我们姑且不论实际情况是否与厂商所说的完全一致,但至少说明已有相当数量的软件厂商将提供易于为客户所掌握的客户化开发工具作为公司产品的战略目标之一。
特别可喜的是其中有两家厂商明确表示,客户二次开发的成果将能够得到产品后续版本的支持。
虽然这只有不足10%的微小比例,但却说明了厂商在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支持用户进行客户化开发的同时,也注重和考虑到了应当保护用户二次开发的成果和投资。
从这点上看,这些软件厂商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
当然,其他软件厂商的产品可能也具有上述特点,只是在调查过程中疏忽了。
三、系统集成性3.1系统内聚性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到,所有27家软件厂商都表示所提供的产品具有良好的内聚性。
其中,有20家厂商明确表示所提供产品的各个子系统均可以独立运行,占74%;有2家厂商提供的产品部分子系统可以独立运行,占7%;所有27家厂商都表示所提供的产品中,子系统之间可以集成。
客观地说,任何一个软件系统都具有一定的模块内聚性和模块间耦合性。
通常,内聚性好的模块,模块间的耦合程度就低;反之,内聚性差的模块组成的软件系统,模块间的耦合程度相对就会比较高。
因此,在深入了解并总结归纳用户需求的基础上设计开发的软件系统,应当具有良好的内聚性。
这样的系统在修改或调整其中一个模块时,不会对其他模块产生影响,或者对其他模块的影响很小。
通俗地说,不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当然,简单地从一次调查数据中去判断软件厂商所提供产品的系统内聚性是不切实际的,还应当做多方面的、更深入的调查和了解。
3.2与CIMS各系统的集成调查数据表明,有24家软件厂商所提供的产品能够与CIMS各系统集成,占89%。
其中,有10家厂商明确表示为与CIMS各系统集成,提供了标准接口,占37%;有15家厂商声明所提供产品曾经或能够与部分CIMS系统集成,占56%;还有部分厂商虽然表示能够与CIMS各系统集成,但没有说明是通过何种方式集成以及与哪些系统集成。
从89%的厂商支持产品与CIMS各系统集成来看,一方面各软件厂商非常重视所提供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的集成,另一方面,这也必然是用户普遍需求的结果。
在对调查数据的分析中,有两点内容值得关注:一是部份软件厂商在提供ERP软件的同时,也提供了部分CIMS系统功能。
由同一软件厂商提供系统,必然有助于提高系统的集成性;但对于用户需求和产品经验的积累如何,恐怕需要做更深入的调查和针对个案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是对CIMS各系统的集成,在产品功能上主要集中在CAD、PDM等系统,在厂商中主要集中在开目、海尔、华中软件等。
这一方面说明与CIMS其他系统还没有很好地集成,集成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另一方面说明开目等厂商提供的产品被市场在程度上认同。
3.3与财务软件的集成财务软件在ERP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调查数据也不可否认地证实了这一点。
调查数据表明,有26家软件厂商所提供的产品能够与财务软件集成,占96%。
其中,有14家厂商所提供的产品中自带财务系统或模块,占52%;有16家厂商声明所提供产品能够与其它财务软件集成,占59%。
从96%的厂商所提供产品能够与财务系统集成以及超过半数的厂商自带财务软件来看,财务信息化应当是企业信息化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内容。
此外,有近六成的厂商明确表示所提供的产品可以集成其它软件厂商的财务软件。
其中,可以被其他软件厂商集成的财务软件又以金蝶、用友、安易等国内知名软件厂商的财务软件为主。
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财务软件的标准相对规范,容易形成规范性的接口标准;金蝶等知名软件厂商提供的财务软件已经占有了财务软件市场的大部分,因此比较容易得到其他厂商的支持;国内财务制度与国际标准还未接轨,因此,部分国外厂商选择了集成国内软件厂商提供的财务软件。
3.4与电子商务的集成调查数据表明,所有27家软件厂商都考虑到了与电子商务的集成问题。
其中,有23家软件厂商明确表示留有与CRM系统的接口,占85%;有20家厂商提供与SCM系统的接口,占74%;有16家厂商保有与物流系统的接口,占59%。
还有部分软件厂商明确表示所提供的软件产品中已经包含有CRM、SCM和物流系统等内容。
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与电子商务集成,并提供部分电子商务的功能,将是未来ERP系统发展的方向。
目前一些厂商已经开始积极探索,进行这方面的有益尝试。
四、国内ERP市场的未来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市场竞争的加剧,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将逐步演变成产业集团之间的竞争直至产业链之间的竞争。
为适应这一不可逆转的趋势,ERP产品也必将迎合和适应这一变化。
下一代的ERP产品将在功能、数据、结构、处理方式、适用领域、作用范围等多方面发生变化。
特别是针对中国企业业务流程灵活多变的特点,下一代ERP产品将广泛采用工作流等先进技术,支持企业业务流程重构。
此外,国内ERP市场本身也将从单个ERP厂商之间的竞争转变成以ERP厂商为核心的产品、咨询、实施、服务完整体系之间的竞争。
在这个竞争中,为扭转国内厂商目前所处的劣势地位,我国政府将在"十五"期间逐步建立、引导、培育、扶持和完善以ERP厂商为核心的产品、咨询、实施、服务完整体系,帮助国内ERP软件产业提高竞争力。
据预测,中国将成为世界制造中心。
为达到这一目标,中国企业要走的路还很长。
特别是要成为世界级的制造中心,ERP厂商,尤其是国内ERP厂商的大力协助将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