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工学院
教案
课程名称:人体工程学任课教师:王翠霞所属部系:传媒与现代艺术教研室:艺术设计授课时间: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授课内容
第四章人体的感知觉系统
4.1人和环境的关系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人类在地球环境中生活、发展,人和环境也有惊人的一致。
在地球表面,氢、碳、氧、氦这4种元素最多,在人的身体里也是这样。
这4种元素在人体里占的比例最大。
总之,环境对人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体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各个独立组成部分在空间上的配置,是描述总体环境的有序性和基本格局的宏观概念。
环境的内部结构和相互作用直接制约着环境的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的功能。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部分,各自具有不同的结构和特点。
人是自然环境的产物;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利用、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是人类自身的需要,也是维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大自然中有200多万种生物,它们之间相互结合着各种生物群落,这些生物群落在一定自然范围内相互依存,在同一个生存环境中组成动态的平衡系统,这就是生态系统。
环境保护与治理
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是相互联系的。
如果人类活动干预某
一部分,整个生态系统可以调节,那么原有状态便不受破坏。
生态系统的组成越多样,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复杂,调节能力就越强。
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人类大规模的干预,自动调节的能力就无济于事,生态平衡就遭到破坏。
4.2 环境保护与治理
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是相互联系的。
如果人类活动干预某一部分,整个生态系统可以调节,那么原有状态便不受破坏。
生态系统的组成越多样,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复杂,调节能力就越强。
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人类大规模的干预,自动调节的能力就无济于事,生态平衡就遭到破坏。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可耕地相对很少,城市高度发展,环境污染严重。
因此:
☐在乡镇规划中:提出生态循环系统的综合治理。
☐在城市规划中:提出生态城市的概念。
☐在建筑设计中:提出生态建筑的设想。
☐在室内设计中:提出绿色建材的综合利用,创造健康、卫生、安全的人工环境。
4.3 环境构成
●微观环境指室内环境:包括家具、设备、陈设、绿化以
及活动在其中的人们。
●中观环境指一栋建筑乃至一个区的空间大小:包括邻里
建筑、交通系统、绿地、水体、公共活动场地、公共设施、以及流动在此空间的人群。
●宏观环境指小区以上,乃至一个乡镇、一座城市、一个
区域,甚至全国、全地球的无限广阔的空间:包括在此范围内的人口系统和动植物体系,自然的山河、湖泊和土地植被、人工建筑群落、交通网络以及为人民服务的一切环境设施。
4.4构成因素
4.5构成性质
自然环境、生物环境、人工环境、社会环境。
4.6刺激与效应
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大多表现为刺激和效应。
1)人体和外感官和环境交互作用,表现为刺激和效应。
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因素都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
2)人体内感官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人体的内感官受到生理因素或环境信息引起的心理因素刺激后,会作出各种相应的反应。
3)人的心理和环境的交互作用,当大脑通过人体内感官接受到各种信息时,还会做出相应的心理效应。
4)刺激和效应,各种环境刺激多引起的各种效应,都有一个适应范围。
当环境刺激量小时,则不能引起人们感官的反应。
4.2感觉和知觉
4.2.1感觉和知觉之间的关系
感觉是人的大脑两半球对于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的反映,知觉是我们大脑两半球对于一个具有某些统一特征的对象或现象所发生的反映。
感觉与知觉相互联系
知觉分为几种
知觉分为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
和运动知觉三种
4.2.3人体舒适度
1)舒适性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概念,它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同样的室内环境,给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
2)舒适性分为行为舒适性和知觉舒适性。
行为舒适性是环境行为的舒适程度。
知觉舒适性是指环境刺激引起的知觉舒适程度。
4.3视觉与视觉环境设计
4.3.1视觉器官
视觉器官是人和动物利用光的作用感知外界事物的感受器官。
光作用于视觉器官,使其感受细胞兴奋,其信息经视觉神经系统加工后便产生视觉。
通过视觉,人和动物感知外界物体
视觉器官
的大小、明暗、颜色、动静,获得对机体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的各种信息,至少有80%以上的外界信息经视觉获得,视觉是人和动物最重要的感觉。
脊椎动物的视觉系统通常包括视网膜,相关的神经通路和神经中枢,以及为实现其功能所必需的各种附属系统。
4.3.2视觉特性
1,光知觉特性
可见光谱是400-700nm,人对光刺激的反映表现在分辨能力、适应性、敏感程度、可见范围、变化反映和立体感等。
2,颜色知觉特性
人对颜色的反映表现在颜色的色调、明度、饱和度等
3,形态知觉特性
人对图形和背景、良好的状态和空间形象的认识。
4,质地知觉特性
人对物体表面质地的光洁度、坚硬度、柔软度等肌理色调的感知。
5,空间知觉特性
人对空间界面、空间大小、方位、开放或封闭的认识。
6,恒常特性
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因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
4.3.3光线与视觉
光线、色彩、形态、质地与视觉的关系
光线与视觉:对光线的知觉,是人类感受器官最朴实、最基本的功能。
根据视觉系统和视觉刺激的特点,视觉机能变现为:1)视力2)适应3)视敏度4)视野5)闪烁6)眩光7)立体视觉
4.3.4色彩与视觉
色彩与视觉:色彩的本质最早是由牛顿发现的,它是由可见光谱中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组成。
人的眼睛对不同的电磁波十分敏感。
色彩的视觉现象变现为:1)色觉2)色彩对比3)色彩常性4)色彩的知觉效应5)视错觉。
色彩的知觉效应可分为:1、温度感2、距离感3、重量感4、疲劳感
5、注目感
6、空间感
7、尺度感
8、混合感
9、明暗感10、性格感
4.3.5形态与视觉
物质的可辨识性,依靠感官系统感知。
1,形态知觉
2,等质视野
未形成稳定图形的知觉范围称为未分化的视野。
格式塔心理学称作等质视野
3图形与背景
图形与背景的差别越大,图形越容易被感知。
4,图形的建立
九个因素分别是什么?
5图形的视觉特征
1,人和一种几何图形的形态都是相对的视觉概念
2,稳定图形的几个特征
3,环境中的人和一种几何形态都具备主观视觉特征。
对点、线、面的理解
4.3.6质地与视觉
质地的知觉特性:1、质量感2、温度感3、空间感4、尺度感5、方向感6、力度感
4.3.7空间与视觉
1 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指对物体距离、形状、大小、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两个视网膜上的略有差异的映象,是观察物体空间关系的重要线索。
它使人能在两维的视网膜刺激基础上,形成三维的空间映象。
对物体不同部位的远近的感知称为立体视觉或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除了利用双眼的视差的线索外,还要利用其他的主客观线索。
大小知觉是在深度知觉的基础上对不同远近的物体作出的大小判断。
听觉空间知觉,在距离方面主要以声音强度为线索;而要判定声源的方位则必须依据双耳听觉线索。
后者称为听觉空间定位。
2视觉界面
怎样突出画面的视觉中心
答:可以通过对比,纯度,透视,遮挡关系,近实远虚,来
突出画面的视觉中心
3空间形成
4空间构成
室内空间的分隔与组合有哪些类型?
4.3.8视觉环境设计。